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圓通是怎麼修學的呢

淨界法師  2025/04/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圓通是怎麼修學的呢

這一段佛陀指示修學圓通的一個正行。圓通是怎麼修學的呢?先把它的內涵標出來。我們看經文。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

這個地方在解釋圓通正行之前,佛陀先講了一句「阿難當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古德說這句話有警告的意思。也就是說,在整個修學當中,你要非常的小心謹慎。所以這個「當知」就是提醒,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那麼在什麼時候小心謹慎呢?當然,平常我們散亂的時候也就沒有所謂的謹慎這件事,特別是在「汝坐道場」,就是你現在把外緣放下了,開始安住在這個修道的道場。

《楞嚴經》的道場有兩個。蕅益大師說,第一個就是事相的道場,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你要做一個八角的楞嚴壇場,這個是事相的。第二個是理體的道場。就是你在佛堂當中或者歷緣對境當中,你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的心要把方向轉過來,迴光返照,觀照你一念心性當下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一念心性」就是我們的道場。

蕅益大師說,在末法時代,我們應該以這個理體道場為根本,因為事相是很難具足的。這個楞嚴壇場不容易具足,要以理體的道場為本。就是你現在應該要把你本具的那一念清淨的本性現出來,然後在那個地方安住,這個就是「汝坐道場」,不要去跟隨無明妄想而轉。

那麼安住道場以後做什麼事呢?「銷落諸念」,就是你要慢慢地從無明妄想的心把心帶回家。安住在一念心性以後,開始慢慢地修空假中三觀,來銷亡、謝落這諸多的妄念。

「銷落諸念」這句話,圓瑛老法師講得比較清楚,他說其實這個地方指的是脫塵。我們這個根塵識最外一層是塵,先脫塵,再脫根,最後再脫識。根塵識都脫了以後,這個時候「迥脫根塵,靈光獨耀」,真如現前。

所以這個地方特別指的是,初學者你先不要去管外境的變化,就是「銷落諸念」,就是你的心不管外境是生滅的、動盪的、寂靜的,你完全把外境放下。

「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這個地方指的是一種功德之相。前面「銷落諸念」是指修行的過程,這以下「其念若盡」是講他的功德。這個地方就是說,到了一個功德,是什麼功德呢?以耳根來說就是「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就是妄念已經窮盡了。

海公講一個譬喻說,什麼叫「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就是一個人住在房子裡面,屋子外面是颳風下雨,屋子裡面呢,一點動靜都沒有!你很清楚,外面是颳風,是在下雨,但是你的心完全不隨外境而轉,而且房子裡面什麼風雨都沒有,這個地方就是「其念若盡」。這個時候心中已經能夠脫離比較粗重的妄想,已經不被外境所牽動。別人對我們的讚歎、譭謗,各式各樣的順逆境相來刺激我們,我們已經能夠跟這個外境慢慢脫離了,不一定要跟它在一起了。這個時候內心「一切精明」,這個時候內心是精純明瞭。

這個時候他的相貌又是什麼相貌呢?「動靜不移,憶忘如一。」「動靜不移」是約著耳根來說的,這個耳根不再攀緣外在的動靜二相。乃至於這個意根不再攀緣生滅二相。生就是憶念,我們想到過去的快樂、痛苦;忘就是忘掉了種種的因緣。不管你想起什麼事,不管你忘記什麼事,這個意根完全是如如不動。因為他這個六根已經慢慢脫離六塵的繫縛。

那麼當然,這個時候,內心當中「當住此處入三摩提」。這個「此處」,什麼叫此處呢?就是前面所說的離念精明,「則諸離念一切精明」。他已經慢慢遠離跟外境攀緣的那個妄念,內心精純明瞭。你就在這一念的精純明瞭之心,就在這個地方「云何應住」,就在這一念心住下去,繼續地用功下去。

所以這個地方正是說明你修行的依止處,就是首先你要遠離六塵,你不能跟六塵再打交道了。

當然,我們在過去的修學當中,一個初學者還是假借六塵修學。初學者,你看,你要看佛像才能夠拜佛,你要創造一個音聲你才能夠攝心聽自己的音聲。但是《楞嚴經》不是這個意思,它開始迴光返照、脫離六塵,然後慢慢地把心帶回家,開始走向回家的道路。這個時候內心當中是非常的寂靜而明瞭,明瞭而寂靜,就在這個地方住下去,繼續地用功下去。

這個地方先說明這個圓通的正行,就是不再隨外在的六塵而轉。

淨界法師《楞嚴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聽聞《法華經》,產生開示悟入佛陀知見,不管你過去...

大安法師:念佛不能走極端

我們念佛一定要有一種平實的心,不能去走極端。 我們...

隨緣行善積德的方法

第一與人為善: 何謂與人為善,念念不忘為大眾著想,...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

高雄文殊講堂清規

1、真觀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見性。靈光普蔭人...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天天求藥師佛,為何身體還是沒有起效

問: 師父,我的身體不好,有人勸我去拜藥師佛,說這...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在眾生濁中不能洞覺

我們講到在眾生濁中,我們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

佛弟子們都會問的27個問題

1、問:家人不支持,反對我學佛怎麼辦? 師答:那是你...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第八識又稱為根本識,根本識就是來作為七轉識一切的依...

【推薦】佛教對飲酒吸毒的態度

20世紀80年代以來,毒品在全世界日趨氾濫,毒品走私日...

牛奶背後的苦難

想像一個生命,打從出生起直到死的那天,被對待像一台...

眾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園;罪福由此心,非前境過咎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有一條深刻地分析了當前一些居...

念完《地藏經》,要給一切眾生迴向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

念佛法門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

身心五條繩,越執越緊縛

財色名食睡,身心五條繩,越貪越難解,越執越緊縛。 一...

借來的東西是要還的

在《楞嚴經》上說,你的發心不能有一個相狀。我們這樣...

印造楞嚴咒經書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

准提菩薩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義

准提王佛母身黃白色,有種種莊嚴其身,腰著白衣,衣上...

觀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觀音菩薩是佛教裡眾多大菩薩中的一員,但是觀世音菩薩...

只要有清淨心,念誦外道經典也能往生嗎

問: 我們聽說往生的關鍵是清淨心,只要心清淨,哪怕是...

【佛教詞典】三衣損破失受否

子題:橫縷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諸受持衣,雖被穿破...

【佛教詞典】不顯名

【不顯名】 p0317 瑜伽八十一卷二頁云:不顯名者:謂其...

【視頻】《佛說鹿母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鹿母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慧律法師《修定者能否少睡眠或離睡眠》

慧律法師《修定者能否少睡眠或離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