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淨界法師  2023/04/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聽音聲,聽梵唄,聽佛說法,乃至於第六意識的了知,我們依止見聞嗅嘗覺知,來修學一切的法門。那我們的目的幹什麼呢?要能夠契合如來的常樂我淨的大般涅槃。你學佛的目的不是只是追求人天的生滅果報,而是追求一種圓滿的佛果菩提。那怎麼辦呢?你要先遠離生死的根本。

什麼叫生死的根本呢?就是攀緣心,心有所住。你必須要依止不生滅心,才能夠圓滿,不生滅的圓滿湛然的這種心性,才能夠成就。所以第一個,你要先依止不生滅心這是第一點;第二個當你把心帶回家以後,要做什麼事呢?以湛旋其虛妄滅生。湛就是湛然不動,依止這個湛然不生滅的一個心性來旋轉,這個關鍵在這個旋字。當我們把心帶回家的時候,不是大事已辦,妄想它亦不斷的干擾你,所以開始調伏。

楞嚴經講調伏,是講旋轉。這個旋轉就是轉識成智,把妄想轉成真如,使令這個生滅虛妄的心,不再生起,恢復我們本有的清淨覺性,才能夠成就本來光明、本來覺悟的不生滅心,來當作我們因地的發心,然後才能夠圓成不生滅的果地功德。古德提出重點兩個字:第一個「依」,首先你要依止不生滅心來修學;第二個「旋」,你要能夠旋轉妄想,把這個妄想轉成真如,依止不生滅心來轉妄想。

我們的修學中,你的因地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說清楚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煩惱,但是你用什麼方式來對治煩惱,這影響到你未來的果證。你用對立的方式,當煩惱現前,用很強烈的方式把它斷滅,那你這樣子的話,就是聲聞人的對治方法,偏空的思想。大乘的思想是認為「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只是一念心顛倒而變成妄想,妄想不是讓你去斷的,妄想你要去感化它的!

楞嚴經的意思,是你要進入你內心的世界,先找到你的真實的真如,然後坐下來跟你的妄想溝通。這個轉識成智,這個是轉,而不是斷。大乘佛法的妄想、煩惱是用溝通的方式來轉變它。因為它的本性是清淨的,它只是一念的妄動,產生一種虛妄的假相而已。就像這個水泡,水泡你可以把它轉變成水,其不變的濕性不失。所以要清楚你面對煩惱的方式,是用什麼樣的態度,這會影響你未來的種性。

古德說,聲聞人在斷煩惱的時候,他用很激烈的方式來消滅煩惱,結果他菩提心也發不起來,錯損菩提。因為煩惱的性就是真如的性,錯損菩提!你看阿羅漢修到最後就是沒感覺了,阿羅漢修到最後是想受滅無為,沒有感覺,沒有想法。那這個人就完了,這不是一個有情眾生。所以唯識學上說,嚴格來說阿羅漢入了滅盡定,已經不是一個有情眾生了。就是有情修成無情,那就跟一個石頭差不多了。但是我們看佛陀成佛以後,他是無量的大悲,「月映千江,百界作佛」,到十方世界去做種種的示現,因為佛陀在斷煩惱的時候,沒有傷害到他明瞭的覺性。

所以我們在斷煩惱的時候,你千萬不要造成後遺症。我們有病,就應該吃藥,但這個藥把病治好以後,不能傷到你身體的元氣。因此你的善巧就變得很重要。斷煩惱每一個人都會,問題是你用什麼方式?大乘的佛弟子眼光放遠一點,你不只是斷煩惱,你的目的是要成佛。你在斷煩惱的時候,你要保存它的覺性。

那該怎麼辦呢?我們現在講最圓滿斷煩惱的方法,速度快又沒有後遺症的,第一個你先把心帶回家。遇到煩惱活動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貪煩惱在干擾你的時候,不是提佛號,先安住一念心性。你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煩惱,那只是一個因緣的假相在動。

等你安住一念心性的時候,再提佛號,然後再用止觀的方式跟煩惱溝通,說這個是虛妄的,那只是過去的一念妄動,這是一種過失相。你不斷的用佛法跟它溝通,這個妄想自然消滅掉,因為它不真實的。所以當這樣我們斷煩惱以後,就是佛法所說恢複本來面目,恢復你原來的覺性,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你發了菩提心會退轉呢

他發了菩提心以後做些什麼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

發菩提心

我們常常講一個公案,說有師徒倆,師父是證到了羅漢果...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

逆境煩惱,最怕你下定決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決心,當你下定決心,這個時...

凡夫菩薩道的種類

智者大師把凡夫的菩薩道,分成三類: 第一個叫做事六度...

聖嚴法師:在忙中起了煩惱時的禪修

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頭的流浪漢,以及好逸惡勞...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門

那麼我們下面呢,還要迴向,為啥呢?現在我將這個祖師...

電腦族的護眼食譜

眼睛乾澀不舒,甚至乾燥、畏光、視物模糊出現這些症狀...

一切外境只是因緣的暫時和合而已

當情緒的波浪生起時,學會做一個觀察者,不分別、不評...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

戴著假面具

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朋友對妙智說:人活著,特累。 不能...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無瑕疵並賢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

【佛學漫畫】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念佛後的迴向內容

問: 弟子學佛時間較短,請問在念完阿彌陀佛聖號後,...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卡爾是一位賣磚的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使他陷...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心性是同...

永遠對工作保持熱情

一個在路邊賣飯盒的男人,由於沒有文化加上聽力視力都...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

拜佛的兩大誤區

我每天住在普濟寺,這是普陀山的首剎。那我們自古以來...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

吃肉的六大危害

吃肉無論是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

【佛教詞典】言屈

【言屈】 p0699   瑜伽十五卷十七頁云:言屈者:如立...

【佛教詞典】《經律異相》

Jingluyixiang   佛教類書。50卷,另有目錄5卷。南朝...

【視頻】妙境法師《佛學研討》

妙境法師《佛學研討》

【視頻】慧律法師《法會的重大意義》

慧律法師《法會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