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整個菩薩道的修學,最後得到三種智慧

淨界法師  2025/01/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整個菩薩道的修學,最後得到三種智慧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菩薩做了這麼多的修學,其實最終就是成就三種智慧:一個是後得智,一個是根本智,一個是加行智。

第一個,後得智,就是菩薩的善巧。

「或有菩薩,說寂滅法」。菩薩對於已經善根成熟的眾生,就不是教他修人天乘了(造善成就安樂果報而已),要跟他講到一種出世的解脫之法。那麼出世的解脫之法,怎麼宣說呢?

就是「說寂滅法」,其中有兩種寂滅法。我們前面也說過了,一個人放不下,有兩種情況:有的人放不下子女,放不下家庭,結果他往生產生障礙。面對這樣的眾生,你怎麼辦呢?如果他放不下,這當中有很嚴重的貪愛執取,那你要下重藥。要講無常故苦、苦即無我,就是帶有苦諦的空性,就是滅色取空,斷滅性的空法。因為這個人他有堅固的貪愛,所以你要用苦諦的空性來對治他。

有些人他放不下,只是來自於責任感。他其實對子女沒有貪愛,他是責任感而已。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直接講「緣起性空」,就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人生就是因緣的開合,你其實得不到什麼結果。人生只有過程,沒有真正的結果。

所以,他這種執著是來自於貪愛,還是來自於責任感,你先判斷。所謂「種種教詔」,就是你要透過判斷,然後再跟他講不同的寂滅法。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根本智。度化眾生以後回到佛堂,我們怎麼辦呢?「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我們自己修止觀的時候,是「觀諸法性,無有二相」。這個法性就是二空真如,也就是一念的「自性清淨心」。

其實,我們要在空性跟緣起當中抓到一個平衡點,性空不礙緣起、緣起不礙性空,它是沒有對立的。就像虛空,它本身沒有相狀,但是它能夠包容一切的相狀。就是,菩薩對於真空跟妙有,你要想辦法抓到平衡點,這是你的根本智,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觀照即空即假即中。

第三個,加行智。「又見佛子,心無所著,以此妙慧,求無上道」。當我們走出佛堂、修學六度萬行的時候,就是無所得。我們前面說過,其實你說權位的菩薩內心真的無所得嗎?未必。他是對人天果報無所得、對涅槃無所得。

「我今發心,不為人天福報,二乘涅槃,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是微細的有所得。只是他這個「有所得」是追求佛道,所以我們也認為他是無所得,至少他不求人天果報、不求涅槃。也就是說,前面的權教菩薩是放棄了因緣果報的回饋——我佈施,我不求因緣回饋我富貴;我持戒,我也不求因緣給我尊貴的果報;我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以此妙慧,求無上道」,他是用功德來轉換無上菩提,是這個概念。

整個菩薩道的修學,到最後收尾到三種智慧:後得智、根本智跟加行智。所以你看菩薩是這樣子:他一開始是開出六度的修學——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他一個一個慢慢修學;他六度走過以後,你看這個菩薩,越到晚年他的心是越往內收攝。其實,收到最後他得到什麼?就得到一念中道的智慧。就這樣子。一開始是「一心萬行」,到晚年的時候,你看一個人到晚年他的心越來越收攝,最後是「萬行一心」,收歸到一心真如的智慧。

《妙法蓮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們常常說要福慧雙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慧律法師:大騙子與小騙子

有一個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幾年。 有一...

星雲大師語錄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

值得珍藏一輩子的話

人生路漫長而短暫,只有懂得人生活著的意義才可留駐生...

羅漢托空缽

在過去久遠前,有兩兄弟。他們都是窮人。哥哥心想:生...

志公禪師勸世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

用佛的慈悲智慧來包容別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一、歡喜地 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這十個階段...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圓瑛大師:素食與佛教、世界、人類的關係

人生日用所需,飲食為一大宗。素食、葷食,與佛教,與...

墮過4次胎,該如何懺悔

問: 曾經墮過4次胎,聽說很損福報,現在身體特別不好...

「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何含義

一日夫妻百日恩,其中的時間從一日到百日,這裡的一日...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印光大師談《心經》

(一) 《心經》,發揮三世諸佛所證之菩提涅槃,一切眾...

脾胃虛應多吃9種食物

有脾胃虛弱一定要注意調養,調養好了身體才好。一般脾...

在業障重的時候,應先讀誦大乘經典

用我們的心修行,一心。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

四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萬慮頓消。其他的什麼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聖嚴法師對為人父母者的開示

現代的教育環境流行著兩句話,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輸在...

經常食肉者智商會下降

經常吃肉會導致智商下降,這是近來英國科學家在8170名...

念阿彌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禪師

佛教裡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體會到的話,一切法都在運...

《紅樓夢》中的聲聲佛號

淨土宗四種念佛方法(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唯持...

知道生命從哪裡來,才有辦法改變它

在禪師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師有一天去參加...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1.生平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江...

如是奉事者,未來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

幾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應

廣恩禪師: 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

【佛教詞典】加行

梵語 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

【佛教詞典】法要

(術語)簡約說法之樞要者,即樞要之法義也。維摩經弟...

【視頻】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

【視頻】懺公上人《寒笳集節要》

懺公上人《寒笳集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