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即佛之理即佛

淨界法師  2025/05/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六即佛之理即佛

六——顯因果之事相

即——顯佛性之理體

佛性的理體是平等的,就是說,你不管打妄想也好,你不管努力用功也好,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有兩種本具的功能,注意!本具的功能:第一個清淨,第二個具足。我們的起跑點是一樣的,就是性具,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個叫做性德。關鍵就是你的修德,你怎麼開顯它,這有差別。

所以這六即佛,這六的差別相,是從你在因地所做的理觀跟事修,來顯現這種功德的差別,但是你的所觀境,你所依止的理體,性德是平等的,只是修德有差別,所以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是這樣來的。

好,我們先看第一個理即佛。

(一)理即佛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第一個,凡夫的佛性是怎麼回事?我們有佛性,但是我們的佛性叫做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我們的佛性,不管你是靜態,不管你是動態,總而言之,行住坐臥,我們的佛性只是一個佛性的理體,理論上有佛性,但事實上,行藏事盡非,但是你看他身口意的表現,看不到佛性的味道。就是這個人看起來既不清淨,也不具足,身口意看不清佛性的味道,就是佛性完全沒有表現出來。

所以他的佛性一旦被妄想遮蓋以後,他的後果只有一個,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他的內心是冥冥,內心一片黑暗,像虛空,雖然清淨,但是沒有用,沒有光明的清淨,就是黑暗的虛空,裡面就很多的鬼魅。那麼這些鬼魅煩惱你就去不掉,去不掉,你的內心一片黑暗情況之下,你只能夠心隨境轉,去攀緣外境。攀緣外境以後的後果就是造業,造生死業。造生死業的後果就是杳杳不知歸,生死輪迴,一次一次的招感生死輪迴,你真如佛性就越走越遠,杳杳就是越走越遠。

我們凡夫沒有開顯真如佛性,那麼後果就是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這句話是道盡了的生死輪迴的可怕。諸位,生死輪迴不是說痛苦而已,最重要的是它沒有止境的一天。好,我有生死輪迴,我不處理總可以吧,可以,你不處理它就永遠不會停止。比方說我今天生病,這個病痛它有一個期限,一般的因緣果報它有一個期限,頂多這一期死掉,來生就沒有了。但是輪迴不是啊,輪迴它的可怕,它的惑業苦輾轉相續,它沒有止境,是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那麼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你不去經營你的內心世界。你不經營你的內心世界,你內心的清淨力、具足力,你就表現不出來。所以你空有性具的清淨跟具足,但是缺乏那道光明。所以虛空是暗淡的,大地是冰冷的,大地也生長不出水果,當然更不可能從地湧出功德莊嚴。

就是我們辜負了我們美好的清淨跟具足的功德,結果就在生死輪迴當中不斷地流轉,而這個流轉是沒有止境的。

好,這是凡夫,那後面就開始講因位跟果位了。名字位跟觀行位是因位,那麼這個果位就是相似位、分證位跟究竟位。相似位以上為什麼判作果位呢?因為他已經有相似的法身的功德。那麼因位的名字、觀行,主要是成就清淨,那麼相似位到分證位的果位,重點在開顯菩提願,在利他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

眾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經典,總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佛典中最大...

臨終時,沒有一個妄想可以對治的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

觀海聽濤,返聞聞自性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們來到了這個,...

佛性為何沒有因果,它是如何產生染污的法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糾結很久,萬法都有因果,佛性為什...

如何將中道之理運用於實際修行中

十番顯見的道理,就是在說明我們一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淫根在於心意識,非指身體器官

有人問:最近科學生理學講,男女的精到了一個時間,也...

阿那律陀尊者為什麼叫做無貧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得悟人正宜往生淨土

【原文】 或問:某甲向修淨土,有禪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紅塵中你被什麼緾住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佛性顯現不...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沒有受菩薩戒就不可以看《梵網經》嗎

問: 有同修說戒律不是隨便學的,犯盜法戒、犯盜法罪...

真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真為生死...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這一切的障礙都不存在了

經典上講: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

大安法師:家裡多是道教徒,會對往生有障礙嗎

問: 原本我和道教頗有淵源,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對我...

每天念佛多少與行願有無

問: 淨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聲?法師曾開示說至少每...

為什麼要接濟他人之急呢

濟人之急,就是周濟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講救人之難,...

要看淡權位

權位,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塔,海浪一來,就垮了,連沙...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

【佛教詞典】拘翼

(天名)帝釋名。玄應音義三曰:拘翼,此言訛略也。姓...

【佛教詞典】三覺

1、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使自己覺悟,但要斷盡...

【視頻】佛教卡通: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一生

佛教卡通: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一生

【視頻】慧律法師《緣起本來就空》

慧律法師《緣起本來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