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以下第二段就正式說明致魔的因緣。這當中有兩段。先看第一個,就是虛空跟世界是怎麼產生的,先看這一段。
◎妄生空界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著魔當然是有原因,先把原因講出來。說我們眾生因為一念的妄想,那麼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是「迷理為咎」,就是迷真才起妄。本來沒有妄想,那怎麼有妄想呢?因為迷失了我空法空的真如理,產生了對立,就產生了妄想。
這個妄想當中就有兩種差別了,有粗細兩種差別。從微細來說,就是「癡」的妄想跟「愛」的妄想。這一段圓瑛老法師講得就很詳細了,圓瑛老法師他怎麼說呢?他說我們打這個無明,跟妄想是不一樣。
無明是屬於癡。無明沒有對錯,你說你這個人向外攀緣,向外攀緣不能講是罪業,它只是一個癡而已。他就是不知道一切法是平等的,而虛妄地產生一種對立,產生能所。所以,這個無明基本上是屬於第八識的作用,就是三細,一念妄動以後,在平等法界當中虛妄產生能所而產生了第八識,這個癡是微細的第八識。
這個妄想就是比較粗重的,是屬於第六意識的愛憎取捨了。
所以,這個無明是一種有所得的攀緣心,這個愛是一種煩惱,愛憎取捨的煩惱。總而言之,在迷真以後生起了妄想,有癡、愛兩種妄想。
先看這個癡產生的相貌。
「生髮遍迷,故有空性。」「生髮遍迷」就是說,因為有一念的愚癡,這種有所得的心,就把這個平等的真如切割成一個能所的對立,有一個能緣的心和一個所緣的境,所以就把全體的真如轉成了頑虛空之相,就是所謂的「生髮遍迷,故有空性」。為什麼會有虛空呢?因為我們產生了能所的對立,有能有所,所以就產生了虛空。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虛空雖然是有,但虛空是沒有差別相的,那麼在無差別當中又創造了個人的世界差別。比方說你是人道的世界,他是餓鬼道的世界,他是畜生道的世界。這個差別相怎麼來的呢?因為有愛取的煩惱。有些人對善法產生愛取,他創造了美好的世界;有些人對惡法產生愛取,創造了丑陋痛苦的世界。所以,由前面的愚癡而創造了虛空,由我們心中不同的愛取而創造了差別的世界。總而言之,虛空相、世界相就是一念的妄想之所變現的,是這個意思。
再往下看。
「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這一段是把前面作總結了。由前面的道理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所受用的十方虛空,以及虛空裡面的國土,之所以變成非無漏(非無漏就是有漏),為什麼會是一個有漏的世界呢?都是因為我們一念的迷癡,還有「頑」,這個頑是愛取,迷癡的妄想跟愛取的妄想之所創造出來的。就是你有這個妄想,你就有這樣的世界出來了。你為什麼今生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跟你前生打什麼妄想是有關係的。
所以我們作一個總結。當知,在虛空當中……這個虛空當然包括世界,主要是講虛空。虛空是生在我們一念的心性當中,就好像一小片的雲霧點綴在太虛空當中。所以,這個虛空只是我們一念心性的水泡,或者是一個廣大天空裡面一片小雲霧而已,何況這個世界又在虛空當中,那就更小了。
當然,這個地方的意思,把為什麼會產生魔境先講出一個道理,就是因為你外在的世界是你妄想所變現的,而你現在破壞妄想,你等於是間接在破壞外在的世界。它的意思是這樣。我再講一次,你外在的世界怎麼會有?是你妄想變現的。那麼你現在對治這個妄想的時候,你外在的世界就開始要消失了。但是你外在世界要消失的時候,有些人就不同意了,有些人就不同意你這樣做了,因為這當中牽涉到有共業的問題。你往下看就知道。
◎歸元本無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外在的世界是你一念的妄想變現的,所以,當你「發真歸元」,你發心要正念真如,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發心要把你的心從妄想的攀緣心帶回家的時候,這個時候由妄想所變現的十方虛空全部要消失,而且這個空中所產生的十方世界通通會破壞掉,那麼這個地方就有一些人不同意了。因為我們習慣性活在妄想,所以會產生世界。現在你要對治妄想,就等於間接要破壞外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