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其他法師文章
【隨機推薦】
一切眾生,禍從口出
有這樣一則寓言:從前,有一匹自視甚高的千里馬和一頭默默...
拜佛和拜舍利有沒有差別
問: 師父剛剛講到這個舍利,我就想到幾個月以前,這個佛...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
學習四念處,觀身不淨這很容易懂,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
每一個眾生都愛護他的生命
是人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讚不殺生法,亦歡喜讚歎不殺生者...
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心
問: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誠然是古德對後世學者之警語,...
女性修行應該注意什麼
佛教經文上也說過厭離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難破...
糾正別人的缺點,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
【原文】 瞎堂曰:學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後可以正己正...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與草木何異
問: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無情,與草木何異? 妙境法師...
對任何人都不要輕視
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讀誦這個般若波羅蜜經,...
兩個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親厚關係
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從一...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
臨命終時,你要心不顛倒
問: 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淨土宗的問題。譬如說如果...
蚯蚓一個生命能變成兩個生命,這是為什麼
問: 這裡提到這個蚯蚓被切割成兩段,但是蚯蚓的兩半均能...
般若波羅蜜能消除一切業障
問: 釋迦牟尼佛曾示現(金槍)馬麥之報,說明定業不可轉...
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心不顛倒
問: 淨土法門主張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最穩當可靠,但...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領
一、極樂彌陀皆係的的實有 極樂世界,為依報國土之名,確...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讓他內心接受這句佛號
(一)衝擊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臨終人...
念經念佛與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
【推薦】
【佛教圖片】三十三觀音像
三十三觀音像...
【佛教圖片】三十三觀音寶像(尚文傑工筆畫)
三十三觀音寶像-尚文傑工筆畫高清大圖...
菩薩的四錯謬與四正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錯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
【推薦】
臨終助念念佛時需注意的幾個重要事項
用心照顧,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亂叫 如果這個人已經昏沉了...
念佛起止儀
一、禮佛三拜 二、念讚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
臨終助念的幾個重要觀念
(一)臨終關懷的實質 臨終關懷,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什麼不足啊? 第一、我們對...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難聞,善友難遇,道場難興,人身難得;現在四樣樣樣具...
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門
那麼我們下面呢,還要迴向,為啥呢?現在我將這個祖師教言...
玄奘法師取經成功的兩件法寶
玄奘法師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廟子裡碰到一個印度...
念佛最能敵惡業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
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們常常說要福慧雙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結果...
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薩
壬三、文殊問疾相(三番問答)(分三科)癸一、問疾體相 ...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宋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參天衣懷禪師大悟。後丁母憂,...
同時因果、現生因果與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錯誤的觀點,不了解因果報應的真相,有三...
手持錫杖時的發心
《華嚴經 淨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頌,文殊菩薩云:手執錫杖...
【推薦】
念佛人能不能開悟
那麼我們再談談念佛,念佛人能不能開悟,楞嚴經第二十四圓...
行菩薩道的條件
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 無隱慈,隱是隱伏,隱藏在裡邊,...
念佛和參禪如何下手
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參禪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須了...
九八年顯通寺打千僧齋,那天那個真是羅漢
我們現在在社會上,碰到這些人,你就要以這樣來恭敬他。你...
動靜不斷用心,一年多後工夫得力
一九五七年雲居山有一位星明師,四十八歲,原是軍人,後發...
何謂修行?何謂入道
何謂修,何謂行?修就是要改,改脾氣,改不好的習氣。改到...
不要羨慕神通和發財的事情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 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如何修自性空觀
問: 請問如何修自性空觀? 妙境長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人間也有強過諸天的地方
聲聞法和辟支佛這兩種佛法都是有出離心,對於世間生死的流...
欲除煩惱,當行正念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說我也是願意滅除煩惱,怎麼...
無明煩惱的根沒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鏡子本來有光,只因被灰塵蒙住了,經過磨擦磨擦,轉凡成聖...
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
可憐我們今世的人,那個都開口說了生,閉口說脫死!恐怕還...
觀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們凡夫我們願意離苦得樂是對的,苦惱來了我不高興,我要...
要得無生法忍後,才能夠無分別
第四個是無分別故。這個無分別怎麼講呢?我們上一次說到一...
佛為何不讚嘆世間上的榮華富貴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如恆河沙劫壽,財施...
修不淨觀會不會生病
問: 請問師父,修不淨觀如果說觀到內臟腐爛的話,會不會...
關於念佛助念法器的開示
第一個環節,叩磬人員的崗位責任和注意事項,引磬是佛教裡...
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
修智 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 前邊的文...
如何培養出離心
出離心的栽培的確是應該經過一個時期的栽培,我們才會有出...
誰即身成佛了?
當然這個密宗的人也常會說這個話:即身成佛。沒有說立即開...
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能不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維...
梵網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1、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文...
您是尊貴的佛陀,為何也會衰老生病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陀以後,觀察到佛陀身體有些不舒服...
【推薦】
無情物也有佛性嗎
有情眾生有佛性,但草木石頭等屬無情,是否具有佛性,歷來...
略論佛教的時空觀
人類對宇宙時空的思考與探索從未止步,眾說紛紜,可謂仁者...
歷代祖先和父母,需要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救度
藕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祖師,他很長的時間都是住在九華山,...
經律關於持戒的讚歎合集
1、《遺教經》: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
五方便念佛門
隋朝天台智者大師有《五方便念佛門》一文,其介紹念佛門的...
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
如鏡中見其面像,菩薩觀眾生為若此,鏡中見其面像,就是照...
禮佛拜佛時應該如何觀想
禮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們在禮敬諸佛菩...
八宗共祖 千部論主
龍樹菩薩生於印度,是漢傳佛教禪宗、淨土宗、天台宗、華嚴...
老來無三昧
我說幾句話。我是說過,年輕人發心修行是容易一點,但是這...
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所以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又《法鼓經》說:若人臨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
六親眷屬指的是哪些人
我們在修學佛法時,常將自己的功德迴向他人,而迴向的對像...
三寶弟子的信仰守則
一、敬佛 (一)堅信佛陀為無上圓滿正覺,畢生以佛為師,...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問: 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對佛源老和尚臨終的功夫特別讚歎
我親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幾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老和...
沒有永遠的親人,也沒有永遠的仇人
《梁皇寶懺》中說:仇人皆從親人而來。這確實是很有智慧的...
出家人持金錢戒會障礙財佈施嗎
《解深密經》中,觀音菩薩請問佛:菩薩修行時,有幾種所應...
現代居士學佛多年,為何沒得到佛法的利益
現代居士信仰的淡化,雖然學佛多年,卻沒得到佛法的利益,...
《在家菩薩戒淺說》之不說四眾過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初學者怎樣保持道心不退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
畏懼三途之苦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懼三途之苦。經上常常講:失人身者如大地...
「生」有什麼苦呢?怎麼叫做「生」呢
我們一般說生苦,生有什麼苦呢?怎麼叫做生呢?拿人來說,...
阿賴耶識種子具六義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
懺悔應具足十心
我們要懺悔業障,必須生起十種善心,從後翻破之,以為對治...
淨土念佛與天台止觀相成
佛法自漢流入震旦,前後所明,共為十大宗,欲求其洞徹了達...
萬法皆空為何還要常行供養
【原文】 問曰:華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與毀,交報在何...
釋教三字經
(按:本文為明朝吹萬老人所著《釋教三字經》,經印光大師...
可以自己在網絡上受戒嗎
問: 請問在網絡前可以受戒嗎?哪些戒可以在網絡上受?看...
三皈依時應該要這樣觀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這麼觀想: 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界...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問: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師答: ...
蕅益大師:止觀十二事箴
法無去來。妄情徒撓。了行非行。大拙至巧。(行) 中立不...
自修佛十力
自修佛十力,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境界,現在菩薩發無上菩提...
在家菩薩戒的精神所在
問: 請大略地重點解說在家居士菩薩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
這世界最初是怎麼開始的
問: 弟子有個問題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就是六道...
四種食
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要有營養,這個生命才能夠住持下去、相...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會好轉
行忍辱慈,護彼我故; 怎麼叫做忍辱慈呢?護彼我故,就是...
不是遺傳,這是共業,就是自作自受
這個無明呢,就是微細的愚癡,微細的愚癡就是對於一切世間...
發財重要還是修學聖道重要呢
問: 現代人生活忙碌,有時覺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餘而力...
父母過世為他們立牌位有用嗎
問: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有一次我們討論到我父母過世...
六度波羅蜜令眾生遠離一切苦惱得大自在
這個檀波羅蜜,就是佈施,佈施將來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貴、...
你的遭遇就是你的思想行為的結果
斷天人貧,這個斷天人貧呢,你做種種的惡事,做這五逆十惡...
學佛人必須遠離這五種不正見
經典裡面所開示的五種不正見,這五種不正見就是凡夫和外道...
義淨大師臨終遺言,寫盡了一生的追求與信念
太極元年(712),義淨大師七十八歲高齡,身體出現了病...
漸漸從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為同參道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
達摩大師:息諍論
夫法身至寂,近遠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測。虛融妙體,凡...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剛才...
在家人如何體驗出家生活
我們都敬佩出家師父能夠放下萬緣,捨家離欲,出家修行。《...
怡山然禪師《禮佛發願文》
歸命十方調御師,演揚清淨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脫僧,願賜慈...
達摩大師:禪觀七門
問曰:何名禪定? 答曰:禪為亂心不起,無動無念為禪定。...
藥王菩薩——施予眾生良藥,救治身心病
農曆四月廿八是藥王菩薩的聖誕。藥王菩薩是極樂世界阿彌陀...
這「四勿」是遠離邪淫外緣的好方法
我們先舉個例子,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遠離邪淫的外緣。孔...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養分...
十二光佛度眾生,一句洪名攝十二光
阿彌陀佛又稱為十二光如來,其光明威神,欲廣嘆述,雖佛亦...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感受清涼智慧【圖】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一起感受清涼智慧...
狗子為何沒有佛性
過去趙州老人,有人來問他說:狗子有沒有佛性呢? 趙州老...
看破生死無非三件事
談到死亡的問題,每個人都很憂愁、很恐懼。關於死亡,我們...
妄想如頑猴野馬一樣,該如何調伏
講了不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我看有些人就沒有用心去聽...
培植福德的十種方法
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
《華嚴經》中的十種善知識
我們學習佛法,經常會聽到善知識這個詞。對其含義,每個人...
【推薦】
大行無邊際的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語音多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或邲輸跋陀,亦譯遍吉...
宗門下言心意識,就是心知起念、分別一切
根、塵、識俱遣,心、意、識全忘;十方坐斷,不通聖、凡。...
省庵大師:念佛著魔辯
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已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
供僧功德殊勝,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
《盂蘭盆經》 云:若能以飯食、臥具、 醫藥,供養十方僧...
發心應學二事
發心應學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學智慧,莫若讀...
工夫現前,到底是個什麼境界
工夫的程式大概有三種:第一極生,第二極熟,第三非凡、非...
妙境法師:四護法門
經論中有法門名為四護:一、命護 二、力護 三、心護 四...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間做馬駒
把眼睛收起來!眼睛像老鼠一樣骨碌骨碌轉地,只管跑到外面...
佛友間討論佛法,說錯了是謗佛謗法謗僧嗎
問: 佛友之間討論佛法的時候,說錯了話是否就是謗佛謗法...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華嚴經》裡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這...
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修學佛法
問: 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修學佛法? 傳印長老答: 不論...
【推薦】
淨業的十種信心
徹悟禪師的淨業十種信心,是從信心上講的,這十種信心非常...
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定蒙彌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
想把佛號念好,不是個容易的事啊
我們在這個道場打這個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麼這個修行呢...
輕視傲慢出家師父就是招罪損福,不可不慎
我們不要輕慢出家師父,人家過去栽培多少善根福德才能出家...
知見不正,縱修得十萬歲壽命,還不如不修
佛的正法難遇。我們業障重的苦惱眾生,雖有善根感受這一個...
佈施滿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經》云:有善男女,佈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仗他...
人生哪有來日方長,時時刻刻是無常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現在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人生一切如...
疑者,於諸諦理,猶豫為性
四煩惱六者:疑者,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
破妄說災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宗,自行化他為用...
為什麼惡業眾生臨終十念也能往生
問:眾生長久以來,造了無量的惡業。這一輩子如果沒有遇到...
聞鐘聲,苦痛止
【疏】《阿含經》云:聞聲止苦者,凡業有定與不定,故苦有...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一回...
皈依時聽不懂能成就皈依嗎
【疏文】 《多論》云:受三歸者,先稱法,後稱佛者,不成...
住持正法,以戒為尊
原文 夫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導,實三寶之舟航...
出家眾以修慧為主,在家眾以培福為先
【原文 道俗二眾,福智別修。理須識其分齊,別知其通局。...
口雖說空,行在有中
【疏】罪從緣生,生便有業。招集增漏,偏非道務。今冒染大...
僧團如何和合共住
【原文】 《智論》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賢聖說法...
內心裝自己少一點
內心裝自己少一點 現代人非常強調自我尊嚴,並且很多人對...
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原文】 《淨住子》 說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父母...
六念法
【記】 六念,且制清晨,實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著著,...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
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
預前若打不徹,臘月三十日到來,管取爾熱亂。有般外道,才...
吃飯寧早不晚是持護法
出家時節,知何不須?然於一食,日別常法。但用步晷一法,...
仰信三寶,自感僧福
佛在人專,故又行實;末代人濫,形服為上。外生物信,於諸...
若不觀心,略有十過
若不觀心內證,法、律、禪師等,各有十種過患。如《像法決...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緣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
心一定下來,那個舒服是難以言表的
現在講講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來找我,她說她在念佛時,...
在家眾可否在寺院用齋
【原文】: 俗人本非應齋食者。然須借問,能齋與食;不能...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若你那麼想,改變它!穩定地修...
淨業修持的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十二祖,大師早年參禪得悟,歸心淨土後,...
往生則必證不退轉
問:前面提到博地凡夫,只要得生淨土,便可位登不退,我想...
當念佛間斷之時,有三種痛加鞭策的方法
問:修念佛法門,貴在念念相續不間斷,我也很想能達到這種...
12張《華嚴經》經文壁紙,帶您一窺華嚴之美
在漢傳佛教經典中,《華嚴經》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與《般...
洗滌心垢、轉凡成聖
所謂:心造諸如來,應作如是觀!我們念佛就是造如來;念經...
懺雲老和尚談自己50年過午不食的體驗
已經吃素的人呢?我看他們現在好多人練習日中一食,我們先...
此至一門是最為玄妙,惟有初心者難找下手處
溈山祖師曾說 :此至一門是最為玄妙。惟有初心者難找下手...
居士團體可以稱為「六合敬僧團」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
十念念佛以及迴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有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觀像念佛的...
修無漏功德,作無相之福
我在國清寺時,每年到了冬天的十二月,都要舉辦兩個靜七。...
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
佛說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擁有了嗎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見解...
在活物上做活計,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計
我們的屋宅、田園、牛羊、轎車、甚至桌椅、器皿、衣服等物...
十種方法教你遠離睡眠昏沉
睡眠是修行人非常大的障礙,睡不著我們會焦慮,覺得身體不...
「戒」的三種名稱與四種意義
(道海律師這一篇講解戒律的文章,初學佛者讀起來可能會覺...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沒有斷除淫慾,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問:如今想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修什麼行,種什麼...
這一生啊,就這樣下去,完了
出於叢林,入於古剎,從這個禪堂出來到那個禪堂去,一進禪...
維則大師《淨土或問》白話文
元師子林天如維則述 五濁佛子釋法宣淺譯 天如老人,正當...
為什麼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後能證得不退轉
【原文】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三毒等常起,雲...
不偷盜得十種功德
《佛說十善業道經》云: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
師徒的相攝之法
【原文】 《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弟子事師有五事:一、當...
天台宗的基本架構
天台宗創立於陳、隋之交,興盛於唐、宋之際,是漢傳佛教史...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壇經》懺悔品中,六祖首先開示:善知識,此事須從...
禪宗看話頭的用功方法
禪宗的法門呢?我略講兩句就好了。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看話...
四念處觀
四念處觀就是一種般若智慧。有的人講小乘沒有般若;小乘的...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門之精要
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為解粘去縛之第一法門...
徹底死絕「偷心」,了脫生死才有指望
在這條漫長、艱辛的修學路上,有時候往往雖經別人提醒,仍...
未證謂證,未得謂得,大妄語成阿鼻地獄
宗門下的人,不亂開一個口;假使說錯一句話,就要喪身、失...
心地一明萬法明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能夠...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
有哪些念頭會失去三皈依體呢
問: 我們有哪些念頭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後,為...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放身心靜片時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放身心靜片時,我們這人活不了好久唉!...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過去了
這個打警策是考驗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過了,你...
鈍根眾生先培福
【原文】 《十輪經》云:若有鈍根眾生,為欲發起善根因緣...
死的時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我現在急死了,佛教裡沒有人。雖有...
喜貪美色美味,當修如是觀法
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智者...
修廟不是和尚的事兒
北宋年間,大慧宗杲禪師提倡參念佛是誰,為什麼呢?念佛的...
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問: 聽說經典、佛像不可以燒,請問已舊或者已損壞的佛像...
養成凡事盡心盡力、努力以赴的認真態度
記得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那時環境衛生比較差,常有衛生...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修行用功辦道的人,你不論修持哪一個法門,首先就要講求發...
拜懺之精神與正確態度
懺儀在佛門裡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儀式。以修行的階次...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問: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出...
共30頁
第1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夢參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鳩摩羅什
普賢行願品
忍辱
佛法入門
皈依
仁清法師
四十八大願
靜波法師
善導大師
戒邪淫
懺悔法門
法語系列
普門品
蓮池大師
供佛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