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婬
懺悔
如瑞法師文章
淨土三資糧之如何發願
云何作願 世親菩薩在《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真...
怎樣檢驗出離心及出離三界火宅
檢驗出離心 佛說死無常,死來無定期。若已經得到人身,而...
怎樣發菩提心呢
昨天我們簡單了解了發菩提心的原因和廣大功德。那麼,我們...
【推薦】
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合花...
飲食為止飢渴,莫貪圖美味佳餚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貪齊整;食取克餒...
2020如瑞法師新春寄語
各位網友,大家新春吉祥! 豬年即將過去,鼠年就要來臨,...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件一...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學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歷練,心平氣...
學會從奉獻中獲得法喜
論語裡面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天天學佛...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
找到業障的根,才能夠真正懺悔
我們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時心要在道上,要防心離過...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心。...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我們...
一句佛號作大舟,載運往生極樂國
生值佛世難。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機會見到佛。而法是從恭敬...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佈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第五...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倒過...
這裡不是我們的久留之地
小時侯讀《一千零一夜》,記得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塵世間就...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奈國...
對治自己的缺點毛病
我們大家都熟悉奔貢甲的修行,他是強盜出身,但他醒悟過來...
為大眾服務應該要有慈悲心
不管執事(執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務大眾的人)也好,同學...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道有...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念...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 來念佛的人,...
一句彌陀,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一句彌陀,生大信心,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曾經有人問我...
【推薦】
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和...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布朗...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
何曾生過,又何曾死過
眾生的心是很複雜的,實際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不管我們來上...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時候...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總說...
原諒別人也是一種慈悲
為什麼我們在工作當中不能相互溝通?實際每件事情的發生,...
不要急於求心念一下子能清淨
從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反省自己的心:當我和他人在一...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
如瑞法師追憶夢參老和尚:老和尚是為眾生而活
壹: 老和尚弘法路經香港,入住賓館即問:此房一夜何價?...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從臨時住處出來,欲...
讓阿彌陀佛住到心裡來
有些人問: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實際念佛也離不開次第...
笨有笨的辦法,就這樣去堅持
我們現在念佛,從哪兒開始念?一定要從當下的這一念心開始...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了以...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他...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歸納...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大家...
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煩惱了,就要想想是誰給的我煩惱,實際是自己心...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師父一起去陝西乾縣落髮,當時我穿著一...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東...
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
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
對人生充滿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變豐富多彩
對任何事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同樣做一...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是隨...
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當中應如蕅益大師所說:應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時...
佛門裡的大孝
佛教裡說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夠真正地學佛。自己學佛,發願...
解生死無常,不被境界所轉
在《法句經》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比丘出家修行...
福報的水養智慧的魚
我現在發現,我們同學說起來比我說得好,也都說得頭頭是道...
法樂之樂才是無窮而長久的甘味
人們通常認為快樂離不開財富,因此為了爭取得到更多的物質...
善根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的善根也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人們常常只見其果,...
保持正念去面對一切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西面有一個偏僻的民族叫盧舍那,那個...
有兩種惡行,其果報之快能令人速墮地獄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這...
自利利他是圓滿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續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說的自...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學習佛法,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就要從不抱怨,知...
不管做什麼,都要想到三寶在加持自己
曾經有個年輕人,因為家中燒火做飯的原故,所以天天要劈柴...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離開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覺每天一轉身就是一個白天,睡一個晚上就...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
一句彌陀三業皆攝,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來攝護...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熱血...
能從謙下做起,就很容易進步
謙讓是一種美德。儒家講:謙謙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
依於業力而活著
在世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睡覺...
這種愛看上去是樂,實際導致的是苦
世間人為什麼會有苦惱?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把心放在什麼地...
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
做出家人!我常常說高潔尊嚴人天師,如來親子不自棄。出家...
順境安適,般若無緣
每天晚上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今天我的言語行為、我的心念,...
珍惜自己的人生與福報
做回人不容易。因為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看到,豬馬牛羊又...
學佛後什麼都是順境了嗎
文殊菩薩什麼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訴眾生...
【推薦】
只要心裡有佛,佛都會來護佑你
文殊菩薩問佛:佛涅槃以後,眾生用什麼來做福田?佛答:汝...
離喜愛無憂,一切無恐怖
從喜愛生憂,從喜愛生怖;離喜愛無憂,何處有恐怖。從親愛...
短短的六個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訴我們
二佛神咒裡面有勤轉念,證菩提這兩句話。雖然只是短短的六...
真正貧富的標準
給大家講一個佛陀在世時的故事: 一次法會,很多人來聽佛...
不是業障消不了,而是虔誠心不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來修行禮拜的功德呢?我們用...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離了道
我們來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內涵,是要有遠...
正念精進是我們人生的財富
我們說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義,是在於我們能懂得...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總說,可以代表諸佛清淨...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們以...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綺言...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發了不好的心就會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現都和你的思想、語言、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你今...
您可知江上船隻多少
脫名韁利鎖,乘法船遨遊。 破我執自在,為蒼生奔走。 清...
心念改變命運就會改變
佛是從哪裡產生的?佛是由我們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幸福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惡業 佛陀說:惡業未成熟,惡者以為樂。惡業成熟時,...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
肉體不過是幻化的因緣,為什麼要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學習過龍舒居士的淨土文。再讀一遍,它的...
想讓自己不斷成長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
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
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問什麼是修行,答:心平氣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
是你造作的,將來都要付出代價
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呢?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那也就是說在...
小牛救母口吞殺刀 孝心打動屠戶養牛到老
能海上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是講到父母的恩德。同樣也是講...
一切都是我們自作自受
我們看到那麼多的經書,裡面都是告訴我們覺悟的方法。佛教...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們要在生活當中體驗什麼是發菩提心。自己真正發了菩提心...
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
祖師曾教導我們: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我們總會想...
人做事,不要讓事做人
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這也是佛所...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今...
一定要讓學佛成為快樂的事
實際我個人24歲出家到現在60歲,我們師父們也可以見證...
佛教徒找工作應該注意什麼
一次,文殊菩薩化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幾個人正...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好地...
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
印光大師說一切從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報和智慧。學佛...
人應有鋼骨但不可有傲氣
有鋼骨可不能有傲氣,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規範就有了威儀,威...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檢驗
說到修行,實在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去體會。我剛出家的時候...
為什麼不把貧窮賣掉
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我們...
能在動中修,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這段時間,上午忙的給...
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喜歡或討厭一個人
如果有一個人,我們沒有惹過他,但他一直給我們出難題,那...
真正地孝順父母,一定要讓他們歸信三寶
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侍奉父母是...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學佛法上,我們常說: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這正是在...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願老法師在世的時候說,她接觸到的老百姓都會說:踏...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眾生
問: 我認為我們修行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要在生活中...
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
有同學問,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當然不是。我們學習佛法...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
假如生命只有三個月,該怎樣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裡坐了二百多人聽我開示,結束後,大家要求...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為多...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義與價值
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組成,那麼我們的生命究竟怎...
了知苦空無常理,生安養欣樂心
是經附文,臨終方訣,最為切要。修淨業者,所宜詳覽。若兼...
學以致用,慚愧懺悔
我們修行,要修什麼?最主要的是修對治自我的貪著。不要一...
從內心發起真正救度眾生的心
修行需要壓力,想一想,現在多少的父母親眷,對我們有恩的...
即使雨金錢,欲心仍不滿足
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婬欲,樂少而苦多。 世間...
佛在你那兒睡著了
師父說:什麼是佛?可以有很多種答案,那我試舉一種。有個...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要做...
內心要常懷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們要學習。學的道理越多,在生活當中就...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證得...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復重來生與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為智者。 拂除塵垢無煩惱,不復...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鈍...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他完全覺悟了,他能覺悟我們,所以...
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伎:古泛指歌...
不從小事來學忍辱,沒法來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說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說成安忍。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不要...
用觀想法來修供養,讓有限變無量
我們知道三寶是眾生的良福田,也就是是最好的福田。在三寶...
一輩子急急忙忙苦追什麼
知足,就是知道滿足,不去貪得無厭。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
要想達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視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學過《菩提道次第》,知道從修行上,根據各人發心的不...
有時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福
要培養自己一個強有力的思想,來牽引自己的生命,很重要的...
人生就是要有個好心情
人生的話就是要有個好心情。你有個好的心情,一切負面的東...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死,...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天...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們還...
勤轉念,證菩提 -- 善於修這顆心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時,...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長河...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對一...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我們怎麼樣來長養我們的四無量心呢?《華嚴經》告訴我們:...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其實...
善於醒覺,不要沉迷
當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一個人,從他意識清楚的說話,到變成一...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
別在煩惱當中浪費自己的生命
光陰就是這樣快得很,我們現在明白應該使勁地抓住它,不要...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有名...
【推薦】
世間上什麼壽命最長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 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為...
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師那...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供養...
得到吉祥的方法
今天是盂蘭盆法會的第二天,看到一些居士們陸陸續續的來,...
每天都要上香嗎,還是心到就可以了?
問: 師父,像我們初學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人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問: 師父,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人從何處來?到何...
自造業自受果
有位大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忙人的時間最多。 為什麼忙人的...
【推薦】
奧秘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
有父子倆是開飯館,賣打滷面的。打滷面的調料調配得特別好...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離世間證菩提,怎見如來...
要學會和佛的心相應
我們什麼時候能證道呢?這就全在於我們的信心,在於我們的...
六根門頭無人用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現現...
是供佛好,還是供菩薩好?
問: 供釋迦牟尼佛好,還是供菩薩好,比如供觀音菩薩...
學佛多年為何生不起信心
問: 為什麼學佛多年,但長養不起來道心? 如瑞法師...
【推薦】
有兩件事我們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個人都能來的,這需要因緣。不管信不信...
降伏自心的秘決
當今時代,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時地接觸到...
【推薦】
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前幾天,有位居士給我看他珍藏的一塊玉。玉的名字我記不起...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佈施,你就佈施微笑吧!見...
【推薦】
為何不能低下心來向別人學習呢
人首先要能夠謙卑自己。眾生為什麼會有種種的苦惱呢?就是...
學佛是為了什麼
人為什麼要學佛呀?因為人有老病死這三種法,不可愛、不光...
【推薦】
八風不動心,寧靜無煩惱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能...
【推薦】
修行就從生活中開始
佛法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會修行的人吃飯也是修行。很多人...
朝山拜佛要達到兩種作用
首先表揚一下小眾,今天行堂的時候沒有聽到像昨天那樣的桶...
修行從點滴開始
一切眾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輪迴,連豬貓狗都包括在內...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經和...
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叫...
文殊菩薩給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們在世間都希望...
華嚴與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夢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緣,能來此與大家聚會!...
三淨肉可以吃嗎
問: 佛教裡有三淨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師答: 那...
如何解決工作中的困惑
問: 師父慈悲,弟子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果...
名人學佛
真如自性
淨界法師
佛教故事
普賢菩薩
健康素食
因果報應
明海法師
蔡禮旭老師
文殊菩薩
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微信號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