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本來無一物處當中,提起佛號

淨界法師  2025/06/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本來無一物處當中,提起佛號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個念佛法門的當機菩薩是大勢至菩薩。為什麼叫大勢至呢?因為這位菩薩他具足廣大的威德之力,他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夠震動一切魔王的宮殿,乃至於能夠震動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威德之力,這叫大勢至。這時候,他與其同倫;同倫是指同類,就是同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五十二個階位;這五十二不是數目,是五十二個階位。五十二個階位是什麼呢?就是幹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跟等覺,這表示念佛法門攝機特別的廣,從幹慧地的凡夫位,乃至於到等覺位,都是依止念佛而成就圓通的。這麼多菩薩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這是說明對佛陀白告之前的一種皈依、恭敬的儀式,以下才正式的敘述他所修的法門:

先陳述古佛所傳授的法門,也就是說--每一種法門,在佛教裡面都是要有本,不像外道。外道的法門是無本之學,哪一個外道在山洞打坐,突然間看到什麼影像,持牛戒、持狗戒……外道的法門,是在禪定中,妄想出來的,不是一個道,沒有通往涅槃的力量。而佛教的法門,它肯定是有傳承的,一定是每一尊佛、每一尊佛傳承下來的。那麼這尊佛是誰呢?是古代的一尊超日月光佛。我們看經文─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勢至菩薩回憶他過去在凡夫位的時候,這樣恆河沙劫的時間,有一尊佛出現於世,叫無量光佛。從無量光佛到超日月光佛,這中間這一小劫的時間,有十二尊如來,相繼的出現於世間。而這最後一尊佛對大勢至菩薩的啟發是非常的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祂告訴我:所有的法門當中,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你直接從有相行,契入無相的三昧,這個是最容易得到成就的。

念佛三昧蕅益大師解釋說--實質上從本經的教義來看,是有三種的差別:

(一)惟念自佛:惟念自佛就是他在念佛的時候,是憶念他內心的佛性;自佛就是自心的佛。所以我們看禪宗他也念佛,但是他念佛不是一種皈依的心,他念佛的時候,把佛號創造出來─南無阿彌陀佛,之後他就開始思惟,誒!我為什麼能夠念佛呢?念佛是誰?他從音聲當中去找那個能念的心。所以他是依止佛號的假相,從這個佛號的假相當中,把心帶回家。所以這個惟念自佛蕅益大師說,跟前面二十四個圓通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說他的下手方便是從佛號回家而已,從音聲回家。因此惟念自佛是屬於聖道門所收攝。

(二)惟念他佛:惟念他佛是我們一般人比較習慣的--憶念十萬億佛土外的阿彌陀佛。當然它的缺點就是有一點心外求法,你心是向外攀緣的;向外攀緣的心,就容易被破壞,因為它是生滅變化的,就不牢固。所以惟念他佛的缺點,就是你那念佛的心,在臨終的時候,很容易被你的煩惱,跟外境的障礙所破壞。這個我們前面說過了。

(三)自他俱念:自他俱念是最圓滿的。什麼是自他俱念呢?蕅益大師說:首先先憶念自己的佛性--了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迴光返照我一念心性,跟諸佛的心性平等無二;那麼從自他不二當中,提起佛號,所謂──托彼名號,顯我自心。在禪淨雙修當中,我們所要觀的第一個是禪觀,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都是先把心帶回家。你一定要把你五陰身心--攀緣的心,帶回到-- 一念心性,然後再提起佛號!

懺公師父在打佛七的時候,常常開示一句話──念佛人,要緊的就是在本來無一物處當中,提起佛號!提起佛號不是在那個亂七八糟、那個顛倒心中提起佛號,不是啊!你在顛倒的心中提起佛號,那個佛號是沒有力量的!那是生滅心啊!你的佛號要在本來無一物的處所當你要怎麼辦呢?當處禪那,覺悟無惑--你要把心收攝起來,禪那就是止觀,好好的不要迷惑顛倒,保持不迷、不取、不動,在這一念心性當中,提起你的佛號、提起你的咒語,這個魔是無奈汝何!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陰暗的,遇到光明,陰暗當然消失;因為光明能夠破除黑暗,他怎麼能夠留下來擾亂你的禪定呢!我們可能在修學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魔障,這時候你要加強你的光明、加強你的佛號,安住你的不生滅心,安住你的佛號,它自然會消失掉。這時候絕對不要亂動,你越緊張、越亂動……它有機可乘。

我們前面講安住,這裡講調伏,就是不要亂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重要性

阿彌陀佛保任一件事,這個事很重要,就是臨終接引。臨...

古代名士專修淨土的事蹟

中國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專修淨土法門。他們有的先由修...

走在五欲六塵的客途上,滿面塵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進,就會捨這個輪迴、這個南閻浮提的塵途。 塵...

持名念佛是為徑路中的徑路

十、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餘門學...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

念佛法門修學次第

我們大多數修念佛法門修行的多,為什麼呢?易行,容易...

經常念佛的十大好處

(一)未進入佛門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經常口念...

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

念佛發起因緣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為穩當第三...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心是否清淨

《維摩經》上面所說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太虛大師說:佛說之八正道,乃依之觀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莫將敬神與信佛混一為談

學佛者首須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以專修念佛來對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彌遠者,厭生為患,亟欲滅生以歸於無。而滅非真...

三種方法可以檢驗益友

《過去現在因果經》: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

改掉飲酒的習慣

有一個人喜歡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會去鎮上的酒...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說:眾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個房子

從安樂道提升到解脫道,這個檻很多人邁不過去。這個檻...

居士著僧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

解脫名利束縛,喚起心中陽光

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一位酷愛音樂的國王,派人去請一...

【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

辦廠開公司,如何請佛菩薩加持保佑

問: 辦廠開公司,想請佛菩薩加持保佑,順利開展,心...

快樂的秘方

他是這個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並不快樂。先是親戚和朋...

縱有積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風日麗的舍衛國,有一天忽然陰風慘慘,烏雲密布...

【佛教詞典】大心力

(術語)以名佛之大智大用者。讚阿彌陀佛偈曰:皆是法...

【佛教詞典】非道行淫

指行不正當之淫事。其意有二:(一)除夫妻之外,凡與一...

【視頻】慧律法師《真如與八識的比喻》

慧律法師《真如與八識的比喻》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靈岩山朝山聖號)

南無地藏王菩薩(靈岩山朝山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