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淨界法師  2022/04/24  大字體  護眼色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種狹隘的自私心去憶佛、念佛,阿彌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狹隘自私的,這兩個能夠心心相應嗎?對不對!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的註解上說: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來憶佛念佛,沒有廣大的胸量──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宏願;沒有願作佛心、願度眾生的心,是因為看到極樂世界很漂亮、可以享樂,所以才願意去──為了樂故而欲求往生,這樣是不能往生的!

因為你是為了追求快樂,剛好跟諸天相應,諸天就是提供你快樂,所以你不發菩提心,你把憶佛的功德,本來是一顆摩尼寶珠,最後只換來一顆糖果。

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因為你不發菩提心,本來是無量功德莊嚴的東西,結果變成一種狹隘的業感業果,那就變成什麼呢?變成受用諸天有漏的快樂果報──帶著滿身的貪慾煩惱,升到天上去,你這樣享受快樂,後遺症很嚴重,貪慾特別重,等樂報受完之後,來到娑婆世界,很可能會墮到三惡道去,因為你把自己本該有的福報,享用得太過了。

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的聖號,都是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佛力不可思議,但是進入到你的心中之後,到底是一種無量莊嚴的法界緣起?還是一種狹隘的有漏業感緣起,你的心態就很重要!

所以我們講藉相修心,你本身的心態很重要,這一點在阿彌陀經講得不多。對於《阿彌陀經》,蕅益大師雖然把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會歸到三力不可思議,某種程度偏重在佛力不可思議。但是他最後的會歸是:因為有佛力的加被、名號功德的加被,所以才有這種功德莊嚴,鼓勵的性質多!

但是你看觀經就不一樣,智者大師說啊: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意思是說:我們是藉佛的功德莊嚴,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

所以你的菩提心得要生起,如果你看到這些莊嚴相,沒有啟動菩提心,還是一種貪愛的心、自私自利的心,那這些莊嚴相將變成天界的有漏果報;如果你看到這些莊嚴相,果然發起你的菩提心,那你就是念念在成就你未來的淨土!

本經在憶佛、念佛的時候,有講到兩種力量:第一個是佛的力量,第二個是心靈的力量。本經是偏重於心力不可思議,是用佛力來啟動你的心力,這叫做藉相修心。這些莊嚴相,如果不回歸到你的心性、無法啟動你的發心,那你的方向就錯誤了!

所以你必須把這種光明相、清淨相、莊嚴相,用來啟發你的菩提心、啟發你願作佛心、願度眾生心。如果這些相能夠啟發你的菩提心,那這些莊嚴相跟你的菩提心一接觸的時候──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正是你未來的淨土莊嚴啊!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藉相修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念佛必須要明理,千萬不可忽視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畫傳

一、幼而穎異,發出世志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惡業

凡皈依佛法之人,無論男女,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初發心菩薩應先求生淨土

初發心的菩薩,大菩提心雖然發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業力...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

永遠都是自己的錯

我們的生命中,可能還是有很多眾生、有很多緣並不是投...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

諸佛菩薩對眾生平等,但感應為何有差別

諸佛菩薩他對眾生說法的時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於我...

夢參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壇大戒開示

2009年春(4月20日),夢參老和尚結束台灣弘法之行,...

【推薦】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

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佈施;真能念佛...

果卿居士:感謝輕賤辱罵你的人

《金剛經》中告訴我們,有的人現在雖然持戒念經,也已...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講到佛法,那是很深廣的,現在只能提出一點來說。我所...

念佛的精進與調適

各人應盡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須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

往世惡業,今生病因

我們如果生病了,我們要思惟,它不是無緣無故的。生病...

是什麼因緣觸動了十法界的門

我們時刻的檢查自己的內心的相貌,從而反省自己的心態...

痛苦是把雙刃劍

眾生的疾病都是來自於長久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和諧。...

【佛教詞典】樂分佈

【樂分佈】 p1309 瑜伽八十三卷八頁云:於惠施中樂分佈...

【佛教詞典】避惡眾生法

子題:避非人法、驅諸畜法、拾虱法、咒蛇法、窗向、籠...

【視頻】晚課(靈泉禪寺新版)

晚課(靈泉禪寺新版)

【視頻】成都文殊院之宸經寶樓

成都文殊院之宸經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