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淨界法師  2023/01/13  大字體  護眼色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是用問答的方式,等於是自問自答。因為這個淨土妙門不可思議,說實在的,是沒有人能夠問,所以佛陀只好自己提出問,也自己回答。佛陀就招呼了舍利弗說,這個彼土,這個西方淨土,是什麼樣的因緣,才有資格來安立作這個極樂的名稱呢?

如果大家有讀過大乘經典,對於佛陀兩大功德(第一個是法身的功德,第二個是淨土的功德,法身是正報,淨土是依報),不管是佛陀的法身還是淨土,只要它安立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是詮釋一個真實的功德。我們講南無普光佛、南無普明佛、南無普淨佛……一個佛陀安立一個名號,沒有真實功德是不能安立這個名號的。這跟我們凡夫是不同的。

你說你的法號聽起來很莊嚴,你的法號叫作什麼什麼,有些在家居士叫長壽,其實他不見得長壽,是不是?你的名字叫富貴,你也不見得是有福報。這個往往都是師長對你的期望,你的名號不能代表你真實的功德。但是佛菩薩不是這樣子,他敢安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名以召德」,他沒有這個真實功德,是不能安立這個名稱的。

所以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就問,說在這麼多的無量的佛土當中,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國土有資格安立作極樂呢?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了,這個地方有什麼樣的真實內涵?佛陀問舍利弗這個問題,當然舍利弗沒辦法回答,佛陀只好自己回答。我們看第八面。

回答所謂的極樂這個問題,佛陀是從兩方面,第一個是約能受用的眾生,第二個是約所受用的國土。比如說我們現在想要到一個道場,我們要到義德寺。諸位到義德寺來結夏安居,你要先打聽一下,義德寺的所受用的國土怎麼樣:它大殿怎麼樣、寮房怎麼樣、齋堂怎麼樣?它的依報國土怎麼樣?第二個,住在義德寺的住眾,他的身心狀態怎麼樣?他是苦苦惱惱還是很安樂?這個是很正常的嘛,對不對?我們介紹一個國土,一定是能受用的眾生、所受用的國土,這是一個人的常情。釋迦牟尼佛就根據這樣的一個想法,先介紹能受用的眾生。

我們看經文。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個國土之所以有這樣的能力,能夠安立作極樂,因為這裡面的往生的眾生,他的五蘊身心狀態有一個特點,「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在他一期生命當中,沒有痛苦的感受,而有種種的清淨安樂的感受。這個是它安立極樂的第一個理由。

關於這個理由,我們看蕅益大師的解釋,為什麼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我們看附表第三,就是《補充講表》的第三面,釋「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蕅益大師解釋經文,習慣性都是用對比的方式。我們看第一段。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

我們先講我們住在娑婆世界的眾生的身心狀態。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的生命是有苦受跟樂受。在娑婆世界你很難十全十美,你有這一部分如意安樂的果報,你就有另外一分不如意。你看,福報很大,你身體就不好;你身體很健康,你就是為了衣食而奔忙。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叫業報身,是業力所招感的身心。

如果我們今天反省一下,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在造業的時候,你一天不是全部造善業。哪有一個人白天到晚上全部造善業的?你可能大部分造善業,偶爾會起一些惡念,所以我們一般人是造了善業,也造了惡業。這個善惡業夾雜在阿賴耶識當中,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有一些果報讓你如意,有些果報讓你就不如意了。這個很正常。甚至於我們可以說,娑婆世界應該是苦多樂少。我們在過去沒有學佛的時候,造的罪業是多,偶爾造造善業,所以苦樂相雜。

但是,依據這樣子的苦樂相雜的果報,這樣認識身心世界是很粗淺的。如果是從本質上來看,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你不如意的果報是痛苦、短命、多病、貧窮等等,這個讓我們感到一種逼迫,一種不稱心如意,這個容易理解。「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這個地方,很多人,包括修行人很難參透。說我過去造了善業,富貴從佈施中來,尊貴從持戒中來,莊嚴從忍辱中來!你得到這個富貴、莊嚴的果報,你應該感到滿意吧?不對!其實這個快樂的感受本身是苦。為什麼?因為它有無常敗壞的危機。你得到這個安樂的果報,你心中有一種不安全感在裡面,你不知道它隨時會破壞。

比如說你一個房子蓋得很漂亮,但這個房子蓋在地震帶,說不定你哪一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就發現房子被破壞了。所以,我們凡夫對果報體是有所執著,心有所住。你對快樂的果報已經產生了習慣性的執著,等到失掉的時候你就很痛苦。所以說,快樂的果報,因為它有一種不安穩性,所以這個就是苦。這個諸位要參透。

第三,「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你說我也沒有什麼快樂,也沒有什麼痛苦,安住在一個平等的舍受,其實這個也是苦。為什麼?因為它這種流動性,相對涅槃來說也是一種不寂靜的痛苦。這個很微細的。

總而言之,娑婆世界,如果從本質上來說,完全是痛苦的,沒有快樂的感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何等眾生具備往生淨土的資格

問曰: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

以雜毒之善求生淨土,是不可能實現的

原文: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現是什麼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

【經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宗舜法師:災難來時你的佛號還能提得起嗎

我們大家不要面臨災難的時候卻又懷念一些所謂美好的時...

念佛別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

臨產可念觀音聖號

印光大師這種菩薩的心腸。作為一個比丘,有些事情沒有...

面對死亡而改變人生的觀念

因為身語行為受心支配,由內心執著不同,將導致行為傾...

【推薦】先求認命,再求改造命運

《唯識學》上說:我們凡夫的執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

學佛要實修實證

《大莊嚴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從前有兄弟二人同時出...

不能忽略權法的重要

我們看第三個,辛三的說法教化。看經文。 華光如來,亦...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

我們每次過堂都做一點學習,今天學習關於女眾入寺的內...

聖嚴法師《工作不只是保住飯碗》

什麼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正確、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念呢?時...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問: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大安法師答: 你這...

【佛教詞典】五雲

(雜語)譬五障以雲也。...

【佛教詞典】親昵

【親昵】 p1385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云:又現法中串所習...

【視頻】名剎禪林

名剎禪林

【視頻】護生卡通:白龜報恩救人

護生卡通:白龜報恩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