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

淨界法師  2023/03/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

《法華經》有一句話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說,做為佛陀是福慧兩足尊。他的智慧看到一切法常,就是心性;他又能夠知道無性,又看到緣起。佛陀同時看到一切法的妙的心性,又看到染淨的因緣所生法。那麼,他提出一個概念,叫做「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心性它是不生滅的,但是本具的心性要靠因緣來激發它。所以理觀一定要事修來激發它。

學《法華經》他能夠不執著因緣,但是他又能夠勇敢地面對因緣。法華經面對事情是三個態度:第一個發自內心。他所有因緣都是先拉到心性,先發自內心。第二個借助因緣。他要假借因緣來修。第三個超越因緣。發自內心、借助因緣、超越因緣。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滅惡生善的過程中,有一生因為罪業的因緣墮落到火車地獄。這個地獄就是有兩個人去同時拉一個火車,一個火燒的車,很熱又很重。釋迦牟尼佛當時比較強壯,另外一個跟他拉車的人比較羸弱,就拉不動,拉一天也拉不動。有個牛頭獄卒,長得像牛頭的獄卒,看到那個人拉車拉不動,就拿鐵棒打這個人,打得他整個皮膚都流血了。他就哀嚎起來。釋迦牟尼佛就把他扶起來,勸阻牛頭說:你別打他,他身體羸弱,他又不是故意的,讓他慢慢拉吧。牛頭一想,你多管閑事是吧。就過去一棒把釋迦牟尼佛的頭打破了,結果釋迦牟尼佛就死掉了。他本來在這個火車地獄要待多久呢?要待一百劫的時間,但因為他一念的慈悲心發動,所以他這個地獄的罪就滅掉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這個是《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到的一個公案。

那麼現在要問一個問題,如果你今天不走心性這條路,你是從因緣所生法發的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從因緣所生法去觀眾生苦,你是向外攀緣。如果你的菩提心不是稱性而起的,不是超越因緣,你看到了這個旁邊的人值得憐憫,你也一定看到另外一個:牛頭獄卒拿著鐵棒打人,對不對?你覺得你會多管閑事嗎?我看你未必會。所以,菩提心有兩種,凡是因緣所生的菩提心,它是脆弱的。佛陀說,有的菩提心是脆弱的,容易退轉。就像蕅益大師說的,你一開始護持三寶是因為看到三寶莊嚴;你哪一天看到佛法僧三寶,其中有一個寶不莊嚴了,你就不護持三寶了。因為你的菩提心的一開始 「你是怎麼來的」很重要。你這個法是怎麼來的,會影響它的結果。

所以你學佛,你為什麼要學佛?我看到出家眾很莊嚴!你要哪一天看到出家眾不莊嚴,你怎麼辦?凡是從因緣所生法得來的東西都是很脆弱的。今天釋迦牟尼佛他墮落到地獄,他為什麼有這個善根?看到獄卒明明拿著這個刀杖,他都能夠仗義執言,他的善根是超越因緣,就是我做我該做的事情。你只有超越因緣,才能夠轉變因緣!

所以在《楞嚴經》說 「不為物轉,才能轉物。」如果你不學《法華經》,你也可以發菩提心,你也可以生慈悲心,但是你所有的東西都被因緣所生法框在那裡,就是這個小水泡,你很難自我突破的。因為你只能用眾生的思想、眾生的行為去行菩薩道,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你就做不出來,你做不出來了。因為你一開始在成長你的善根的過程,你完全是從外面借來的,而外面借來的東西是脆弱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從眾生法界不能直接契入佛法界,要經過這個過程,就是心法界。要先回到心性,這是一個成佛的捷徑。

就是用心性來帶動因緣法,而不是直接跳進因緣裡面。我們如果今天不把心性的功德啟動,直接跳入因緣所生法,那就糟糕了!那這個佛法就很難修學了,就很難進步了!你背負了這麼多的業力,你累積了這麼多的顛倒妄想,你今天不走心性這條路,那怎麼走呢?你說你怎麼走呢?

所以,智者大師就提出:佛法妙、眾生法妙、心法妙,先建立心法妙的平台。這個時候,那就是一個成佛的捷徑了,一個大白牛車。就是,不管你過去煩惱有多深,不管你業障有多重,你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它會產生最快的反轉,這個就是妙法!這個觀念很重要!先談方法,這裡只是講到真如本性的功德妙用。就是說,今天你要學佛,你要先了解自己,知道你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

你不能說一天過一天,是吧?我們自己有兩個角度觀察:第一個從因緣觀察;第二個從心性觀察。從因緣觀察,那沒話說,那叫「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現在學佛其實有點晚了,因為業力已經弄出很多煩惱,妄想也很重。但是我們還有一個本來具足的東西,就是現前一念心性。如果你會把它啟動起來,那就不一樣了,那局勢就不一樣了。那叫做佛陀是我的父親,我是佛陀的兒子。

我們現在也可以說:我是一個乞丐。其實,現在人生,你的快樂是別人施捨給你的。難道不是嗎?你說你現在所有的快樂,哪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給你的?你過去有善業你才快樂,否則那你怎麼有快樂呢?所以說,我們是一個乞丐,所有的東西就是因緣施捨給我們,我們才能夠活到現在。

但是,你別忘了你還有個身份:你曾經是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父子關係是不會改變的,不會因為你離家出走而改變。父子叫做天倫。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善用我跟大富長者的父子關係,那就不一樣了。當然,如果這個關係你完全不理,就做一個乞丐,那你去工作,要賺到像大富長者的財富,那就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了。所以,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欸,我從輪迴而來,對,也是!因緣所生法,我們其實從輪迴而來。還有一個,你從一念本自清淨、本自具足的心性而來,這個身份你別忘了!我們是兩種身份,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一個理觀,一個事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

聖嚴法師: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的變化

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些...

緣分,離不開珍惜二字

所謂緣分,就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所謂福分,就是能和...

心地一明萬法明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心若有迷,便要至誠念佛,即能喚起心性覺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梵語...

經常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傷害你自己

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

素食與防癌

野蠻人談虎色變,文明人聞癌色變,一方面因為癌症不以...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愛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萬別,所立功課不應...

梵網經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慾望得到滿足與失落的不...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

處理雜務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就對他說...

慾望永遠都不能滿足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

禮拜《梁皇寶懺》的意義與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懺本是南朝...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學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聖各所同具...

藥王菩薩——施予眾生良藥,救治身心病

農曆四月廿八是藥王菩薩的聖誕。藥王菩薩是極樂世界阿...

工作也可以是一個悠遊的過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裡觀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侵損常住的罪最重

這個常住,就是寺院。什麼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

【佛教詞典】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一)全一卷。唐代寶思惟譯於嗣聖九年至神龍二年(693~...

【佛教詞典】一切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論說:一切法略說有三...

【視頻】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應對妄念》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應對妄念》

【視頻】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來果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