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淨界法師  2022/09/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我們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受到業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來情緒起起伏伏的,有時候會煩惱。在煩惱當中當然不是那麼的清醒,可能事後稍微冷靜一下之後才知道說,喔,剛才可能起情緒了。

那這時候可能開始要操作一些佛法上面的,可能是要對治,可能是要訶責,或者是說可能是要觀想。師父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就是說,我遇到煩惱的衝擊,那我是不是有些原則性?就是說我面對這個情緒起來的時候,應該是要怎麼去操作實法?

我們應該是要用權法來對治它,還是說我先觀想一下實法,然後再操作權法?這個當中的細節是不是可以請師父再給我們一點原則性的開示?謝謝!

淨界法師答:其實有時候煩惱的活動,也不完全是煩惱,如果只是煩惱那就簡單了,其實某種程度有業力的牽扯。就是說,你看這麼多人,某甲跟你講一句話,你不會生氣,是吧?但是同樣一句話是某乙講,你就很生氣。有沒有?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就是他跟你有業力。

你知道嗎?所以一般最怕就是說怎麼樣?內外和合,內外夾攻。就是說,只有外境刺激你,你跟他沒有業力,這沒事。就是只有外境,沒有妄想,有境無心。有一種是有心無境,你起煩惱,但是他又不刺激你。最怕的是心境皆有。

就是說,你跟他本來就有業力的牽扯,要麼你欠他,要麼他欠你。大概你會痛苦,基本上是你欠他多一點。業力的牽扯又加上妄想,人生就無解了,真的無解了。你知道嗎?

就是說,我們最怕的煩惱就是,你跟他本身就有業力的牽扯,然後他又刺激你,然後又帶動你的煩惱。當你內在的煩惱跟業力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一般的凡夫十個有十個跑不掉的。

那這個時候你對治,因為你已經陷進去了,那你在對治的時候,就是你念佛,一直念佛一直念佛,但是你那個妄想業力不斷地衝擊你,效果就很有限。也就是說,當你陷入妄想跟業力結合的時候,就是有心又有境,這是最麻煩的。因為來刺激你的人跟你有業力的牽扯,或者是你的朋友、你的子女、你的眷屬。

我跟你講,諸位你想想看,會讓你起煩惱的是陌生人還是你的親人?你想想看。陌生人會讓你起煩惱嗎?不太會吧,對不對?他不小心碰到你,你頂多起一下子的煩惱。在你煩惱裡面扮演主角的角色,一定是你的親人,跟你有業力關係的。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希望直接用權法?因為一牽涉到業力的時候你就很難使上力了。業力是無形的,但是那種力量一波又一波。所以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拉到真如。因為真如本性是風平浪靜的,無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說,你觀想你本來就沒有這個兒子,你本來沒有這個眷屬,這個時候對你是最有利的。

拉到真如,它可以把業力稀釋掉,先把這個業力稀釋掉,只剩下妄想就好對治了。這樣懂嗎?先把業力稀釋。就是你從真如的角度,「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先把這個妄想中的業力稀釋掉,剩下妄想,它就不是你對手了。這樣懂嗎?

就是說,會讓你起大煩惱的一定是你非常親的眷屬,非常親的,越親的眷屬會讓你起越大的煩惱。這樣你們聽懂嗎?我跟你講,煩惱不可怕,但是這個妄想後面有業力,那就無解,人生就無解了。

但是你也不要覺得不公平,誰叫你上輩子欠他呢?是吧?所以眾生是互相討來討去。《楞嚴經》說這個討,它不會討得剛好,它討的超過,你知道嗎?就是說,你欠他,他討超過了,下輩子你又去討,所以討來討去大家都別出去了!就這樣子。

那你現在說,好,我業力到此為止了,那你就開始要化解業力了。就是不管你怎麼樣,我不跟你互動了!這個時候,把這種帶有業力的煩惱拉到真如本性的法水來,先把業力釋放,稀釋掉,先把它洗掉。

真如本性裡面有業力嗎?沒有,對不對?「一念心性本來清淨。」你把這個思想多念幾遍,把業力稀釋掉以後,剩下妄想就好處理了,那就是一個生滅相。所以我們必須把所有的妄想都拉到一念清淨心來,先把業力釋放掉。

你如果站在業力的對立面跟它對著幹,你一定失敗。我們面對妄想沒有問題,但是妄想後面有業力,你就無解了。你看多少做母親的,你明明知道你兒子在騙你,你還是把錢掏給他。這很簡單嘛!事後你非常起煩惱,但是下一次你還是把錢給他,就這樣子。因為這背後有業力,業力就沒有道理可說了,因為你欠他的。

也就是說,你今天不修真如,那你人生就很被動,你就等著業力來修理你了。說白了就是這樣子,你就準備還債了。你要還不起,你就起煩惱了;那你起煩惱,你又不甘心,又造業。好,那就是輾轉相續了,那這個人生就沒完沒了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要以真如本性做一個停損點?就是說,過去不管怎麼樣,你把所有的問題都拉到真如本性,先把業力釋放,稀釋掉,剩下妄想就好處理了,因為它是生滅變化的。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它很快就消失掉。

《妙法蓮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一心生二門」和「入不二法門」兩個「二」相同嗎

問: 請問法師,一心生二門的二和入不二法門的二,兩個...

不吃肉就很難應酬,該怎麼做呢

問: 請問我從出生到現在已28歲,吃過不少肉,也殺過...

走出憂鬱與痛苦的四個步驟

據說,過去有一位高僧在學法的時候曾經向他的師父請教...

助念可以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嗎

問: 助念的時候,助念人員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可...

怎樣知道哪筆錢是自己的福報所感

一信徒問師:師父,我學佛也在做生意,請問師父,怎麼...

臨終遭此變故,還能往生嗎

問: 病人已命終或快命終時,家中眷屬即為其穿衣,殺...

寶貴的時間不是用來生氣的

小寶氣呼呼地放學回來了,和爸爸媽媽講述學校裡發生的...

供養正法法師等於供養十方諸佛嗎

問: 請問師父,有人說,供養弘揚正法的法師,這個功...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人生短暫,行善不能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在平日的生活中盡己所能地多做善事,...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為什麼說飲食的滋味是不真實的

那麼到底我們在吃這個美好的滋味,這個滋味是怎麼來的...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

【推薦】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

光緒年間的故事,一位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寺院過堂儀軌及意義

在齋堂裡,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

若實無我,誰能造業,誰受果報

首先我們要先從空性的角度來解釋人生,這個中道它也是...

福不可以享到盡頭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

【推薦】五戒的制戒因緣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需要全體佛教信徒都必須遵守。...

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今天我要和諸位講的,是關於佛法的根本特質,其題叫做...

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智者大師在天台教裡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師,他的...

【推薦】洪應明《菜根譚》下集

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

淨土法門的難信與仰信

淨土法門就由於這樣的至簡至易、至頓至圓,又是從佛的...

如何息滅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著火了,你是先救火,還是放著燃燒的房...

暴斃身亡無善知識幫助,如何能順利往生

問: 如果自己暴斃身亡或惡報現前,且無任何善知識幫...

【佛教詞典】勤三摩地勝行成就神足者

云何勤?云何三摩地?云何勝?云何勝行?而名勤三摩地...

【佛教詞典】六地藏

指能化導六道眾生之六尊地藏菩薩。六地藏之名稱,各經...

【視頻】《佛說八關齋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八關齋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想要好孩子厚德最重要

想要好孩子厚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