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淨界法師  2022/07/28  大字體  護眼色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慈善家也提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但是世間人在提出因緣觀的時候,它的內涵只有今生──今生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今生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佛法的因緣觀不是這個意思,佛法的因緣觀是三世兩重因果,所以佛法的因緣觀是隔代受報。是你前世造業今生得果報、今生造業來生得果報,它要經過一個時代的成熟,先有種子慢慢去成熟,最後才得果報。所以這個思想就變成一種生命相續的思想。

佛陀曾經用流水來比喻我們人生,說人生就像無止盡的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它也一定會從現在流到未來。那麼這個地方比較重要的是,過去是怎麼回事我們就不談,佛法很少談過去,因為過去不能改變,往者已矣,佛法所重視的人生觀是:你未來要去哪裡?你將往哪裡而去?這一部分是比較重要的──來生的規劃。

我們生命的水流有兩種力量在引導著我們,修行人有兩種力量:

第一個力量,是過去業力所變現的相狀。這個地方特別是指五欲的相狀──財、色、名、食、睡。這些有漏的相狀在刺激我們內心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感受、一種樂受,這個樂受就會對我們產生一種牽引的作用。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佛法的修學,沒有經過佛法的訓練,都是活在自己的感覺裡──誒,你為什麼這樣?因為我感覺很好就去做了。所以我們一般人很難跳脫過去的業力,因為你太重視你的感覺,所由感覺產生的思想,這個是趨向於生死輪迴,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生死輪迴的力量。

你看《楞嚴經》破妄顯真,它破的妄是什麼呢?就是感覺引生的思想,全部是虛妄的。連阿難尊者出家,是緣佛的相好──佛陀問他說:你為什麼出家?我是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很歡喜而出家的。佛陀說:這樣的發心是屬於生死業力,即便是善,也是生死的有漏果報,因為你是感覺嘛,感覺很好就出家了。這種力量在我們生命當中,是一個很強大的一種引導。

另外一個力量是佛陀出世之後,佛陀也創造一個相狀來引導我們,就是種種的波羅蜜的相狀。比方說佛陀施設佈施的相狀,來引導我們行佈施;比方說佛陀施設很多持戒的相狀、忍辱的相狀,來引導我們,乃至於從淨土宗的感應道交,創造了──南無阿彌陀佛的音聲,來引導我們;或者是本經所說的蓮華觀、寶樹觀、樓閣觀、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依正莊嚴的相狀來引導我們。

那麼,佛陀出世以後他為什麼要用相狀來引導我們?而不是用他自己的功德來直接傳送給我們?這一部分,在《法華經》佛陀有說明,佛陀說: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佛陀說:我把我的功德,我把我佈施的這種智慧送給你,你沒辦法接受,因為你有著,凡夫的心不能直接趨向真理,不能趨向無相的真理。他要有一個相狀來引導,他要有所住。說我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我一念不生、阿彌陀佛也一念不生;阿彌陀佛的心是如、我的心也要是如;感應道交我們做不到,我們要有一個相狀來攀緣,攀緣音聲、攀緣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才能構成感應道交,這就是本經修行的主要觀念,叫做借相修心,或者說借假修真。

剛開始我們在攀緣蓮華的時候,它是一個假相,它不是極樂世界的蓮華。但是這個假相你不要忘了,它是佛陀施設的假相。大智慧的佛陀──為實施權,施設的假相,這種假想能夠引導我們趨向真實的功德。

在東晉時代有一位大學者叫劉遺民,這個人大家可能都聽過,在當時很有名。他自中年以後,就不想做官,不想同流合污,就罷官返鄉,然後參加慧遠大師東林寺的白蓮社,這是專門在念佛的。不過慧遠大師跟善導大師不太一樣,慧遠大師的念佛是修止觀,持名跟觀想配合,所以他在寺裡造了很多的蓮華池。

這位劉遺民居士,他一生當中見過阿彌陀佛三次:第一次看到阿彌陀佛放光;第二次在修止觀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摸他的頭;第三次的時候,看到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的蓮華現前,這個時候,虛空中就有一個音聲告訴他說:你可以喝喝看!他果然拿這個水起來喝,特別的甘美,而且全身的毛細孔放出香氣來,他就知道他的淨業成熟了,所以他隔天就召集大眾,跟大眾告假說:我要往生淨土了,我的淨土的業成熟了。他就拿了三炷香:第一炷香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第二炷香供養阿彌陀佛,第三炷香供養十方諸佛跟《妙法蓮華經》,供養完以後,拜下去就往生了。

關於這個公案,在《淨土聖賢錄》裡有記載。這公案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剛開始他只是人的果報體,也沒接觸過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對不對?他是依止佛陀所開演的相狀──佛陀告訴我們怎樣觀七寶池、八功德水……用語言文字的相狀,讓心中顯出一個影像來。這個影像是什麼?當然是假相,它不是極樂世界的相狀,但是借假而修真──這個假相能引導我們,慢慢的因緣成熟了這叫做不思議的熏習,結果有一天,八功德水果然出現了,他真的是可以喝到這個水。

佛法的修學,基本上都叫借假修真,不是只有止觀而已。我們沒有佛的功德,我們只有凡夫的煩惱跟罪業,但是我們接觸佛法之後,慢慢的學習、慢慢去改造自己,靠佛法的佈施相狀,慢慢引導我們,我們也出現佛的功德,這個也叫借假修真。所以叫: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佛陀必須要安住我們,用可以接受的相狀來引導我們。

本經亦復如此。我們沒有一個人去過極樂世界,也沒有一個人看過極樂世界,沒關係,大智慧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在本經當中,安立了很多語言文字,我們照這個文字相去觀想,就能夠把極樂世界的真實功德創造出來,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愛」與「慈悲」的區別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

無著得道

過去,佛陀住在阿毗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

外表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愛上自己的影子

【迦葉正觀法塵。而言觀六塵者,以法塵是前五塵落卸影...

達照法師:彈簧人的故事

諸位有沒有聽說彈簧人的故事啊?有一個彈簧人,他的身...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

慾望就是束縛你的繩子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讓肝臟遠離「五怕」

現代都市人群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有些人平時除了要處理...

隨順世緣看煩惱

我們的人生不過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來真的只有閃電...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四種攝受

在經典上說,菩薩發了菩提心以後,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

以善攝惡,治貪慾病

人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要重視心靈的淨化與提升。假使...

作眾惡業——一位保安的學佛感應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是來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過...

既需面對時,就勇敢承擔吧

修行者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佛學常見辭彙(六畫)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佔有空間的物質。色可分為內色...

這樣賺錢花錢必能增加福報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是難行之法,難行還是要行。佛陀對...

懺雲法師《四念處的觀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觀,用四念處、五停心析空。把物質分...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

大安法師:什麼叫發邪心

什麼叫邪?發邪心,立邪願的相狀:世有行人,一向修行...

無意義的懸想是一種自我損耗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文鈔續編復崔德振居士書...

去外面看世界,是要你觀察自己的心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遊,好一點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費的,...

不可以用絲織的棉被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

【佛教詞典】緣緣

又名所緣緣,即所緣之緣,為四緣之一。...

【佛教詞典】小

【小】 p0234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頁云:小者:卑狹量相...

【視頻】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

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

【視頻】大安法師《阿寄的故事》

大安法師《阿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