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欲天以男女的慾望來作指標

淨界法師  2025/0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六欲天以男女的慾望來作指標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這個欲界,它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也就是說,它主要有三種慾望,男女的慾望、飲食的慾望跟睡眠的慾望。但這個地方特別的、一個指標性的東西,是以男女的慾望來作指標。這個男女的慾望有兩種的差別:

第一,本經上說這個六天,「形雖出動」。

要往生到諸天,這個形就是色身,他的色身對於這個慾望要「出」,要少分地出離這種淫慾的擾動之心,要有少分的出離。如果完全是投入到淫慾當中,那當然這個人不可能生天。「形雖出動」,他的色身要有少分的出離的力量。這個地方,圓瑛老和尚把這個「形雖出動」分成六種差別。

他說,四天王天的動,「只有內動,沒有外動」。就是說他的動是有章法的,自己的夫妻,他是有散動、擾動,夫妻以外的他是絕對不能動。他的動是有章法的動,這是四天王天。

忉利天,是「雖有內動,漸漸輕微」。雖然還有煩惱的活動,但是他的次數減少很多了,淡薄了。

第三個,夜摩天是「遇境方動,去無思惟」。夜摩天他不但是內動減少,就是他要有環境來刺激他的時候他才動,平常的時候他是沒有這個念頭。

兜率天是「心中寂靜,境迫不違」。他平常的心是完全寂靜,真的是外境不斷地逼迫他,他只好隨順一下,兜率天完全是被動配合。

第五個,化樂天是「雖有欲境,交中無味」。雖然有欲境的活動,但是他整個過程當中是索然無味。

第六個,他化自在天是「色身雖合,內心超越」。他完全是超然物外。

所以他這個動還有六種差別。總而言之,他已經能夠少分地去出離淫慾。也就是說,他能夠去怎麼樣?訶責,訶責淫慾的過失是不淨的、是苦的等等。

第二,「心跡尚交」。

蕅益大師說,什麼叫「心跡尚交」?心指內心,跡指的是色身。也就是說,他這個身心世界還有相交之事。「形雖出動」是讚歎他,哦,他這個人已經不簡單了,已經有一點出離淫慾煩惱的力量,但是還是不能完全地避免淫慾的煩惱。

不過,蕅益大師把這個六天分成兩類。他說下四天身心俱交。下四天,也就是說從四天王天乃至於兜率天,這種情況「身心俱交」。但是上二天,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是身交心不交。

到這個地方,六欲天因為都還有男女慾望的這種「心跡尚交」的事情,所以總名為欲界。

在古德註解當中也提到說,魔王住哪裡呢?我們說六欲天的天主是波旬。三界的天主當然是大梵天。這個魔王是住在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上面有一個宮殿。他是隸屬於他化自在天,但是在他化自在天跟初禪的中間有一個宮殿,他就住在那個地方。他是住在他化自在天跟初禪的中間,但是他是判屬於欲界。

淨界法師《楞嚴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寬嚴法師:六度與生死輪迴

有人說,現在的世界是修羅世界。修羅的特性是什麼?就...

邪淫的六種情況

大概地說,邪淫就是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不淨行,但是詳...

此生就是來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過了,你們的功夫怎麼樣呢?有沒有進步呢?...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

【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輪轉的一種狀態

敬愛的親人們!人生在世,相聚總是匆匆,繁忙之中偶爾...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

為什麼會有十二類眾生

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

不要對佛的迷信

1、生活中有一種迷信是對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圖個...

要以怎樣的心態來念佛

以怎樣的心態來念佛? 用欣求極樂,厭離娑婆的心念佛,...

忘了這些,會使你年輕

一、忘掉年齡人的生理年齡是客觀的,但心理年齡則不同...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問無德禪師道:同樣一顆心,為什麼心量有大...

童叟無欺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餘,我與隨行的徒眾也會抽空上街購物,一...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要日日行懺悔法

【日日如是行懺悔法。勿令懈廢。若人宿世遠有善基。暫...

念佛愈癬疾

潘萬宗居士。吳江(江蘇)黎涇港人。中年喪子,因此發...

虛雲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

割耳救雉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

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儒家講孝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

東渡弘法的鑒真大師

唐代律學高僧鑒真大師,又稱過海大師、唐大和尚,律宗...

如何獲取使用財富

財富是什麼?我們如何獲取?如何使用? 一般講到財富...

印光大師的健康飲食建議

1、提倡吃面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

【佛教詞典】愚癡離欲

何等愚癡離欲?謂諸愚夫於涅槃界生厭背性。...

【佛教詞典】經律異相

《經律異相》,五十卷,梁代釋寶唱等集。釋寶唱俗姓岑...

【視頻】慧律法師《痛苦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沒有福報》

慧律法師《痛苦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沒有福報》

【視頻】天因法師《婆羅門與周利槃陀伽辯論》

天因法師《婆羅門與周利槃陀伽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