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微少善根,成就廣大功德,故名方便。
說我們這一念的身心世界是有障礙的,我們的這個善根是很薄弱的,不管禪定的善根,不管智慧的善根,都很薄弱。但是沒關係,我們假借這五個方便的法門,它能夠使令你成就廣大的功德,這叫方便。
比如說,有一個珍寶,放在一個十公尺高的平台上。這個珍寶當然是一個廣大的功德,我們想要得到這個功德,但是我們的身體是微小的善根,我根本就沒有輕功,我能夠爬的範圍也很有限,它超過我能爬的範圍。那怎麼辦呢?有個方便,就是拿一個樓梯來,你拿一個十公尺的樓梯,你跨在平台上,它一階一階的樓梯不是很高嘛,對你來說是做得到嘛,你不可能一下子到十公尺高,你分幾個部分總可以吧。你就透過這個樓梯的方便,得到了這個珍寶。這個樓梯對你來說,就是得到珍寶的一個方便,它能夠使令你以微小的善根而成就廣大的功德,這叫方便。
這以下有五個法門:
夫修止觀,須具方便法門。有其五法。
一者欲: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欲得一切諸禪智慧法門故。亦名為志,亦名為願,亦名為好,亦名為樂。是人志願好樂一切諸深法門故,故名為欲。如佛言曰:一切善法,欲為其本。
這個修止觀,我們是一個微小的善根,這個第一個方便,就是你心中有一個欲,有一個希望。什麼樣的希望呢?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欲得一切諸禪智慧法門故。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隨業往生、隨念往生,一般人內心當中這種妄想顛倒的境界,當然是隨業往生,就是臨命終的時候,你一定是落入極端的昏沉或者極端的掉舉,那當然就隨順你無始的業力在六道裡面飄動,就在這裡面投胎,你自己一點都沒辦法做得了主。
這個隨念往生,你在內心當中要培養一個強大的正念的力量,在臨終的時候要把你平常那個止觀念佛,要把你那個信願持名,持名信念的那個正念力要現前,這個時候要調伏你無始的妄想,然後直接跟彌陀的本願相應,感應道交,然後彌陀現前,接你到極樂世界。
所以說,你要成就淨業,你就是心中要有這樣的希望,你真正是要離開心中的顛倒妄想,你真正的希望在你有生之年,你要在你的心中栽培一個清淨的正念的力量,使令你臨命終的時候,能夠隨著這個正念,調伏你無始劫的業力,而往生極樂世界。當然,你有這樣的希望,主要是來自於你對娑婆世界這種苦諦的觀察,你真正覺察到生死的痛苦,就像蕅益大師說的,從此立修念佛行,絕欲現身出樊籠,你下定決心,今生一定要把這個生死做一個了斷,我不要再流轉下去了,這個時候,你就會很注意你是不是把正念栽培起來了。如果說你對生死無所謂,管它念不念,反正我今生做了善業,下輩子得到可樂果報,其它以後再說了。
所以說,你一定是生死心切,你才會急著要趕快,欲得一切諸禪智慧法門,趕快在我這個生命結束之前,把我心中佛號的念力,把我心中對佛號信願的觀察的智慧生起來。
那麼這種情況,又叫做志向,又叫做願力,又叫做好樂等等。是人志願好樂一切諸深法門故,故名為欲。
這以下引證,如佛言曰:一切善法,欲為其本。佛法的功德是以這個願,希望做根本。
這個止觀修行,跟我們平常上班不一樣,平常上班,你來到這個地方,打個卡,下班時間回去,時間到了,就有薪水給你了。這個止觀是心地法門,你心中沒有想要得到止、得到觀的功德,你坐在那個地方進步很慢的,因為你心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希望,不是說你時間到了,你做定課,止觀就能夠生起,不是的;不像你上班,我上了班反正時間到了就有錢領。這種心地法門,你心中一定要生起一種好樂,有善法欲,你內心真正想要得到。
你有這樣的好樂有什麼好處呢?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有任何的障礙,你一定會想辦法把它排除,沒有辦法一定會想出辦法出來,因為你覺得這件事情太重要了。蕅益大師說,這件事情曠劫遠猷,無量劫來最大的一個事業,曠劫遠猷,所以說這是一個成就功德的方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