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要永遠知道,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前生變現今生,是這個道理;今生創造來生,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的投胎,我們生命不斷地在歷史重演。假設我們不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就活在《楞嚴經》說的輪迴性,你前生是什麼思想,你今生還是什麼思想,然後又去創造一個生命體,生命體又產生一個等流的思想,我們就在那個地方轉,我們就永遠轉不出來。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法,直到有一天你真正地覺悟,直到有一天你告訴你自己--我一定要改變!你的生命才能夠從過去裡面跳脫出來,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諸法因緣生。
什麼是諸法因緣生?六祖大師有一句話講得好:一切法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你念頭一動,你看看你日常生活當中從白天到晚上,你經常起什麼樣的念頭,一天的念頭大概就是你一生的寫照。你平常待人處世、順境逆境,你習慣性用什麼思想來面對你的外在的環境,你大概就知道你來生會去哪裡,除非你做出改變,否則你的生命已經產生一種強大的等流性。尤其是你到了五十歲以後,如果你還不改變,你的生命就會定型,你來生的雛形在你內心的世界大概已經規劃出來了。
當然,我們講過,諸法因緣生是站在一切法畢竟空的角度。既然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所有善惡念頭都是透過外在環境的熏習捏造出來的假象,所以我們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在你死亡到來之前,你都還有權利、你都還有機會,對你來生的生命做調整,在你死亡到來之前。
但是等到你投胎以後,你又開始要認命了,你必須為你前生所打的妄想,去走你下一個來生的一次生命。所以我們今生打的妄想,來生來酬報。前生打什麼妄想,今生來受這個果報;今生打什麼妄想,來生得果報。
佛法的因果思想是隔代受報。佛法的因果思想不是今生做今生受報,是叫做異熟果。所以我們過去打什麼妄想,現在已經不重要,重點是我們來生想要去哪裡,你必須先有目標,然後用這個目標來調整你的心態,讓你的心態跟你的目標是相應的,這個很重要。我們不能只是做善業,因為善業不是生命的主要引導者,而是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比方說,我們看到事情產生一種佈施的思想,比方說我們產生持戒的思想,比方說我們產生忍辱的思想,別人對我們傷害的時候,我寧可不逞一時之勇,我寧可選擇忍辱,選擇一種美好的思想。
這個地方,當然淨土宗你要對名號功德、對淨土莊嚴也應該有一些正確的思想。所以說,你來生你將往哪裡而去,其實你不用去問別人,你看看你一天當中的念頭,你大概就知道你將往哪裡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