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現、相續轉生的,不是離心別有的。我們凡夫的顛倒,開展出來有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但是最嚴重的顛倒就是常見,我們一直認為生命是恆常住不變異的,這樣的顛倒,就很很容易使令我們產生錯誤判斷而起煩惱造業。
這個常見的顛倒,以前在佛學院有一個學生,是二十歲的年輕人,這個人很有善根。他來讀佛學院的時候,他整個依他起的因緣法,可以說是福報享盡、業障現前,身體也不好,整個因緣都不是很好。後來他發心出家修行,在佛學院用功了五年,很有長進,他的身體變得健康,身相變得莊嚴,福報也現前,供養也變多了。這當然是一個因緣的改變,好的現象。
但是後來他起了常見的顛倒,他認為:我現在的因緣非常具足,身體健康、福報又現前,我現在還俗回去,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那個時候大家就勸他:你不能有這個的念頭,這是不對的!但是他沒有聽從同參道友的建議,他還俗了。後來還俗不到半年,他整個身體的健康、福報的因緣,全部破壞消失掉,變成以前的苦惱相、業障相。
這怎麼回事呢?就是你現在的影像是因為歸依三寶,有出家眾戒體的攝受,你有福報相現前,這個影像的背後是有因緣的力量資持的;結果你破壞你的根本,你去追求枝末!就是說,我們現在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影像受用,有色、聲、香、味、觸、法,那是因為我們奉持佛陀的教法,努力的熏修戒定慧;假設你忘了後面內心的功德,你去追逐外在的影像,那你後面的功德沒有了,你外在的影像也沒有了,因為它是心所變現的,它是某一方面善根的心所變現的影像。
我們一個菩薩發了菩提心,在佛前很真實、很認真的宣佈:從今以後,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在佛前許下這個願望,但是我們在實際行動的時候,發覺我們理想跟目標有一段距離,就是你在實踐的時候。所以菩薩戒說:菩薩在受持戒法的時候有三種力量:一是誓願力,你要有目標;第二個觀照力;第三個行動力。內心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目標,第二個你有真實佛法正見的觀照,第三個你有真實的行動。
但是從誓願力到行動力,這個地方有個問題,就是我們很容易在受用果報時產生顛倒,你不要說逆境會障礙你,順境也會讓你顛倒,所以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就是說你的目標要完成的時候,這個智慧的觀照是非常重要,你要知道其實你所受用的果報,是你內心所現的影像,就算它有種種的福報現前,那也是內心有善業的關係,跟外在的影像沒有關係的。你不要以為信徒供養你,你很快樂,其實那是因為你有善業;你要是不相信,你把你的善業用光看看,你看誰供養你!
所以說,其實我們所受用的影像,都是心中的業力──種子所變現的。這個時候,你心對於外境的執取會慢慢的鬆脫。你一個人對外境的執取鬆脫以後,你心中的菩提心,才能夠操作自如,做你該做的事。你這一念菩提心一天到晚住在外境,你菩提心一下子就迷惑掉了,你在外境裡面起顛倒,你曾經發什麼願你也忘掉了,就跟著外境在那個地方轉,等到你把福報享盡的時候,就到三惡道去了。
所以說,這個「與顛倒等諸雜染法為依止處。」就是說身為一個菩薩發了菩提心,為什麼他不能夠努力的去實踐他的目標呢?因為他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很容易因為果報的相續而產生顛倒,顛倒的結果就產生貪愛的煩惱,就起種種殺、盜、淫、妄的罪業,最後就墮入三惡道去,這一切都是因為色法的「一類堅住,相續而轉」,使令我們產生了迷惑。這個地方提醒我們要注意這件事情,它的相續,那是因為我們曾經有一段的業力相續,所以果報才會相續,這個就要修無常觀來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