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遇到《彌陀要解》之前,我曾經發願要禮拜《楞嚴經》十部,後來我拜了三部,當然所謂的拜是一字一拜,《楞嚴經》每一部有六萬多字。我拜了三部以後,看來也不錯,消了不少業障,剛開始有點躁動,拜到最後心就寂靜多了。後來我讀到《彌陀要解》,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要不要繼續拜下去?後來我就想:我剩下的七部,我到淨土再拜。(眾笑)因為你一個人不能做太多事情,就像陳省三博士,你只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
如果你不想做好事情,你什麼事情都是結緣式的,那就不提了;你要把事情做好,你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因為你的精神體力有限。你看看歷史上的成功人物,沒有一個人是做好二件事情的,沒有這種事情。
你要扣除睡覺、吃飯、打妄想的時間,這個妄想讓它打累了不想再打的時候,你才可以修行,是不是?你鬥得過妄想啊?它是熟境界,你的修行是生境界,是不是!
所以說,你只能夠先拜佛,把妄想調和一下;經行;寂靜以後,才能夠開始修行:這很多前方便的。所以你真正的修行很短很短,而你要做很多的事情,結果你什麼事都沒有做好。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現在的時間不多了,而你來生又充滿了變數,阿賴耶識有很多煩惱跟罪業,等著要傷害你;你現在能夠做的第一件事情,先離開三界,因為三界的問題太嚴重了,三界火宅太嚴重了。
我們這樣子講,如果你對三界還不想離開,你不可能老老實實念佛。一個人會老老實實念佛,只有二種情況:第一個,他是真的下定決心,決欲現生出樊籠,今生說什麼都要離開三界。第二個,他相信他自己做不到,我現在就開始不睡覺、不吃飯,什麼事情都不做,就專心的修學戒定慧,也做不到。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實際上做不到的問題,沒有辦法斷惑證真。
當你是真的想要離開三界,當你也知道你現實的情況做不到,只有彌陀的本願可以救拔你,那個時候你念佛就有希望。其實我們這個淨土的課程一路走來,就是一直在告訴你這個觀念:第一個,離開三界很重要;第二個,你做不到。就是告訴你這二個觀念。這個時候,你對阿彌陀佛的聖號,才能夠死心塌地的、老老實實的,所有的妄想通通不要打了、通通放下,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到最後就是四個字──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