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一句佛號念誦聽與本願相應

淨界法師  2024/12/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以一句佛號念誦聽與本願相應

印光大師根據《楞嚴經》以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方法,提到二個念佛的原則:第一個「都攝六根」,第二個「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就是:「一句彌陀念誦聽」,這是成就我們的專注力。我們講到本尊相應,我們這一念心怎麼跟阿彌陀佛相應呢?當然主要是「以名號為所緣境」,就是說這個心中的名號,我們要相信這句名號,名以召德,總持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

那我們這一念心,怎麼跟彌陀名號相應呢?這當中有三個步驟:

第一個,念。「念從心起」。這個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念佛,他這個佛號不是從心念的深處生起,而只是從嘴巴生起。他很隨便就把這個佛號念出來,他心中依舊打他的妄想。

換句話說,你這個佛號的根源,不是來自於你內心一種皈依的心,那這個佛號不能成就淨業,因為你佛號最初的根源不對。這個佛號不能只是從嘴巴生起,要「念從心起」,要從你內心深處,那一念至誠的皈依的心生起來,這第一個。

第二個,誦。「聲從口出」。你內心當中生起作意要念佛,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聲相,沒有一個明確的所緣境。這怎麼辦呢?靠著嘴巴的震動,把這個佛號的聲音給創造出來,聲從口出。

當然有時候念佛有時候止靜、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出聲是比這個不出聲好。因為你出聲,有一個明確的聲相,你取這個所緣境容易取得。但是你經常出聲,久則傷氣,有這個問題。念半小時還好,念一個小時、二個小時,念太久就不行。怎麼辦呢?

之前黃念祖老居士,他提出一個辦法叫作「金剛念」,這嘴巴要動,但是沒有什麼聲音,乃至你止靜的時候,嘴巴動。從嘴巴的震動當中,冥冥當中會創造一種聲相,但是他沒有聲音,聲音在唇齒之間。所以第二個「聲從口出」,我們也可用金剛持,在止靜的時候用金剛持。

第三個,聽。「音從耳入」。你前面所創造的聲相,要把它聽回去。有時候我們參加共修,有很多很多的佛號,一百多個人在念佛,在這個大殿當中有一百個聲相,這怎麼辦呢?我取誰的佛號呢?這當中要注意了,你只能夠聽你自己佛號的聲音。

就是你這一念心現前的時候,面對一百句的佛號,當然一百句佛號有通、有別,合起來那是一種聲音,但是詳細的分,有各式各樣高低的聲音。這個時候我們也不去排斥其它的聲音,但是你只能夠去聽你的聲音,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你去聽別人的聲音,你一下子就打妄想,心隨境轉。因為你聽其他人的聲音,心是向外攀緣的。但是你聽你自己的聲音,那是「反聞聞自性」,那是「迴光返照」。這二個方向是不一樣的。其它的聲音可以幫忙,旁邊的聲音可以當啦啦隊,可以。但是你真正要取所緣境的相貌,是取你自己的聲相。可能它大聲,可能它小聲,甚至於是金剛念,都沒有關係,你一定要取到你自己從內心當中生起、從嘴巴裡面震動所創造的那個聲相,把它取到,這個就是所謂的「聽」。

那這個佛號經過這三個次第,「念、誦、聽」,以後,這叫作你跟彌陀相應了。

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它還不是強調「觀想」、「觀像」,一般的本尊相應,你看密教,它一開始修中觀、唯識的一些顯教基礎;到密續的時候,那就是需要修本尊相應了。本尊相應,身口意三密相印:身結手印;口持本尊咒、或者持本尊的聖號;而意要觀想,它要觀想的,觀這個本尊的身相。

但是因為這個彌陀名號的法門,它是跟「本願相應」,彌陀在本願當中,他就明白的咒願:信、願、持名就可以相應。所以它不必涉入觀想、觀像,這是它特別的地方。你只要能夠把這個佛號,念、誦、聽,經過三個次第的運轉,你就能夠跟本尊相應,就是這樣的一個特色,這個叫都攝六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蕅益大師《淨土偈》六十首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雲淨心即是西方土,蓋以因攝果也...

聞到淨土法門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間人對淨土法門常常會小看,認為是淺近之法。怎麼概...

「一心不亂」應該怎麼解釋

那麼這裡我們來看看一心不亂這四個字,這個眾多的解釋...

助念最好是在斷氣前還是斷氣後

問: 臨終助念是斷氣前進行邊護理、邊助念,並加以佛...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問: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大安法師答...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

【推薦】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李圓淨居士:護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惡曰殺生。這是古人昭示...

【推薦】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白話譯文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一...

人間也有強過諸天的地方

聲聞法和辟支佛這兩種佛法都是有出離心,對於世間生死...

對過去認命,對未來積極

美國有一個醫生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一個報告叫作《前世...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積大德

都說厚德才能載物,我們要怎麼才能積大德?我先講個故...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只要能夠運用佛法轉變凡夫的生...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

文珠法師《無邊的願行—普賢菩薩》

無邊的願行普賢菩薩 今天講的題目,是無邊的願行。願...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

【佛學漫畫】根器

根器也可以稱為修行佛法的稟賦。一個高智商的行業佼佼...

永遠不要用成見下結論

在別人的影子下活著,永遠只能做別人的影子。如果總是...

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

我們看看蕅益大師有什麼比較深入的開示:這當中有二段...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推薦】地獄的境界從哪裡來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

大安法師:內心有掛念,無法一心念佛怎麼辦

問: 我是一個初學佛的人,應該放下萬緣念佛,但總是...

【佛教詞典】審觀察

【審觀察】 p1340 瑜伽九十九卷十九頁云:於自尸羅,三...

【佛教詞典】六親

(名數)父母妻子兄弟也。無量壽經下曰:六親眷屬。行...

【視頻】戒體的作用(智諭老和尚)

戒體的作用(智諭老和尚)

【視頻】2012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

2012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