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淨界法師  2022/09/06  大字體  護眼色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那麼什麼是權法呢?權法就是在因緣上的修證。佛陀為了滿足眾生的根機而開出了五乘的法門,各取所需:你喜歡追求快樂,你喜歡追求寂靜,你喜歡追求功德,佛陀用五乘的法門滿足眾生在因緣上的需求。

同時,佛陀也講出了實法,就是真如的安住。從《法華經》的意思就是說,因緣的修證跟真如的安住是互含互攝的。就是說,當你在因緣上修證的時候,是有助於你的安住;當你在真如安住,當然也有助於你因緣的修證。這兩個法門是互相資助的。為了講這個道理,佛陀在經文當中講出了三品,〈譬喻品〉〈信解品〉跟〈藥草喻品〉,說明這個「權實不二」。

〈譬喻品〉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要強調佛陀的大悲的善巧。我們看〈譬喻品〉一開始,佛陀進入三界的時候,三界是一個火宅,就是非常不安穩。在這不安穩的狀態之下,其實佛陀內心的期待是希望我們馬上能夠修《華嚴經》,從一佛乘的功德直接契入佛法界。

但是眾生是排斥的,沒辦法接受,所以佛陀馬上調整策略,而「捨幾用車」。這個「幾」當然就是一佛乘的功德,這個「車」就是三乘的教法,就說明佛陀的大悲重點在於善巧。他知道眾生是不能改變,眾生只能引導,所以佛陀在《法華經》講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說:「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

就是說,佛陀是一個大威德的境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但是他不能進入到我們內心來改變我們,不可能。他知道不可能。就是說,佛陀如果用佛的力量強迫我們修學,後果就是「墜於三惡道」,很多人會排斥、譭謗甚至於修學外道。

所以我們看〈藥草喻品〉,佛陀面對我們眾生的根機,他的態度就是恆順,恆順眾生。我們因為無量劫的生命經驗,已經形成了根機,佛陀必須要尊重我們的過去,作為一個佛陀他都不能改變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大悲的重點——後面加一個「善巧」。如果佛陀只有大悲、沒有善巧,那現在的佛弟子要少掉一大部分。所以我們從〈譬喻品〉當中可以感受到佛陀的大悲,他隨時在調整自己的腳步來滿足眾生的需求。

到了〈信解品〉,當然是弟子們自己陳述自己修學的經驗,我們從〈信解品〉可以看出眾生的堅固的執著。聲聞人最早跟佛陀父子相見的時候是相見於華嚴時。佛陀講《華嚴經》,開顯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我們看聲聞人看到功德莊嚴是「恐怖疾走」,害怕、逃走。

聲聞人寧可在貧窮的街巷里面打工,寧可去掃廁所,他也不願意去接受佛陀顯現的珍寶。所以,這眾生的執著是非理性的。你說你為什麼這樣?他就是這樣子,沒有為什麼。說,為什麼極樂世界這麼好,你還是選擇在輪迴?他就是這樣!所以,「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就是,我們看別人很清楚,但是你自己落在執著的時候你就是這樣子。所以,執著只能引導,不能改變。

佛陀不斷地用方法改變他,說,好,先滿足你!你喜歡做卑賤的工作,我就讓你掃廁所,然後慢慢地掌管家務,最後長者付財。所以,面對執著,只能夠慢慢地改變,就是用引導的方式。我們從〈信解品〉看得非常清楚,佛陀只能夠等待、包容,沒有其他的方法。

到了〈藥草喻品〉就清楚了,權實不二,強調佛法的圓融無礙。你不要看佛法表面上叫你布施、叫你持戒、叫你修空觀,好像跟成佛之道都沒什麼關係。

你錯了!佛陀的每一個法就像天上的法雨,它在滋潤我們的枝葉花果的同時——你看,今天下了一場雨,草長大了,樹也長大了,但是你可曾知道,它的根也長大了,這個樹根跟大地更加堅固地結合在一起了。所以,佛法在開顯我們的法門的時候,表面上讓我們做一些權法,其實,當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回家了。

這就是佛法巧妙的地方,就是讓你修學而不覺知。所以,到了〈藥草喻品〉就說明了,其實佛陀是非常善用權法實法的一種相互的操作,表面上滿足我們的根機,實際上佛陀悄悄地把我們帶回家,這個是佛陀最高明的智慧。

《妙法蓮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 物質供應是有限...

集體皈依的仙人

中印度有一個宗教首領名叫彌遮迦的,得五種神通,領導...

魚籃觀音的故事

《舊唐書》上面記載,在唐朝末年,陝西有個金沙河。河...

【推薦】《法華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0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云∶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

為什麼偏空涅槃只是個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

【推薦】造寺供養舍利,非比丘正業

《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

佛度六師現神通

昔日佛在王捨國竹林精舍,廣受君民尊敬供養,因此引起...

佛陀入滅給我們什麼警覺

佛陀轉法輪以後,既然示現是一個凡夫,就必須要示現老...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

四攝法在弘法中的運用

第一是布施 1、財布施 我們到一個地方弘揚佛法、建立...

如何放下煩惱

問: 如何放下煩惱? 正如法師答: 人生在世,煩惱總是...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

菩薩一發菩提心頓斷五欲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

斷欲精進魔生惱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不久,魔王便起了妨礙佛陀弘法的念...

慧律法師《臨終切要》

○本段為《臨終備覽》之綱領和重點,沒時間閱覽長篇大...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

拓開心量 包容別人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

沒學佛的人生是沒辦法規劃的,因為做不了主

一個生死凡夫為什麼加罪障呢?因為我們的生命當中,每...

因果規律與命運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一切諸報,...

【佛教詞典】那羅延身願

(術語)阿彌陀如來四十八願中之第二十六。使極樂之往...

【佛教詞典】法界圓融

法界的一切法,都是互相融通的。...

【視頻】崇慈法師《印宗法師》

崇慈法師《印宗法師》

【視頻】孝心放生

孝心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