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淨界法師文章
「空、假、中」三觀的具體操作
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就...
你很會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當你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只能夠說你很會念佛,但是不一定...
如何分辨虛妄與真實
虛妄的東西是變化的。你看到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莊嚴,但...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跟...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們內...
八十八佛的懺悔意義與方法
在我們的修學當中,拜懺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我們在修行當...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頂...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合...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第一...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痛...
【推薦】
一念虔誠皈依的心啟動了彌陀本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
如何把極樂世界的蓮花念出來
在宋朝有一個越國夫人,這個《淨土聖賢錄》有講到。這個夫...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飲食...
要先「離一切相」,才有資格談「即一切法」
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我們不淨觀,第一個觀,觀我們...
為什麼會有十二類眾生
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因。...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這地方就有問題了
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繼...
持戒的金剛種子,不會因為造了罪業而破壞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丘尼...
阿羅漢內心的境界
阿羅漢修無常觀,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個字來形容:我空...
無心的阿賴耶識「猶隔一重關」
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這當中的差別,蕅益大師有一段的開示...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間的距離障礙
心空如太空,豁然無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這個...
念佛時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妄念是黑暗
問: 請法師開示,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
為什麼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第一呢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
為什麼會有望夫石這類「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無想相眾生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
為什麼會有「神鬼精靈」這類眾生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兩個相狀
但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從一個無相的心性當中,重新出...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聽音...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
最嚴重的顛倒就是「常見」
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現、...
淨土初學者能夠拜佛是最好的
淨土宗初學者,你如果能夠拜佛是最好,我覺得拜佛對初學者...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一...
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
臨命終的人往生,他必須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這個很重要!...
第六意識是眾禍之門,但也是眾妙之門
我們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唯識,對我們內心的狀態很容易作出...
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是一...
轉念念佛,直到妄想消滅,佛號獨存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 我們在兩個...
此中緣相差別者,謂即意中我執緣相
【此中緣相差別者,謂即意中我執緣相。】這個緣相差別是屬...
偏激式的修行沒辦法持久
這個精進有兩個內涵:第一個,專一;第二個,相續。但我個...
信解和勝解的區別,怎樣對佛號產生勝解
我們先把信解跟勝解做一個說明。信解其實就是聞慧,聞所成...
我們沒辦法改變外在的共相,只能改變自己的不共相
阿賴耶識的相貌差別,是就著阿賴耶識,因為不同的我見、名...
小乘跟大乘空義的差別
小乘的空義跟大乘的空義,有什麼差別呢? 小乘的空義,它...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沒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寶,你要放棄果報,這是不兩立的。你不可能又要...
為什麼會有蚯蚓這類含蠢蠕動的濕生眾生
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一...
阿賴耶識是如何變現出果報的
阿賴耶識有兩個功能:第一個保存種子,第二個把種子成熟變...
三種情形來判定業的輕重
藏教的思想認為,現象界的這些差別主要是業力。萬般皆是業...
凡夫與聖人的判定標準在哪裡呢
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在枝末上,...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
問: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華語發音不準。 淨界法...
人起顛倒的時候,福報也救不了你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了傷...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個生命醒過來
在高雄有一家百貨公司叫大同百貨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
【推薦】
念佛越念越沒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聲,今年變成二千聲,明年、...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 名言熏習。 這個名就是名字,言就...
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議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
反聞聞自性與反聞聞妄想
我師兄弟,他問海公一個問題問得很好,他說:反聞聞自性,...
普賢菩薩有什麼樣的功德妙用呢
我們先解釋普跟賢這兩個字。因為名以召德,一個菩薩的名號...
原來一切都在
過去有一個禪師,他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到了那個地方就住下...
望前名果,望後名因
關於這個所知依,我們當然是沒有辦法想像,阿賴耶識不是我...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著走...
平安就是輪迴對你最大的賞賜
森林當中有一隻獅子,野獸之王嘛;它去吃了一隻鹿、飽了一...
畜生道之苦
第三個是畜生的苦。繫縛打殺,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兩種,...
餓鬼道之苦
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苦。...
佛陀處理眾生障礙三階段
(一)對治生死業障。 那佛陀陪著我們成長,要處理的第一...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淨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淨土宗,修淨土宗跟念佛,沒有直接的...
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
《法華經》有一句話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
念佛之前的心態準備
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
心態如果不歸零,那根本沒辦法修行
法華經的思想,觀照現前一念心性當體即空。要修空,那要空...
一個人的成敗就是看你離心性有多近
我們一般的因果的修證是向外,從因緣所生法去修因證果,這...
空有無礙,進入中道的平衡實相
智者大師雲 【隔真妄,破九界,顯佛界,為緣修。】 智者...
所謂的頓悟,都是從因地栽培來的
這個淨法的熏習,它的體性是無漏的,所以它跟阿賴耶識是不...
臨終面臨死亡時,會出現的兩種情況
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
為什麼你發了菩提心會退轉呢
他發了菩提心以後做些什麼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棄了...
對現在的三寶很失望,保證你來生會更失望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什麼?叫減劫,諸位知道嗎?我們的劫有增...
為何會有「魚鳥龜蛇」這類卵生眾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說這個眾生過去生當中接觸六塵,他的煩惱...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想的...
造善業時要培養堅定的信仰跟願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天女,她是一個忉利天的天女,她有一天...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
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妄想的對手
你臨終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過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彌陀的光明
過去有一位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他跟一個女孩談戀愛,談了三...
永不見佛,永不聞法,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
知見影響你的心量
當我們以空觀觀照一念心性的本體的時候,是離一切相,它是...
走出顛倒的妄想,彌陀才能產生加持
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在顛倒當中往生的,不可能!因為阿...
有這一念的信心成就,決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
我們正式來說明信願行三種資糧修行的內容。今初,首先我們...
貪慾之人去道甚遠
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報火...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虛妄的
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業力...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作一個比較
這一段是說明以願導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當中,這...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為他一生當中從來沒有...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引...
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暇滿,簡單的說有五種的暇滿,第一個:善得人身。因為你在...
心念決定業力的強弱與方向
業力的形成是由心念決定的。心念是邪惡的,不管做什麼就是...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轉,...
極樂世界不能用業力去召感
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人是...
五種外道的錯誤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無住...
但甘其味,勿擇其形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
賣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要它...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的攀緣心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我們...
念佛的心不能帶條件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這...
持戒現世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效果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講到說,過去在湖南有一個祝...
眾生的罪業會跑到我們心中嗎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你們的因緣觀,你認為眾生的罪業可...
情緒變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狀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要...
空觀脫離過去,假觀創造未來
龍樹菩薩《中觀論》有一個偈頌: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雖然...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觀,...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是...
如何把咒語的功德開顯到最大的力量
當然,這個地方就講到,方法是很重要,觀照力是很重要的。...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一個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點是在「其心不淫」。什麼叫『其心不淫』呢?它的...
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佛教興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經》上說:魔王要是看到有...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察四...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
想到清淨的國土,一定要淨化你的內心
從二諦圓融的角度,什麼叫做唯心淨土呢?說一個真實通達空...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你開...
心念念相續,才能構成業力
我們內心的一種造作的功能,佛陀說就像一個暴流,就是一個...
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
一個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圓滿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對的...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察你...
【推薦】
只要你願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報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
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莊嚴
問: 師父!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怎麼面對如灰塵的人事因...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們...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真的...
一雙筷子的可怕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煩惱...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
很多事情會後悔,就是因為反應太快
當我們正念真如: 第一個安住力,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沒有...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我...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
【推薦】
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
生命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證...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
五欲的過患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
【推薦】
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
【推薦】
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
第七意識在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所知依,當然,它主要的內容是阿賴耶識,...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有三...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漸...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
在觀想的過程中,生命產生了兩道力量
我們要知道,在觀想過程當中,當你起觀,不管是觀極樂世界...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這個遍...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
我們為什麼一直執著現在
我們知道第八識是不造業的,它只是收集業力,變現果報。那...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
下品下生往生之後的情形
捨報往生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
【推薦】
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你被...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
心力和佛力的結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兩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第一...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
共8頁
第1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下一頁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藥師法門
佛教戒律
藥師經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看破放下
斷除煩惱
念佛法門
憨山大師
達照法師
信願
學佛感應
孝順父母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