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蕅益大師講到,我們修學大乘佛法,有一句話是很重要的。他說:「未開圓解,不應輒論修證。」說一個菩薩你沒有真正地大徹大悟開圓頓解,你沒有資格談修行。我們沒有正式打開智慧眼之前,這個時候叫作懺悔業障,積集資糧,我們不敢說修行。
修行,就是你面對任何的人事的時候,你那個觀照力要現前。第一個,不迷,這個是最關鍵。你任何事情的時候能夠覺而不迷,你的觀照、你心中的燈光要打開。你心中的蠟燭沒有點亮之前,你這個叫跟三寶結緣,你這怎麼算修行?
修行不是說全世界的人都不要來吵我,我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聽。這個到最後只有一個結果,叫作無想定,外道無想定,錯損菩提。你把你的整個明瞭性的功能全部破壞,以後你更難修行,變成一種遲鈍的、暗鈍的菩薩。
我們要永遠了解一個情況:外境是沒有錯的,錯在我們心中的顛倒。所以佛陀說,外境就像一把兩面的刀,它可以傷害你,但是它同時也可以幫助你,巧妙在你一心。你觀照力沒有現前,你一定要起顛倒,外境就是對你產生傷害;你能夠正確地觀照,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資糧,你非常需要它的。
所以,關鍵是我們怎麼能夠在任何因緣當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動,而這個不迷又特別的重要。本經當中的不迷,也就是你對於所觀境要經常保持即空即假即中的觀照力,那麼每一個境緣都能夠幫助你成佛,你就能夠從這當中成就解脫,成就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