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每一個土就著它相對的安立來說,有所謂淨跟穢的差別,先看第一個:
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
凡聖同居土的淨穢,是就著它五濁的重輕。這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我們簡單的來說,在我們這個凡夫的世界,它的差別跟兩個因緣有關係:
第一個,跟你的業力有關係,這個善業強的人,他容易生長在尊貴的地方;惡業強的人,他就容易生長在卑賤的地方,像污穢的貧民窟等等。所以這種淨穢的成就,跟你內心當中所積集的善業、惡業有關係,這是第一個。
其次,跟你煩惱的厚薄有關。煩惱重的人,他容易招感污穢的國土;煩惱輕的人,他容易招感清淨的國土。
比如說,我們山上經常有這個鳥,我們就把這個蒙山施食的米拿去餵食。在餵鳥的時候,有時候燕子會先來吃這個米,麻雀後來吃,燕子它不在乎,它胸量廣大、厚道。但是如果是麻雀先來吃,你會發覺燕子再過來的時候,麻雀就要把它趕走。看得出來麻雀的性格尖酸刻薄。
所以我們從這個緣起上,看這個不同的心的相貌,我們看麻雀它的果報體跟燕子就不一樣。麻雀它一飛到地上,它那個心就特別的擾動,它叼個東西吃,它東看西看,它很害怕別人會傷害它,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刻薄相,它從這個刻薄的心性所變現的世界,它感覺到這個世界充滿了危機。你看麻雀在地上叼東西,它就是東看西看。但是你看燕子,它特別的安詳,它到哪一個地方看起來就是特別的尊貴安詳,因為它心性厚道。
所以從厚道的因緣當中所顯現的世界,它認為人跟人之間、動物跟動物之間是安詳的,是和合的。所以說,我們的世界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第二個跟你煩惱的厚薄:有些人刻薄,他的世界就容易有障礙、容易有壓力;我們心性厚道的人,這個時候所現的世界就比較安和一點。所以說這個凡聖同居土的淨穢,它由五濁的輕重來安立,這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