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淨界法師  2023/03/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

這個地方很重要,就是說,你在「如理作意」開始思惟法義的時候,跟過去聽聞法義的時候,這二個的相互作用,是有前後差距的。比如說,你可能去年聽到某一個法,那個時候你沒有很特殊的感覺;但是這個法不管你有沒有感覺,它進入到你的阿賴耶識這個倉庫保存下來,等待你以後備用。二年後,你遇到一個障礙,這個時候,突然間這個法的力量生起來了,引導著你在所有障礙當中突破過去。你這個聞思的智慧是「久滅過去」,那是以前聞思的,這個時候,假設沒有第八識來做倉庫,怎麼能夠生起後來如理作意的相應之心呢?你聽聞的時候,跟你如理作意的時候,在表現出來時候,有前後的距離,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怎麼能夠保存呢?這就會有問題。

就是說,如果我們修人天的善法,甚至於你修小乘的教法,會發覺你馬上可以用得到,因為它本身對生命沒有全盤的了解,它只是告訴你如何破除眼前的障礙;但是大乘佛法是把全盤的染淨因果告訴你,有的法你馬上用得到,有的法你可能不是馬上用得到。但是你到了淨土以後,誒,突然間你有個智慧現前,那可能是你在某一生當中,聽到某一部經、某一部論所得到的收穫。所以你在栽培善根,跟善根起現行的時候,是有中間的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是不能成立的。

【又此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彼正見相應,是出世心,曾未有時俱生俱滅。】

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思惟法義、聽聞法義,心中還是夾帶著凡夫的有所得心,都還是有漏,雖然這個善根的本質是無漏,但是我們心情是有漏(法是無漏的,心是有漏),最後的結果變成無漏。就是說,你前面的因地是有漏,後面是無漏,如果說沒有阿賴耶識來保存,完全靠第六意識,這個地方就矛盾了,怎麼有漏的心會變成無漏的心呢?我們在因地的時候,用有漏的心來修無漏的法,這個時候二個都存在,有漏的功德歸有漏的善根種子,無漏的妄想歸無漏,這是各自獨立的,那一定要靠阿賴耶識才有辦法成立的。

【是故出世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亦不得成。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相應故。】

所以假設我們沒有第八識阿賴耶識,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就聖道,因為我們都是依止有漏的心來修學聖道。如果完全靠第六意識,這個善惡的功能不能明確的區分,這樣子無漏的善根就永遠不能現前,一定是有這個阿賴耶識。你雖然修學這個法是無漏的,你也打妄想,但是進入到阿賴耶識的時候,你第六意識是錯綜複雜的,有時候起善心、有時候起恶心,所以第六意識是變化很多的。有時候你很想修行、有時候懈怠放逸,但是不管你第六意識多麼的變化,進入到阿賴耶識的時候,它在保存種子的時候,是清楚分明的,它是歸類的:無漏的善根歸到無漏的種子;淨土的善根歸入到淨土的種子;三惡道的造作,歸類到三惡道的種子。這十法界的種子到了倉庫的時候,是分得很清楚,就等待你臨終的時候,看你生起什麼樣的念頭來滋潤它。所以一定要有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阿賴耶識是如何變現出果報的

阿賴耶識有兩個功能:第一個保存種子,第二個把種子成...

如何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我們怎麼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其實唯識學跟淨土宗...

用妄想造業 得虛妄果報

但是我們為什麼經常被妄想纏繞,揮之不去呢?就是我們...

唯識學的因緣觀

在佛教的教理當中啊,每一個教理都有它的因緣觀。因緣...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

為人處事,如何不讓自己傷痕累累

海公在講《楞嚴經》的時候,常講一個觀念說,其實這個...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思慕淨土,莫再彷徨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輪轉。生而為人,...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

「華嚴九心」說顏回

在佛法的修學中,尋找善知識並如理依止,成為入門一件...

古人最看重的四種品格

中國傳統哲學中,最講究順應,天、地、商、業,則代表...

試思還時之苦,當不能下嚥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過兩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飲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煙、酗酒或吸毒現象日趨嚴重,有害我們的智力,...

地藏菩薩名號的殊勝功德

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

歸依地藏菩薩,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

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

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

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

昌臻法師《以戒為師》

結夏安居是佛陀傳下來的,利用夏季三個月時間,不外出...

初次見到師父應如何親近

問: 請問親近師父有何注意事項以及初次見到師父應如...

佛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眾生呢

針對我們這些背性、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佛教詞典】菩薩戒本

(一)指梵網經卷下偈頌以後所說之戒文。又稱菩薩戒經。...

【佛教詞典】教衣

(衣服)除禪僧與律僧其他天台法相等所著之法衣,謂之...

【視頻】《普賢行願品》木魚唱誦

《普賢行願品》木魚唱誦

【視頻】慧律法師《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身中肉》

慧律法師《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身中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