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無所求時,心性就要報答你

淨界法師  2024/1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無所求時,心性就要報答你

一個人要內觀,一定要先把向外攀緣的心切斷,莫向外求。所以佛陀說,我們的心已經活在業力了,知道吧,已經跑在外面太久了,就是這個小孩已經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所以佛陀為什麼不直接講圓教,要講藏通別呢?就是要把你從業力裡面找回來。

凡是人生裡面有相狀的東西,都有業力。我跟你講,你執著相狀執得越多,你的業力就越重。所以佛陀要你先把外在的果報放棄。你不管福報多大,你抓住外面的東西,對你非常不利。我講實在話,一個人抓到外面的福報,心性就不出現了,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很滿足了。你說:「欸,我福報這樣大,我放棄了人生,不是很可惜嗎?」

當你對人生無所求時,心性就要報答你,內在的東西就要報答你,它就出現了。當你什麼都不要,對人生無所求時,有一個人就要出現了。因為你還有所求,那就先談業力嘛。所以佛陀他是這樣,我們以前是一念不覺,然後從心性變成妄想,由妄想變成攀緣,結果妄想跟外境搞在一起,妄想中有相狀,相狀中有妄想,就是糾纏不清了;佛陀是先把這個相給你拿掉,告訴你所有的相狀都是不淨、苦、無常、無我的,包括色身的相狀,包括內心感受的相狀,包括你五蘊的相狀,全部都不能攀緣。

所以,空性就是讓你離相,你先把相放掉。相放掉以後,心就老實了,至少攀緣心沒有了。這個時候要你內觀,就開始開顯心性。

所以為什麼要藏通兩教?因為你沒有藏通兩教,這個心老是抓著外境不放,一輩子都沒有心性。一個人追求外境,心性就不見了。「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所以佛法告訴你,你的心向外攀緣,後果就衹有四個:不淨、苦、無常、無我,你就帶動了無量的業力,產生無量的輪迴。

其實,空觀的智慧,藏通兩教的空性就是,讓你放棄追求所有生命的結果,包括身、受、心、法這四個東西,把這四個相狀放掉。不管它多麼的美妙,它都是暫時的。好,你的心開始放棄了外境以後,你的心就開始有資格往別教圓教去開顯心性了,你就有資格去挖裡面的珍寶了。你如果要外面的糖果,你就找不到根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判斷妄想是善是惡

問: 請問法師,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

妄想如頑猴野馬一樣,該如何調伏

講了不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我看有些人就沒有用心...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我們的本來面目有兩個相貌:第一個是不變性,第二個是...

念佛時妄想很多如何解決

問: 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難以控制,有什麼解決辦法...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原文】 有誦六祖偈云: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

先找到根本,才有資格修學

我們看現瑞許說: 即時如來從胸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如何斷食

斷食,就是我們平常一天吃兩餐或三餐,你身體經常為了...

六種敗夫的女人

女人要學做聰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進退,也懂得給自己...

禁止殺生可獲十種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

【推薦】除糞賤民出家證果 佛陀詳解前世因由

編者按:今天這一篇故事出自《賢愚經》,原題為尼提度...

寺廟對聯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1、杭州城隍廟: 上聯: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

聖嚴法師《佛教與心靈環保》

《增一阿含經》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可...

做惡夢的時候,你還能念聖號嗎

假使說,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念佛號,能夠念大乘經典一句...

轉苦為樂

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

言行舉止就是我們的介紹信

一位知名企業的總經理登了一則廣告,他想要僱一名助理...

凡夫念佛十疑

《彌陀疏鈔》中,蓮池大師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供養佛陀的發霉玉米糰

為善就好像掘井一樣,只要井掘開了將水汲出來同樣會再...

在家居士淨土早晚課的內容

一、印光大師教導的方法: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

佛以大悲出此法門橫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眾生,根鈍障深,解脫禪定,甚難可得...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佈施

持戒跟佈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

【佛教詞典】心波

(喻)連續不斷的意念。...

【佛教詞典】哀愍心

【哀愍心】 p0880   瑜伽八十四卷三頁云:哀愍心者:...

【視頻】宏海法師《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宏海法師《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視頻】淨界法師《悟達國師人面瘡的故事》

淨界法師《悟達國師人面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