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淨界法師文章(第4頁)
【隨機推薦】
貪慾之人去道甚遠
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報火...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虛妄的
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業力...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作一個比較
這一段是說明以願導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當中,這...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為他一生當中從來沒有...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引...
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暇滿,簡單的說有五種的暇滿,第一個:善得人身。因為你在...
心念決定業力的強弱與方向
業力的形成是由心念決定的。心念是邪惡的,不管做什麼就是...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轉,...
極樂世界不能用業力去召感
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人是...
五種外道的錯誤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無住...
但甘其味,勿擇其形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
賣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要它...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的攀緣心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我們...
念佛的心不能帶條件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這...
持戒現世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效果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講到說,過去在湖南有一個祝...
眾生的罪業會跑到我們心中嗎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你們的因緣觀,你認為眾生的罪業可...
情緒變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狀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要...
空觀脫離過去,假觀創造未來
龍樹菩薩《中觀論》有一個偈頌: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雖然...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觀,...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是...
如何把咒語的功德開顯到最大的力量
當然,這個地方就講到,方法是很重要,觀照力是很重要的。...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一個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點是在「其心不淫」。什麼叫『其心不淫』呢?它的...
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佛教興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經》上說:魔王要是看到有...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察四...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
想到清淨的國土,一定要淨化你的內心
從二諦圓融的角度,什麼叫做唯心淨土呢?說一個真實通達空...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你開...
心念念相續,才能構成業力
我們內心的一種造作的功能,佛陀說就像一個暴流,就是一個...
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
一個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圓滿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對的...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察你...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總相...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推薦】
只要你願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報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
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莊嚴
問: 師父!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怎麼面對如灰塵的人事因...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們...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但...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我們大乘的菩薩,如何把淨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裡面觀照...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真的...
一雙筷子的可怕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師父...
淨界法師:淨土宗修學法要
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講主...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關係...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認為...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
淨界法師:念佛止觀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念佛止...
淨界法師:念佛法要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重點是念佛法要。我們希望通過...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淨界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煩惱...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
很多事情會後悔,就是因為反應太快
當我們正念真如: 第一個安住力,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沒有...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我...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
【推薦】
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
生命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證...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
五欲的過患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
【推薦】
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
【推薦】
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
第七意識在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所知依,當然,它主要的內容是阿賴耶識,...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有三...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漸...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
在觀想的過程中,生命產生了兩道力量
我們要知道,在觀想過程當中,當你起觀,不管是觀極樂世界...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這個遍...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
我們為什麼一直執著現在
我們知道第八識是不造業的,它只是收集業力,變現果報。那...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
下品下生往生之後的情形
捨報往生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
【推薦】
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你被...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
心力和佛力的結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兩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第一...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師...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講了...
何謂「等覺」、「妙覺」
我們看等覺菩薩。 等覺亦名一生補處。謂所證覺體與佛相等...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
疑誤眾生當墮無間獄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捨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
佛陀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
佛陀來到人世間以後,他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這個...
生死輪迴的根本——無明
我們來看看,佛陀講十二因緣,是怎麼能夠讓一個人悟道呢?...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五濁...
不要用無益的苦行來破壞你的色身
我們看修禪定的人,剛開始修禪定是散亂心,欲界的境界有欲...
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
這個就是斷除淫機的方法
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就解...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的停...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這...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整心...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香炷...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個叫...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
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功德妙用是怎麼來的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
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
虛空藏菩薩如何觀虛空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
不要覺得人生虧欠了我們
不是說我們觀了無常觀、觀了因緣觀就能夠放下,但至少比較...
何謂「涅槃寂靜」
我們修行無常無我以後,最後的結果很重要涅槃寂靜,這是解...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
第八識一攪動,你就不吉祥了
我們如果操作失當心隨境轉,那就糟了,第六意識的心隨第八...
阿賴耶識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賴耶識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
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我...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
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中,那要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於大...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這個地方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的不可...
上一頁
第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藥師法門
佛教戒律
因緣
藥師經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功德
看破放下
斷除煩惱
念佛法門
助念
憨山大師
信願
學佛感應
孝順父母
妙法蓮華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