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把修空觀的相貌再別釋:
行者於初坐禪時,隨心所念一切諸法,念念不住。雖用如上體真止,而妄念不息。
我們在坐禪的時候,我們雖然觀察一切法因緣空無主,但是妄念不能停下來。這以下怎麼辦呢?
當反觀所起之心: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至,三際窮之,了不可得!
前面的一切諸法中,因緣空無主,這是一個總相觀,這以下把它分成時間跟空間的兩個別相觀。
先看時間:
說我們現在這樣的觀法還是不能切入,心還停不下來,那個自性執還在。怎麼辦呢?反觀所起之心。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去憶念說這一切所生法,我們就觀照這一念心,從三個時段: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比如我們現在起了一個貪煩惱,我們第一個會認為這個貪煩惱是真實性的。既然是真實性,當然對我們的擾動性和對我們的影響力就很大,我們只好跟著它走,因為它有真實性,它有主宰性,我們不得不隨順它而活動。那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把這個貪煩惱的活動,去觀察它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相貌。
說這個貪煩惱,我本來沒有這個貪煩惱,我本來在貪煩惱活動之前我的心很平靜。未生無潛處,這個貪煩惱未生之前,它是潛伏在哪裡呢?覓之了不可得。因為沒有生之前,它沒有一個潛伏的處所。
正生無住處,它正活動的時候,你的貪煩惱在活動,它在惱害你,但是貪煩惱正生的時候,它住在哪裡呢?它沒有一個依止處,在身內,在身外,在中間都找不到,它只是有一個暫時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你找不出來它的真實體性,正生無住處。
生已無去處,貪煩惱就是一個因緣所生法,它就是生滅變異的,時間久了,它過去了,當然,它可能會造業,它也可能被你克制住了,它不造業。它現在離開了以後,生已無去處,它到哪裡去了呢?也覓之了不可得。
我們也可以透過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來觀察,其實我們這一念心的自性是不可得,這也是一個方法,觀察這一念心的相貌的真實性是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