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是一個大安樂處啊

淨界法師  2025/04/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這是一個大安樂處啊

禪宗有一個雪峰禪師,他在福建的一個道場做方丈。福建是沿海地方,有一個內陸的比丘來參訪他。去見過方丈頂禮以後,雪峰禪師就問了,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禪師說,我從內陸很遠,從西北那個地方一路走到南方,來求見您老。雪峰禪師說,你一路辛苦了,走這麼遠的路。這個禪師說,仰慕道德,不憚辛勞。仰慕您高超的道德,所以我不害怕辛勞。

你來找我幹什麼呢?請和尚開示。雪峰禪師就說:出去。講兩個字而已,就走了。

出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凡夫的一念心,都是習慣在有相的境界分別活動,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活動。你要我開示,我就告訴你一個方法好了,你不要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活動了,從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裡面出去。出去到哪去呢?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呢?你進入到畢竟空的境界去,這就是出去,剛好是這句話,從假入空觀。

就是一個初學者不適合在假名假相的境界中分別,你應該要先淨化你的自性執,應該先做這個工作。所以雪峰禪師說,你先出去好了,你現在還不是在假名假相分別的時候,這個叫二諦觀。這個地方的二諦主要偏重在真諦,依止世俗諦而趨向於真諦,重點還是在真諦。亦名慧眼,慧眼就是空觀的智慧。亦名一切智,因為一切法的總相就是空,它能夠通達一切法的總相,所以叫一切智。

這個空觀,看智者大師的證果次第,把它安排第一個,它是大乘菩薩的一個基礎的觀法。這怎麼說呢?我們行菩薩道,發了菩提心,菩薩發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這個菩薩開始去弘揚佛法廣度眾生,做各式各樣的義工來實踐他的菩薩道,他有這樣的一個心情要利益眾生,但是這個菩薩的內心要如何地安住自己?

我們剛開始在安心是依止業果的道理,思惟我們的行為有善業、有罪業。罪業的因緣會使令我們墮入到卑賤痛苦的果報,善業的因緣會使令我們成就尊貴快樂的果報,我們剛開始是依止這樣的思惟。所以我自己的安心,應該安住在善業,要避免自己去造罪業。我在度眾生的時候,別人怎麼樣我不管,我要求我自己不造罪業,安住在善業的境界,深信業果,斷惡修善,剛開始菩薩是這樣,這是對的。

但是慢慢慢慢這個菩薩事業越做越大,所緣境越來越廣,遇到了人事因緣也就越來越複雜了,慢慢地他會覺得這樣的道理已經不足以安心了,因為很多很多的錯綜複雜的人事因緣,不是善惡這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世間上的很多事情是不能講清楚的,這個時候他開始感到弟子心不安。雖然我要求我自己斷惡修善,但是發覺這樣的道理還不足以安心。

那麼這個時候菩薩應該怎麼辦呢?就要進步,從假入空。就是說你不要分別誰對、誰錯,他對你錯,這些有相的善惡業果完全放下,你安住在一切法畢竟空的空寂的體性上去。把你心中的所有的名言分別全部的停下來,你會發覺到:哎呀,這是一個大安樂處啊!在這個境界裡面都不必講任何的理由,也不必為誰辯解,你內心當中跟你的真如佛性念念地相應,那種寂靜的境界,這個就是最大的安樂處。

這個菩薩道的大悲心,他是依止空性發動出來的,不是依止我執、我見。這個就是從假入空觀,亦名二諦觀,亦名慧眼,亦名一切智。這是通達一切法的總相的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小乘跟大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當我們從業果的思想,再進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這個問...

失去自我立場與觀點這樣可取嗎

問: 我是一位忠實的佛教信仰者,自認為能想開、放下...

無我淺談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

修空觀對治時,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麼

為什麼破妄永遠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說,諸位!理論上我...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

布袋和尚詩偈中為人處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

慧律法師《觀照當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識的指揮,所以會對事相上的...

百不管老媼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對過去認命,對未來積極

美國有一個醫生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一個報告叫作《前世...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蕅益大師把佛法的修學的目的以四個字來做一個總結,就...

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

佛說一大藏經,無非講因果二字。詳細分析起來,就無窮...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 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觀世音菩薩的偉大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如此被我們尊敬,是有其原因的。這是...

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

諸佛如來以慈悲利物為本懷。故示現人間,說無量法門,...

自信是由實力而來,而不是整容

問: 醫學發達,整形變得很普遍。有人覺得,整形像化...

從改變自己開始

小琴覺得這個世界太虛偽了。在別人看來,小琴很幸運,...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

受戒容易守戒難

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佛教詞典】靜慮境界及佛境界不應思議

【靜慮境界及佛境界不應思議】 p1380 顯揚十七卷九頁雲...

【佛教詞典】七丈夫

(名數)七聖也。...

【視頻】大安法師《波闍羅女的故事》

大安法師《波闍羅女的故事》

【視頻】慧律法師《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盡說佛功德》

慧律法師《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盡說佛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