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個禪定的境界是怎麼回事呢

淨界法師  2025/04/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這個禪定的境界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禪定的境界是怎麼回事呢?智者大師講出兩句話來形容,就是在禪定的境界,「覺身空寂,受於快樂」。這個覺身空寂是形容我們的身體的狀態,身體的狀態是覺身空寂;內心的狀態是受於快樂,他的身心是這種境界。這兩句話在智者大師的《釋禪波羅蜜》講得很多很詳細,我簡要地說明一下:

欲界定——身體若有若無:我們剛開始不修止也不修觀的人,整天就是散散亂亂,從東邊跑過來,從西邊跑過去,內心是一種粗重的狀態,很粗重,身體也粗重,內心也散亂。但是我們每天有一定的定課,修止修觀以後,慢慢慢慢的內心就會有變化,就是從散亂慢慢慢慢開始使令它專注寂靜。

剛開始是在這個欲界定,就是內住、等住、安住、近住、寂靜、乃至於等持,有九個次第,欲界定是很長很長一段距離,很長的時間。等到你達到欲界定等持的時候,身體有一個很明顯感覺。就是你感覺到身體若有若無,如雲如霧,有這種感覺。就是我們的身體,平常我們感到這個身體就像一塊肉,六十幾公斤,很粗重。就是你要每天要背負著六十幾公斤的肉,走過來、走過去,行住坐臥,很粗重。

但是你的內心寂靜下來以後,你的身體的感覺就不像那麼粗重了,就若有若無,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怎麼知道這樣的一個境界呢?

講一個譬喻,如雲如霧。就像是雲,又像是霧的感覺一樣,如雲如霧。雲你說它有,你去摸摸不到;摸不到你看它是存在。就是我們的色身,你看見我的眼睛、鼻子、身體都在,但是感覺這個身體好像不在;不在但是你眼睛一看是在,就是這種境界。欲界定就是這樣,若有若無,如雲如霧。但這個時候沒有三昧樂,內心沒有快樂,就是感到很輕鬆,但是沒有快樂,這個是九心住。

未到地定——覺身空寂,受於快樂:那麼你繼續用功,繼續用功會從九心住達到未到地定。未到地定這個感覺就是剛剛講的,覺身空寂,受於快樂。前面的欲界定是身體若有若無,這個未到地定出現的時候,你的身體覺身空寂,就身體完全不存在。

這個完全不存在的意思是說,你坐在那個地方,別人看,欸,這個人坐在這裡,他的身體在,別人看你的身體是在;但是你自己感覺你的身體不存在了,是這樣子。這個還不夠,你內心有殊勝的三昧樂。可能是從腳底下一直生起來,也可能從頭部下去,全身那個身心特別得舒暢,殊勝的三昧樂。這個就是未到地定。

初禪——性障根本:未到地定到初禪就很快,你如果用功,很快就達到初禪。你欲界定要到未到地定那很不容易,但是你得到未到地定以後,得初禪就容易了。到了初禪,感覺也是覺身空寂,受於快樂。

但是他跟未到地定會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智者大師說:事障未到,性障根本。事障未到,這個事就是身體,我們修未到地定最大的障礙是身體。就是你從欲界定達到未到地定,身體最難調。不是腰痛就是腳痛,你各式各樣的頭痛,身體是不容易調,身體會障礙你達到未到地定。等到達到未到地定以後,身體不能障礙你了,覺身空寂,受於快樂;那麼你從未到地定到達初禪是什麼障礙呢?性障根本,這個性就是煩惱。你要修不淨觀,修無常觀,修無我觀。

所以初禪的人,從禪定出來的時候,他看到那些煩惱的五欲的境界,內心不動。不是說他斷煩惱,那個高深的禪定可以把煩惱給壓住了,如石壓草,他煩惱不動。如果你從禪定裡面出來,看到那些男女的境界,還是會起煩惱的活動,你沒有得到初禪,這個馬上可以判斷出來。得到初禪的人,他煩惱是不活動了。他是一個色界的境界,沒有煩惱的境界,性障根本,煩惱障礙你得到初禪。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就是把未到地定跟初禪作一個簡別。

總之,未到地定以上,他的身心就是覺身空寂,受於快樂,就是很殊勝的境界了,這個不是世間的五欲樂能夠比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彭鑫博士:損傷元氣的三個方式

生活方式中,損傷身體的方式有很多,針對現代人的普遍...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

參禪破宗門三關

過祖師關 參禪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關,力小...

你東想西想,定不下心來,最後毫無所得

【又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等。不著內想。不著外想。...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圓寂前,對弟子說:我心中有一物,許久來一直...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大安法師:破除對身體的執著

這個身體的這種污穢、不淨。我們每天都跟四條毒蛇相處...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宏海法師佛教祖庭朝聖參訪之行

華嚴宗祖庭華嚴寺 阿彌陀佛! 那我們現在在華嚴宗的祖...

太虛大師《往生安樂土法門略說》

一、信 念阿彌陀佛往生安樂世界一法門,約之不出信、願...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

一切殃福終不朽敗

我曾這樣聽聞的: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為什麼你活著的時候要作惡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依報隨著正報而轉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個重要原理,依報隨著正報轉...

對母親再好一點

即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足夠高大強壯了,這時候的父母...

開始似乎是吃虧,後來還是會得大便宜的

天道是什麼呢?《易經》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陰...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講記

這篇文章是印祖為教誡故鄉初發心學佛者譔寫的,我們選...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

臨終接引願對我們非常重要

勤修我皆接引願,亦稱臨終接引願。這一願表達的是:十...

先找到根本,才有資格修學

我們看現瑞許說: 即時如來從胸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

【佛教詞典】位不退

(術語)三不退,又四不退之一。菩薩十住以上無再退墮...

【佛教詞典】供宿

(儀式)供養尊宿也。性靈集十曰:禮著鄉飲,經稱供宿...

【視頻】妙境法師《開悟不一定就是聖人》

妙境法師《開悟不一定就是聖人》

【視頻】佛經裡說到的地獄(竺摩老法師)

佛經裡說到的地獄(竺摩老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