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瑞相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

淨界法師  2025/01/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瑞相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眾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成就佛道以後,放出兩種瑞相:

第一個,六種震動。十方諸佛世界,大地六種震動。我們知道,佛陀有四種相狀是要六種震動。第一個,降神母胎,降神;第二個,出生;第三個,出家;第四個,成道。這四個時候是六種震動。這第一個瑞相。

第二個,放大光明。在國與國之間有很多的山,在兩個高山之間日月所不能照臨的地方,突然間放大光明,於是眾生「各得相見」。因為這兩個山之間本來是陰暗的,所以相見以後大家就作如是說:「此中云何忽生眾生?」這怎麼就出現眾生呢?因為光明出現了。

「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當然,一尊應身佛的出世,那是不可思議的,那是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種大威德,所以招感了放大光明跟六種震動。

蕅益大師說,這兩種瑞相不是每一個人都看得到、都能感受得到。說是「有緣者,遠近皆覺;無緣者,近亦不知」。你過去跟三寶有緣,再怎麼遠你都感覺得到,都能看得到;如果你跟三寶沒有緣,你就在佛陀旁邊住著,你也看不到。

在過去,中國周朝的歷史曾經有記載,就是在周朝的時候,剛好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西方國土突然間有一天放大光明。所以見到光明的這個人是跟三寶有緣。還有一件事情,在過去,香港有一個體淨老和尚,他在山中打坐,黃昏的時候,突然間看到空中飄過西方三聖。結果他隔天去打聽,果然,就是那一天有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西方三聖來迎。

就是說,佛菩薩種種的瑞相,有些人看到,有些人沒有看到,那就是因緣所生法。你要跟三寶因緣深,你就看到;你跟三寶因緣淺,你就看不到。就這樣一個情況。

所以這以下說什麼事呢?就是說,大梵天王有很多很多很多,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有很多的大梵天王,東西南北上下。這以下能夠對佛陀的光明感到震驚的、驚動的,就是過去生是三寶弟子,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若能專一其心,感應道交就不可思議

我們拜佛的時候,必須要恭恭敬敬,不可以東看看、西看...

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當我們的心開始帶回家以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明賢法師的修行因緣

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

佛陀不能主動地救拔我們

那麼在十方如來一念的清淨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

生死無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

盤山寶積禪師的悟道因緣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

精進念《地藏經》,現世轉化惡業

我有個弟子,銀行虧空九千多萬,沒辦法償還,判刑二十...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如何如法的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你這句佛號從哪裡來?從心而起,從我內心...

在各種境界中修福種福

在順境中應怎麼辦? 我們遇到順境,應當這麼想:我家...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捨...

「邪因緣論」與「無因緣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時,當時的印度是一個文化非常發...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就是老實念佛人。 老實念佛不容易啊...

愛的表達有時不用語言

總有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讓我們感動。而那些發生的...

將一切追求與執取放下

放得下對外境的執著、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種嗜好、習...

何得怕魔現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

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

我當時要出家的時候,我冷靜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筆寫著...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點,第一個是無常。要是感受不了無常,那...

文殊菩薩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

普賢靈感,遇難呈祥

沖法師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禮拜佛陀聖跡。即發...

【佛教詞典】不淨觀

子題:種子不淨、依處不淨、當體不淨、外相不淨、究竟...

【佛教詞典】大義

(745~818)唐代僧。衢州(浙江)須江人,俗姓徐。二...

【視頻】高僧傳奇:智者大師(台語)

高僧傳奇:智者大師(台語)

【視頻】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

大悲咒(靈岩山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