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懺悔的方法——理懺

淨界法師  2025/07/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懺悔的方法——理懺

理懺:無生懺。言理懺者,既在智人,則多方便,隨所施為,恆觀無性。

前面的事懺,你要遵守懺法的儀軌,該禮拜的時候禮拜,該跪下讀誦的你讀誦,該發願的時候發願,該發露的發露;這個理懺是一種心地法門,在懺的過程當中,他是一種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就是這個人學過經典,他有很多方便,他可能透過念佛、持咒、禮拜等等,重點在下面隨所施為,恆觀無性,恆就不是說一時的對治了,你經常要安住空性,觀察怎麼樣呢?業性本空,這個很重要。

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不要站在本來就有罪業的角度來懺悔業障,這兩個會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你真實功夫提起來的時候,除了你的精進的用功以外,就考驗你的心理的水平了,你所學的道到什麼程度,就影響到你坐什麼車乘,這個是真實功夫。

你開始在懺的時候,你那個心地法門,你是怎麼觀照的?你能夠直接觀到它的本性是本來清淨的,圓滿的。所以那個恆觀,就是安住的意思,它不是一時的,不像四念處是一時的對治,對治煩惱,一下就過去了。

所以佛法的藥有兩種,一種是一時的對治。諸位你要看,只要是這個藥非常猛,比方說不淨觀、無常觀、苦諦觀,這個藥一下來,你的煩惱馬上會停止的,藥性很猛的,都一定有副作用,因為你吃得太多的話,會讓你的菩提心發不出來,因為你對痛苦的感受太過強烈,這種是一時對治的。

但是只要是正念真如的,觀照清淨本性的這種藥,都是比較溫和的,都要常常的安住,叫恆觀無性;恆就是怎麼樣呢?經常性的,安住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你本來就沒有罪業嘛,你本來就有罪業嗎?那是你一念的妄動,一念的妄心攀緣妄境,心境和合,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如果你本來就有罪業,那你就不可能懺乾淨了,你怎麼懺乾淨呢?它本來就沒有的,它是因緣而有,所以它才有可能因緣而消失掉。既然是因緣而有,它是如夢如幻的,所以你不能隨這個因緣而轉,你一定要安住在清淨的本體來面對它。安住是很重要的,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懺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我們的建議,當然我們不知道我們過去做了什麼,如果你想臨終的時候沒有障礙,我們的建議是你最好一生當中你至少要修一次懺,一百天的懺,先把心中比較重大的垃圾,把它除掉,最好是這樣,差不多拜八十八佛一天四十五分鐘。

大悲懺我是沒拜過,我們都是,我們的傳承都拜八十八佛,放蒙山的。你最好是,比方說你這個時候剛好比較空閑,你一年當中找一個時間,做一個加行,但是不能斷續,你不能做一個禮拜,休息兩個禮拜,那沒有效果了,這個火剛好燒到一個熱度,就被斷掉了。

所以你這個加行,一定要相續,以一百天為期,你修過一次懺以後,諸位你再來念佛,你的心跟佛號,你會覺得中間那個隔層的障礙消失了,你那個佛號很清楚,除非你後面再造作;如果你剛懺完,你心中提佛號的時候,你會發覺你的心跟佛號幾乎沒有距離,你會覺得你跟阿彌陀佛距離非常接近。

所以這個懺悔業障,雖然不是正行,它的確有幫助,助行。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最好你一生至少你要做一次修懺,而且越早做越好,趁你精神體力在的時候,拖到年紀大了就比較難做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你造罪時心安理得嗎

你因為憶念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你在造罪的過程中...

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又稱為極樂?我們一般談樂,都馬上...

你認為很冤枉的事,其實沒有半點不公平

我們在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前,需要大家發心,...

業的四種對治力

如果我們造下定、不定業,是否只能被動地感受果報呢?...

造業容易,等要懺悔滅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馬鳴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

如何懺悔重大的罪業

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

懺悔的前提必須要有慚愧

慚愧和懺悔,是佛弟子的初門,也是很必要的,就是一直...

懺悔的真實義是什麼

梵雲懺摩,此翻悔往,有言懺悔,梵華雙舉。准《業疏》...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開展出好的前途

為什麼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樂的?你看他經常保持歡樂。...

【推薦】五戒的制戒因緣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需要全體佛教信徒都必須遵守。...

佛說六事令錢財日耗減

佛言。復有六事。錢財日耗減: 一者喜飲酒。 二者喜博...

宏海法師:宗教不宜混濫論

(第一講) 各位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同修們,大家晚上吉...

有利於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講「正命」,所謂正命是指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職業...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如何掌握給亡者助念和開示的時間

問: 法師說,給亡者開示時,不要死板地每隔兩個小時...

出家人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嗎

經常有人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這段障礙一過,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現前了

你聽很多的經啊,你對事實上,你不能進入你的心,效果...

培養我們的善根讓它成熟

咱們怎麼看待咱們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觀一觀。怎麼看...

去去莫愁途路遠,不勞彈指見空王

省庵大師悲心切切,勸勉我們去去莫愁途路遠。去去,就...

如何正確閱讀佛經

一: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

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

【佛教詞典】禪門師資承襲圖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780~841)撰。又作裴休拾遺問...

【佛教詞典】不共有法

因明用語。因明中,能別之宗法應為立(立論者)敵(問...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妙喜居士念誦)

南無阿彌陀佛(妙喜居士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識心是賊,真如才是主人》

慧律法師《識心是賊,真如才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