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供佛它是怎麼樣,借事顯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陀慈悲就用佛像來代替。這個地方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就是說,你修一切的慈善事業,有一個地方要注意,諸位,你的所緣境必須要是三寶。當然有些人會說,欸,我們佈施要平等,從心態是平等。但是你今天用你的財富去供養弱勢團體,跟用財富去供養佛像,從因緣觀來說是不一樣。就是你們兩個同樣會因為這個佈施的因緣,來生成就安樂的果報。但是你供養佛像還有一個因緣,就是你跟佛像結緣了,諸位,這個非常重要。
從佛陀的角度,佛陀的大悲心是隨時希望眾生跟他結緣,十方諸佛憫念眾生,是如母憶子。所以只要眾生肯回頭,從攀緣六塵的境界裡面,只要稍微回頭,跟佛陀仰望一下感應一下。那不得了,諸位,你只要跟佛陀結過一次緣,佛陀就有辦法了。佛陀最怕就是說,你跟他無量劫來一個緣都沒有,那完了,他救你都不知道從哪裡救你。
蕅益大師說,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淺易難深,總在於緣,就是因緣力。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有些人稱念幾句他就有感應?因為他前生已經念過很多次了,他今生只是最後把它補齊而已。所以眾生能夠度化,跟佛陀的關係,這是從因緣建立起來的。《法華經》也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就是說,你哪怕是跟佛陀一個微小的結緣,用散亂心供養一朵花,或者你跟佛像一個點頭,一個合掌,我們都不能忽略這個因緣,因為你未來的成佛就從這裡開始了。就是借事顯理,假借因緣事相,最後會開顯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