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離塵無體,你的心跟誰借來的

淨界法師  2024/12/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離塵無體,你的心跟誰借來的

在楞嚴經中,提到「離塵無體」的概念。佛陀對阿難說:‘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

‘假設能夠分別我聲音的,這就是你的心。’這當然是「攀緣心」,我們內心跟音聲接觸才產生一個感受、一個妄想,我們感覺它是如此的實在,認為這就是我的本來面目,就跟著它走。

佛陀說:「好!沒關係,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它真的是你的本來面目,是你的主人翁,這個地方有個條件: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它既然是你的主人翁,它就應該永遠的陪伴著你才對,它就應該當音聲消失的時候,它必須繼續留下來。

我們現在一直在找主人翁,菩薩云何應住?如果我們認為說,妄想跟感受是如此的真實,那它就應該永遠陪伴在你身邊才對啊。音聲來的時候,把它帶過來;音聲走的時候,它應該留下來才對,但事實上是不然嘛。

你看我們今天:有時候很歡喜,因為別人讚嘆我們。那我們這種歡喜的心,是別人音聲的刺激,我們產生歡喜。你說這個心應不應該安住?當然不能安住嘛!因為這讚歎的音聲消失了。

別人一譭謗我們,我們歡喜的心,馬上失掉,痛苦的感受馬上生起。所以你看,我們老是跟著別人的舌頭轉,別人的舌頭一轉,我們的心就跟著轉,那怎麼是你真實的心性呢?

真實的心性它的條件:必須永遠對你不離不捨,永遠陪伴著你才對。要恆常存在,你痛苦的時候它也在,你快樂的時候它也在,這才叫真實嘛。但事實上,我們的感受跟想法是這樣嗎?

經文:‘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佛陀比喻說:比方說一個客人,他暫時住在旅館當中,他暫時住,住完就要離開了,不能長住。但是這個旅館的主人,他是真實的永恆的住下去。那你現在分別法音,所產生的感受跟妄想,亦復如是!

如果它是你真實的心性,它不應該離開,它應該永遠陪伴著你才對啊。為什麼聲音走的時候,把它帶走呢?你聽到美好的音聲、美好的音樂產生快樂的感受。當美好的音樂結束的時候,你快樂的感受也被帶走,那這個算什麼真實的心性呢?你心中任何的感受跟想法,只要是要被帶走的,只要是假借外在因緣生起的,都不是你的東西。

所以蕅益大師他提到念佛的三資糧:「信、願、行」。他說,我們要建立一個真實的信心?大家會覺得很奇怪,信心就是信心,為什麼加上一個「真實」?意思就是說:有些信心是不真實的。你看,有些人他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因為他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的時候,他對佛號會通身靠倒。但是他病痛現前的時候,他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沒有了,他這個信心,是「假借健康」的因素而有,當健康失掉的時候,把信心也帶走了。

所以,我們依止生滅心的修學,我們永遠跟著感覺走,就是你的心永遠是「借來」的。沒有一個真正你自己的東西,你都是借來的,臨命終的時候都要歸還啊。太陽出來了產生了光明,太陽一走,把光明帶走。風一吹產生搖動,風一走,搖動相就帶走。光明是跟太陽借來的,搖動是跟風借來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

【推薦】念誦太過熟溜或不利於修行

不如法的念誦,就好像從前的留聲機(一種通過唱針在旋...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推薦】心中的對立越來越重,那你走錯方向了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禪師在僧團中閉關,他...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

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推薦】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

修行會遇到的八種逆境

第一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熾盛。 在此種情況下,...

「好人」與「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說慈善家,他們也...

讓願力強過業力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

不氣歌

不氣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氣,氣急敗壞家風氣。為了...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

四十八大願——(第2願)不復更生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

五百商人入海采寶

佛陀在舍衛國給孤獨園時,城中有一商主帶領五百位商人...

背誦《華嚴經》口放光明

根據《續高僧傳》記載,魏武陵王東下以後,令他的弟弟...

彌陀名號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這裡特別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這種差異。通途法門...

佛法是破解命運不好的最好法門

佛法傳入中國二千多年,經久長興,修學人多多,原因在...

我不如別人自慚形穢該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廟參學時,與許多出家在家眾接...

臨終面臨死亡時,會出現的兩種情況

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

惜福長壽,奢侈短命

從前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個時辰出生,又同年...

【佛教詞典】智旭(1599—1655)

智旭,字蕅益,俗姓鐘,江蘇吳縣木瀆鎮人。十二歲讀儒...

【佛教詞典】八大龍王

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

【視頻】妙境法師《圓通法師去竹林寺的故事》

妙境法師《圓通法師去竹林寺的故事》

【視頻】淨界法師《心性是離相,心識是帶相,借假修真,把心帶回家》

淨界法師《心性是離相,心識是帶相,借假修真,把心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