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我們這一次的主題,是跟大家談一談《禪觀與淨土》的《觀照篇》。這個主題的主要意思就是說,當我們提起一句佛號的時候,除了我們對淨土功德的憶佛念佛之外,我們還要多一份智慧的觀照。

為什麼除了皈依淨土的功德之外,還要多一份智慧的觀照呢?我們先簡單地做一個說明。

淨土法門,印光大師給它兩個重點:第一個它是「他力門」;第二個它是「果地教」。他力門,指的是我們平常的念佛,它能夠使令我們消除災障,增長福慧,這是約平時來說;果地教,指的是約臨終,我們能夠啟動彌陀的本願,而帶業往生到淨土去。也就是說淨土宗不管是我們平常的消除災障,還是我們臨終的往生,其實都不是靠我們的力量,完全是彌陀本願的攝受。我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轉他成自」。所以念佛的人,只是把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功德,成功地轉化到我們的生命裡面,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我們其實只做了這件事情而已。

那麼轉他成自的關鍵在哪裡呢?就是必須要感應道交了,就是我們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我們那一念的心跟彌陀的功德,它必須是心心相印,感應道交,這個是最重要的標準。所以感應道交是整個修行人共同的目標。不管你今天是念一千聲佛號,念一萬聲佛號,重點在於感應。感應道交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要順從本願。我們在臨命終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整體的身心世界跟彌陀的功德是相隨順的。

其實順從本願,把它展開來應該包括兩個重點,就是我們今天談的兩個重點:第一個,「業力的順從」;第二個,「思想的順從」。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你必須讓你的業力,讓你的思想完全統一。淨土宗的念佛人最怕的問題,就是你臨終的時候,你的生命是很多的方向,沒有統一。你一部分是要往生淨土,一部分是貪戀娑婆。也就是說,你平常沒有把你生命的所有力量做一個成功地整合,這個最糟糕!

我們跟彌陀的功德有很大的距離。不管是從業力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思想的角度來看,佛是一個高高的,無上的法界,我們是一個凡夫法界,當然有所不同。但是起碼你必須把自己的磁場跟佛陀的磁場調整在同一個方向,同一條道上。就是說,沒有人要求我們跟佛陀完全一樣,但起碼我們兩個必須要走在同一條道上,走在同一條高速公路上。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身心世界的業力跟思想,跟佛陀的彌陀功德是同一個方向,這很關鍵!也就是說臨命終的時候,不管你無量的業力,不管你很多的妄想,它的方向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我們的樹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往西方傾倒,這個時候它才可能倒下去的時候趨向西方。

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修智慧的觀照,其實我們的業力跟思想是很難順從本願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是經歷過無量無邊的輪迴才有今生。而每一次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很多的生死業力,也留下很多的顛倒妄想。而這個業力跟妄想,我們今生會在三界投胎,合理地推論,其實它是隨順於生死輪迴的。所以這兩個東西如果不調整,就即將變成臨終的障礙。

因此淨土宗,我們在臨終之前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你必須處理好你的過去;第二個,你必須好好地規劃你的未來。我們不能否定我們的過去,我們過去留下的業力跟思想,不管你喜不喜歡它,不管它是好的壞的,你一定要概括承受。就好像今天的你,要繼承你的昨天。你昨天的很多行為,一定影響到今天的你;你昨天很多的思想,也一定影響到你現在的思考。所以在無量流轉當中,我們在考慮規劃未來,憶佛念佛之前,你必須處理好你的過去。你沒辦法處理你的過去,你不可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你被過去牢牢地控制住了。所以一個人不能走出過去,你就沒有資格談規劃未來。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怎麼面對我們的過去。至於怎麼規劃未來,那是我們第三個主題——《念佛篇》,跟第四個主題——淨土的《往生篇》,我們那個時候才來談未來的事。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如何透過一種智慧的觀照,來處理我們過去生留下的生死業力跟顛倒妄想,使令它臨終的時候不障礙我們。先好好地面對過去,我們下一堂課再來談談規劃未來。這個就是我們《觀照篇》的主要宗旨。

我們看講義。

觀照篇,入文分三:

一、安樂道;二、解脫道;三、菩提道。

我們這次有三種觀照:

第一個,安樂道的觀照:就是透過業果的觀照,先調整我們的業力,使令我們生命能夠趨向安樂。我們很難在極度痛苦、極度受傷害的時候往生,很難!所以假設你的生命的道是走在痛苦道,尤其臨終的時候,你是所有的罪業起現行,你很難往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再祈求「願我臨終無障礙」。你臨命終的時候,第一個條件,安樂道要現前。所以我們必須處理我們很多重大的罪業,這是你要處理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解脫道。我們臨命終必須從貪戀娑婆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雖然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煩惱,但是你不能使令它活動,它必須在調伏狀態。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第二道觀照,我們臨終的時候解脫道要現前。你臨終的時候安樂道解脫道現前,大概往生就沒問題了。

但是為了讓往生的品位更殊勝,我們再談第三個——菩提道。就是成佛的心要現前,這是最好的。我們不是為了自身的解脫,我們為了一切法界眾生的成就,為了度化一切有情而往生,這個是最好的。也就是說往生的心,能夠跟成佛的心成功地結合,這個是一個最好的心態。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臨命終的時候,如何讓我們生命的三種道現前: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現前。這個時候提起佛號「萬修萬人去」。當然這三個,都必須要做智慧的調伏跟引導。

乙一、安樂道,分三:

一、總標;二、別明;三、結示。

我們今天先跟大家談一談安樂道。如何讓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是一種相對安穩快樂的狀態。

我們把它分成三段:第一、總標;二、別明;三、結示。

先看總標。

我們請把它念一遍。請合掌!

丙一、總標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因:心中的思想;緣:善惡業力;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我們講安樂道之前,先了解三個觀念:

第一個,生命是怎麼來的。佛法把生命分成兩塊:一個是有相狀的,一個是沒有相狀的。有相狀的叫做緣起,沒有相狀的叫做空性。空性這一塊我們就不談了,我們先談談有相狀的。

首先,這個相狀是由因緣而生起的。所以我們今生的生命,並不是父母給我們的,是由很多很多的各式各樣的因緣組合而現出來的,這第一個,就是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條件的。誰能夠掌握因緣,誰就能夠掌握臨命終的狀態。

那麼什麼是因緣呢?看第二塊。「因」,就是我們心中的善惡的思想;「緣」,就是我們過去生所累積的善惡的業力。所以我們臨命終的時候,第一個業力現前,第二個思想現前,這個很正常。因為臨命終它一定會把我們今生所有的因緣做一個總結:「臘月三十算總帳。」因跟緣,它管的狀態不一樣:福德是管的安樂,智慧管的是解脫。也就是說我們今生當中,你的業力是決定你的快不快樂,臨終的時候你是在很安穩的狀態,身體沒有病痛,是很安穩地在床上躺著,還是在一種很吵雜的狀態,身體插滿了管子的狀態,這個就跟你的善惡業有關係了。你臨終的時候,是在一種非常大的刺激傷害下往生,還是安穩的情況之下往生,這個由業力決定。

第二個你臨終的時候,是在一種很正念解脫的情況下往生,還是在一種對娑婆世界貪戀不捨的情況之下往生,就影響到你的解脫了。

所以業力管的是快不快樂,思想管的是你解不解脫。從淨土宗的角度,從臨終的角度,這兩個都必須要。

一個淨土宗的人,你平常有痛苦不障礙你往生,你平常打妄想也不一定障礙你往生,但是臨命終的時候不可以。你臨命終的時候,一定要讓你的善業起現行;你臨命終的時候,必須要正念起現行。這兩個因緣都必須要成就,你提起佛號才能夠順從本願,才能夠把你的佛號統一方向,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沒有障礙。

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就是說,你怎麼樣能夠透過你平常的修行,重新調整你過去的業力,重新調整你過去的思想,讓你臨終的時候是善業起現行,讓你臨終的時候是正念起現行,這個是可以做到的。一切法因緣生,你把條件具足了, 它結果就出現了。當然你什麼都不做,你什麼都不想做,對不起!那就由過去的業力跟過去的思想來決定。

合理地推論,一個人不調整業力;不調整思想,很難臨終是安穩解脫的狀態往生,就算你提起佛號也很難往生。因為你念佛的力量是今生才開始栽培,而你過去生留下的生死業力跟顛倒妄想,是多生多劫的熏習所成就,它是熟境界,你念佛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你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去抗拒你無始劫留下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不調整你的過去,你就會被過去的業力思想破壞,這就是很多人不能往生的原因。因為你忽略了你的過去,它不會放過你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在臨終之前,雖然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感應道交的正行是憶佛念佛,但是憶佛念佛這種強烈的皈依心,必須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下:一個身心安穩;第二個正念分明不起顛倒,這個憶佛念佛才有意義。所以調整我們的過去,勇敢地面對我們的過去,調整我們過去的業力跟思想就變得很重要!

我們看第二段。過去到底給我們的生命留下了什麼樣的力量必須要去調整?現在我們來好好地了解我們的過去。因為你不了解過去,你就很難去調整它。你不了解它,你根本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我們的過去有三個重點留下來了。我們先看我們過去的第一個,「第八識異熟」,這是我們要注意的業力;第二個,「第七意識的思量」,我們心中的一種自我意識,一種我法二執;第三個,就是「第六意識」,對不起!這個「第」請改成「前」六識,這個前六識的感受跟思想。這個就是我們過去生在無量劫的流轉當中留下了三個力量。

首先我們先談談異熟。其實「異熟」它講的就是一個因果業力跟果報。這個異熟識,它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第八識這個倉庫,它負責儲存我們的業力,就是我們每一期生命的造業都是生滅無常的,你看你去佈施,一下子就過去了,十分鐘做完了;你去拜一部八十八佛,五十分鐘拜完了。業力是無常的,一下子就消失了。但是這個行為消失以後,有一種功能被紀錄下來了,被誰紀錄呢?被第八識記錄了,你每一個動作,剎那剎那的形成一種善惡的功能,所以第八識它是非常精準地把我們過去生所有的業力都保存下來。當然有些已經得果報了,那就消失了,但是有很多還沒有得果報的,這個就是要注意了。第一個就是它儲存業力。

第二個,當這個業力儲存到一定能量的時候,它會變現果報。淨土宗的人面對第八識,你必須在臨終的時候,你要讓第八識從業力要變成果報這個情況,你要阻止它發生,所以你不能把自己的業力變成非常地熾盛。比方說有些人臨終的時候,他還沒有開始助念,這個人就走了,他連助念的時間都沒有,他連助念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把業力弄得很熾盛。所以一個生死業很重的人,他基本上連臨終的時候要準備提起佛號的時間都來不及,就得果報了,這個是不好的。因為他業造得太強烈了,他連臨終助念的時間都沒有機會了,所以你必須要檢討你的第八識不能讓它有強大的業力。這個待會我們會說明,如何把業力降低,降低第八識的勢力,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因為當第八識得果報的時候,那你就去投胎了,你怎麼跟彌陀感應道交呢?所以這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去處理我們的異熟識。

第二個,處理我們的思想,就是第六意識。其實凡夫的思想是受感受的牽動。這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這前五識會去取外境,眼睛取這個色塵,耳根去取聲塵……這個外境就是由業力變現的,它把這個外境可樂不可樂的果報取來以後,交給第六意識去想像分別,就創造一個思想出來。所以這個思想,臨終的時候不能起顛倒。

一個業力,一個思想,其實業力它是一個個體,思想也是一個個體,在唯識學講,一個人為什麼會啟動我們的生死輪迴?單有業力不可能,單有思想也不可能。一個人只有生死業力,沒有打妄想,他不可能去投胎的;一個人只有打妄想,他沒有生死業力,他也不可能投胎。當你的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這個是生命中最可怕的事情出現,就是你啟動了生死輪迴的力量。

為什麼業力跟思想能夠結合呢?它有個重要因素,就是這個第七意識,這個自我概念。比方說我們今天看到一個人,他有一些不好的行為,他有一個行為的業力在那邊活動,但是跟你沒有關係。如果你執著這個人是我的兒子,你執著開始取這個相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會影響到你的情緒了,因為你產生執著了。所以他好的行為會讓你快樂,他不好的行為會讓你痛苦,因為你把業力跟思想之間產生一個成功的橋樑,就是執取。

業力它為什麼會進入到你的心中?因為你執著它。聖人為什麼他在承受快樂痛苦的時候,他能夠如如不動?因為他不取於相。所以第七意識的可怕在於,它把你的生死業力跟顛倒妄想結合在一起了,所以這個第七意識,我們也要談一談。

我們過去生留下了三個問題要處理,如果你臨終無障礙的話,第一個你必須要透過拜懺、發願、懺悔、皈依來處理你的業力。你必須讓你的生死業力輕薄一點。

諸位!我要警告所有淨土宗的人,帶業往生是有條件的。有些業是可以帶,有些業不能帶。如果你把業搞得很熾盛,它的活動力很強,對不起!你帶不走它,它把你帶走。臨終的時候不管你做錯了什麼,你必須要懺悔!我們必須按《楞嚴經》說的讓業力沉澱下來。如果你把業力攪動得很熾盛,你根本沒辦法帶業往生,所以首先你要注意第八識的問題。

第二個,思想問題。如果你根本貪戀娑婆,你根本不想走,阿彌陀佛是不可能把你強迫帶走的,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你沒有順從本願。所以第二個,思想的調伏,第六意識思想的調伏愛取,我們要做第二件事——調伏思想。

第三個,就是第七意識的執著。我們要做三件事情。

我們這一堂課有三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業力的問題、思想的問題跟執著的問題,這三個都必須要談。

舉一個例子,在《前世今生》這本書裡面講到輪迴的問題。它裡面講一個小故事,叫凱薩琳居士,這個凱薩琳是一個外國人。她做小女孩的時候,就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她特別怕水。她的身體跟水一接觸就非常恐懼,嚴重一點就昏倒。這個很嚴重,因為水是我們的必需品,你必須要去喝水,要去洗滌身體,都得靠水,所以她沒辦法突破。這當然跟她的業力有關,跟思想有關,當然業力跟思想的結合跟執著有關係。

後來她找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幫她催眠。催眠有它的方法,就進入到她內心的世界去找原因。結果發覺有兩個原因構成她這個結果,事出必有因。第一個,她曾經有一生,跳到海里去救一個人,結果在海里溺斃了,所以她的死亡跟水有關係;第二個,她曾經得一種類似痲瘋病的病,那時候這種病是沒有藥可以治的。這一個村莊的傳染病的病毒是由井裡面的水引生的。那個村莊的人怕傳染,就把這些得病的人都關到山洞裡面去,把山洞給封死了,讓他們自生自滅。這個凱薩琳前生死的時候非常痛苦,而她的痛苦來自於水,所以她對這個水起了很大的詛咒跟瞋恚,在第八識當中她有兩個很嚴重的業力跟思想都跟水有關係,所以她今生起現行的時候,觸動了這個業種子,她就變得很怕水。她後來被催眠,知道了,喔!原來這個都是一個假相,它不是你本來的東西。

我們講「知妄則離,離妄則覺」。所有的東西它要欺騙你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必須當真。它出現一個影像,你認為這個就是我的思想,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你就跟著它走了。當你知道這個影像不是你本來的東西,你開始拒絕它的時候,它就自然消失掉,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所有的感覺、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業力,都是後來有的。那麼後來有的東西為什麼現在變成反客為主,不斷地牽動你呢?因為你當真了!你認為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所以這個人透過催眠以後,她看到她的過去,其實是她過去留下了一個影像,她知道根本不是真的時候,就把這個問題突破了。

佛陀的出世,其實就是做這件事情:讓你看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就是智慧的觀照。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去改變你的業力,因為它已經造了。所以佛法處理問題,就是靠智慧,就是透過事修的懺悔,透過理觀的觀察,告訴你自己:它不是真的,你必須跟它切割!你必須拒絕它!不隨妄轉。所以說業力跟思想的結合,是透過執著來做一個橋樑。你把執著給破了,業力也不能成事,妄想也不能成事了,所以我們最終還是要處理這個執著的問題。

我們在講安樂道之前,先講第一個,業力這一塊。

丙二、別明,分三:

一、業果形成;二、業果相續;三、業果轉變。

丁一、業果形成

我們看丙二的別明。

業力這一塊,就是我們過去生所造的各式各樣的善惡業力。我們分成三塊來認識。

第一個,它是怎麼形成的,業果的形成。

第二個,它是怎麼相續的,業果的相續。

第三個,你如何去轉變,業果的轉變。

我們先看看這個業果是怎麼回事。我們自性本來清淨,為什麼就會在生命當中產生一種力量,讓我們快樂,讓我們痛苦?這個力量是怎麼來的?

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瑜伽師地論》依五相,立十業道自性差別,所謂事、意樂、煩惱、加行、究竟等五相。若五相具足,即是「滿業道」所攝;若五相不具,即是「非滿業道」所攝。

一、事,即起殺生等業所依處事;

二、意樂,即於造作業行所依事上,生意樂之想;

三、煩惱,即造殺生等業,由貪等煩惱相應,或總起,或別起;四、加行,即於造作之業,或已作,或教他作,於彼所起之方便;五、究竟,即於造作之業,或當時圓滿,或於後時圓滿。

我們來看看業力的形成。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業要形成,這個業的內容有十種業:身業——殺盜淫;口業有四個——兩舌、綺語、妄言、惡口;意業——有貪瞋癡,構成我們身口意的十種業力。

這十種業力產生有五個條件:就是事、意樂、煩惱、加行、究竟。當然這個地方偏重在罪業這一塊。這五種具足,這個業的結構就成立了。這五種有一個不具足,或者兩個不具足,或者是多個不具足,只要一個以上不具足,這個業的結構就不能成立。

哪五個呢?

我們先看第一個,事。業的成立必須有所緣境,就是你殺生必須有一個對像。比方說你坐在那個地方打妄想,你很想去佈施,你很想參加法會,結果你沒有去,這個業不成立;你很想去罵一個人,結果你也沒有去做,也不能成立。因為你沒有所緣境,所以業力的成就,不管善業惡善,它必須要有一個對像,一個人、事、地、物等對像,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意樂。你必須要有一種想法,也就是要有一個造罪的動機。就是說,你是一個主動性地希望去做,而不是被強迫的或者無意間造作的,它必須有一種主動的思想出來,這第二個。

第三個,從罪業的角度,它必須有貪瞋癡煩惱的活動,或者是三個一起活動,或者是個別的,一個兩個單獨地活動,總之它必須有煩惱的活動。

第四個,它必須有身口的行為——加行。或者你自己做,或者你教別人去做,有各式各樣的方便,就是有一些實際的行動。

第五個,你必須把它做圓滿,或者是過一段時間圓滿。比方說殺人命斷,乃至於佈施,對方要接受,這才算。

所以一個業的成就,在唯識學提出了五個條件。但是我們要抓住主題,最重要的一個,「意樂」這個最關鍵了。意樂它決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這個業造得是不是很強烈;第二個,這個業它是不是會產生相續的力量,這個最可怕!它是不是會不斷地增長廣大。

佛陀曾經把這個意樂在造業的過程當中,佛陀講一個譬喻,用馬車做譬喻。他說造業當然有一些思想跟行為,你的思想,你是怎麼想?就是你做這件事情,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是那一匹馬。你佈施是怎麼想的?你是可憐他去佈施,或者你只是炫耀自己的了不起去佈施,這又是一個業。所以這個就決定了你這個業的強弱,這第一個。

第二個,業的方向。你其他的行為,就是那輛車子。所以決定這輛馬車方向還有速度的,當然是那一匹馬。

幾年前我有一個學生,他可能領了一筆獎金,他就護持了中部的一個道場。據他的描述,他護持這個道場的心是護持三寶的心,因為那個時候那個道場要蓋大殿,他供養錢出去了。但是後來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這個大殿被破壞了。破壞了以後他非常懊悔,他說早知道他就不應該去佈施了,這佈施白費了,他非常後悔,他說他的功德因為地震破壞了,他就來找我。

我說你的佈施功德,果然是被破壞了,但是不是地震破壞的,是你後悔。因為你這個業,你佈施的時候,你是一個護持三寶的心,你業為什麼能夠相續到現在,就是那個心。你現在把那個相續的心給破壞了,後悔的可怕是你破壞那個善的意樂。

諸位!一輛馬車當這個馬消失的時候,這輛車子就沒有意義了,它這個業就不能得果報了。這個業,一個靜態的業是不能得果報的,所有的善業惡業要得果報,它必須是一種活動的狀態。「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它必須要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這種業才可能得果報。雖然你今天的佈施,當時是一個好的意樂,但是你後悔以後,你把當時那個好的心給破壞了,因為你後悔,就把那個心態破壞了,斷相續心了,結果你的業變成一個靜止的狀態,雖然是善業,但是它很難得果報了,除非你以後繼續佈施,再去同類的業去激發它,否則這個業它很難得果報。

諸位!懺悔不是懺悔那個業力,是懺悔那個心態,關鍵在這裡!因為它的成立是由意樂來帶動的。所以如果你今天希望那個業力要變成增長,你必須加強那個意樂。你做完以後,要不斷地讚美自己的行為,要讚歎那個意樂,讓意樂強大。也就是說,你希望這輛馬車跑得很快,你必須要讓這匹馬加速,而不是車子。

所以我們今天在形成業的時候要注意「心為業主」,就是那個意樂。你有這個概念以後,我們就知道怎麼去處理業力了。你沒有掌握這個業力成就的重點是那匹馬,那你說這個業力是無始劫造的,你無量劫的生命留下的業力,你短短幾十年怎麼處理?你如果不抓住重點,那麼你過去造的業,盡虛空遍法界不能容受,短短幾十年的修行,去改變無量劫留下的業力,只有一種可能——抓住重點!因為每一個業都有一匹馬,你就有辦法處理了。雖然有無量無邊的車子,那不是重點。你把那匹領頭的馬掌握住了,這輛車子就聽你招呼了。所以我們在懺悔業障之前,先抓住業是怎麼成立的,是意樂帶動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你上班的時候,你從家裡開車到公司去,下班的時候再從公司回到家裡,你一天下來看你這個輪子,壓死多少螞蟻?有沒有?這個是殺業吧?這個是什麼業?是善業?還是惡業?還是無記業?對了,無記業。因為你沒有意樂,你當時並沒有要去殺害眾生的想法,你當時是怎麼想?你是想要去上班,所以這個業有沒有?有,但是它不能產生一種輪迴的力量,它頂多也是當別的業得果報的時候,它做一個配套,就是影響你的別報,但是它不能獨立地讓你去輪迴,不可能!無記業它不能主動地得果報,因為它不能影響總報,它隻影響你別報。

就是當別的業要啟動的時候,它順帶其他的業,讓你在這一期當中短命多病,但是它沒有主動啟動輪迴力量,因為它沒有馬,它只有車子,這輛車子只能夠掛在其他的馬上,在你一期生命當中影響你各別的因緣。所以你就知道這個心態多重要了!一個會懺悔的人,他知道關鍵在那一念心,是改變你的心態!

我們先講到這個業力的成就,建立這個概念,後面再來談怎麼改變業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眾生的共業都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扭轉狂瀾。但平...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

念佛雖易,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

【原文】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殊不知為...

為什麼要移民到極樂淨土

我們了解淨土總要,首先要了解淨土是怎麼生起來的,穢...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

娑婆世界的安樂夾雜著毒藥

娑婆安樂的果報,在經典上講一個譬喻:譬如美食,夾雜...

《維摩詰經》的淨土觀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紀的現在,殺人利器發達的今日,來提倡修行淨土...

江邦濟的往生故事

江邦濟。字道卿,號晴舟,安徽婺源江灣人,是江易園居...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念佛是否以攝心為上

問: 若有安靜的時間總想看經書聽開示,請問師父,是...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

念佛求往生不應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時也發願求往生。一旦檢查是癌症,便...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

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問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何以不飲? 答曰:益身...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當大家念經或者拜懺的時候,心總不能夠跟法、佛融合在...

粉碎你心中的恐懼

恐懼,是理智與快樂的殺手。 粉碎恐懼,乃至恐怖,這是...

走運與倒霉

走運與倒霉,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絕對對立的兩個概念...

網絡學佛的注意事項

網絡學習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體會。...

吃素的原因來自兩個最起碼的認知

我們不要以為這些飛禽走獸、海里生物、家養牲畜就理所...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

覺樹根株。教門頭首。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菩薩悟...

不是業障消不了,而是虔誠心不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來修行禮拜的功德呢?我...

【推薦】為何越修行習氣卻越嚴重

我們的習氣應該怎麼對治呢? 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

修學淨土要發什麼願

信與願是往生的關鍵。蕅益大師說得明白:往生與否,全...

大安法師:這句名號是佛心、是清靜

我們修通途法門,要講到怎麼契入到無念、無相、無住的...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

【佛教詞典】如來二種善避他論

【如來二種善避他論】 p0582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五頁...

【佛教詞典】說戒前別作羯磨

亦名:別作羯磨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五分雲,欲別作...

【視頻】南無月光菩薩摩訶薩(善樂法師演唱)

南無月光菩薩摩訶薩(善樂法師演唱)

【視頻】妙境法師《求生淨土的人,要注意怎麼叫做心不顛倒》

妙境法師《求生淨土的人,要注意怎麼叫做心不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