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過去在佛學院帶學生的時候,發覺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色。你看我們同學有些人,他讀佛學院的時候,一天拜三千拜,他每天就是拜佛,很有特色吧;有些人是專攻持戒;有些人專修苦行。但是你出家三十年以後大家再相聚,沒什麼特色,因為法法消歸心性。
就是那種真如的力量慢慢顯現了。初學者是無差成差,這個差別相非常清楚,每一個人都執著個人的方便法門。但是,方便有多門,不管你的過程是怎麼樣,因為佛陀一開始施設的時候都講好了,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他有一種力量,不管你一開始是從哪一個方面下手,到最後會引導你趨向真如。入真如的時候,那就是一切法如了。
佛陀為什麼這樣做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這句話說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樣,這個九法界眾生都在做夢,當然每一個人的夢境有淺有深。十法界只有一個人是清醒的,就是佛陀。那怎麼辦呢?你要把他們喚醒這不可能。佛陀只能怎麼樣?只能先進入你的夢境,佛陀只能先進入眾生的妄想世界。諸位,為什麼佛陀可以恆順眾生,眾生沒法恆順佛陀,他做不到。只有高階的恆順低階的;低階憑什麼本事,你有什麼本事去隨順佛陀呢?
所以佛陀是十法界唯一覺悟的人,進入眾生的夢境,然後他說,你反正喜歡做夢,那你就做一些好夢。佛陀講五戒十善,講四諦十二因緣,你起碼不要做惡夢,雖然還是做夢但是比做惡夢好多了。就是佛陀先用人天善法,空性的涅槃來引導眾生。等到你根機成熟了,佛陀再告訴你如何醒夢,這是關鍵!在夢境裡面顯出來,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所以佛陀是怎麼樣呢,進入眾生的夢境,先把你的惡夢換成好夢;然後再開權顯實,把你帶到真如本性,最後讓你醒夢。
諸位,有一天你成佛了,回顧你過去的人生因緣,你是怎麼看的?《楞嚴經》有一句話,它說一個人從凡夫成佛以後,再來看過去的人生,猶如夢中事。就是說你成佛以後,你在一念的真如三昧的光明當中,回顧你過去的凡夫,你說我以前很喜歡修苦行,日中一食,我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其實都是像做一場夢一樣。而且佛法妙的地方就是,不管你過去是怎麼來的,你說你是修苦行上來的,你是持戒上來的,你是修義工上來,只要你成佛,沒有差別,沒有差別。
不可能說,欸,我持戒成佛的,我會比你修苦行的高,沒有這回事,叫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真如本性一如無二如。這就是佛法妙的地方,為什麼?就是你不管做什麼夢,醒過來大家都一樣,因為它是一場夢。所以到底是不是需要方便法門?需要!因為你還在夢中。但是成佛以後你會發覺,猶如夢中事。這意思就是,約方便說可以暫時安立三乘、五乘,都可以;但是約究竟論,那最後都是回歸真如本性,不管你是怎麼來的。不管你是怎麼成佛的,各憑本事,但是最後就是真如本性,沒有其他會歸處了,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