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妙境法師  2025/0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這是第四科,「明離三惡道超二乘漸住佛道遠離衰病」。這一段文說到「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聞」,就是學習;又能夠不斷地溫習,就是「受持」。「讀誦、正憶念」,「正憶念」是包括修止觀在內;又能夠為他人演說。能夠這樣地學習摩訶般若波羅蜜,有什麼功德呢?「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也能夠有這種功德。下面又加以解釋。

「何以故?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就是前面「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這個人的修學般若法門已經進步到不退轉地的程度。我昨天曾經解釋,就是分兩個階級:第一個階級就是暖、頂、忍、世第一,達到忍的程度。就是修止觀的時候,他的奢摩他和毘缽舍那能夠調伏貪、瞋、癡、我我所的煩惱,能達到這個程度,就不退轉了。若是你雖然肯靜坐,肯學習奢摩他、又學習毘缽舍那,也是有成就的,但是還沒能達到調伏煩惱的程度。就是你這樣用功的時候,煩惱還會現起來。那麼,煩惱現起來之後,你能夠覺悟這件事,立刻地提起正念來調伏這個貪瞋癡,不完全令你滿意的,不能完全調伏的,那就不是阿惟越致地,就不是那個不退轉的境界。

現在說不退轉呢,到忍位。忍位的時候呢,就是你自己在靜坐的時候,能奢摩他、毘缽舍那這樣修行的時候,心裡沒有煩惱。說我不靜坐,到外邊去的時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也沒有煩惱,能達到這個程度,那就叫做不退轉,是這樣意思。

那麼,這是我們學習般若法門很明白的一個經驗的事情,因為這是自己完全明白的,我現在心裡有沒有煩惱?這是很明白的事情。從這裡可以檢驗出來,我是不是阿惟越致地?這樣的檢查呢,還知道一件事,還應該知道自己不是聖人,不是,還沒有到聖人的程度。若從這個地方,暖、頂、忍,到了忍位,從忍位到世第一,再進一步到無生法忍的時候,這時候是聖人了。我昨天也說過了,如果是利根人,你自己知道,我現在是得聖道了;鈍根人呢,就差一點,就還不太明白。不太明白,但是因為你有這樣的努力,佛菩薩會來同你通消息,那麼也會來印證你現在得無生法忍了。這是學習般若法門的一個次第,其中的一個境界。

下面這句話,「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這又是一樣功德。這樣功德呢,我們應該是感覺到特別地重要:能令我沒有病痛!你看,這件事很重要喔!令我沒有病痛這件事,就是還是前面的這一段文,「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就是這樣的,你這樣用功修行,你就能夠遠離一切的苦惱衰病。這個「衰病」,就是苦惱。但是這個地方呢,可以做兩種解釋:一種解釋就是有病痛的時候,這個病,各式各樣的病痛來了,來了的時候,當然有病痛,就算是蚊子叮一下吧,也不舒服;或者更重的病痛來了,你能夠你這一念明瞭性的心,不在這裡取著,不取著這件事。

這件事,這樣講本來應該就是說明白了,不過再解釋一下。就是在這裡,你修止觀,修止觀的時候,就使令你這一念明瞭性的心,不停留在這裡,不停留在衰病、苦惱衰病這裡,就能夠向於第一義諦那裡去了。這個向於第一義諦的時候,你內心裡面對於這個苦惱衰病不感覺,就不感覺,那就叫做「遠離一切苦惱衰病」。這件事,如果你肯這樣子正憶念,「受持、讀誦、正憶念」的話呢,也是很明白的一件事,就會感覺到這裡。有苦惱的時候,有衰病的苦惱的時候,你心裡就沒有衰病苦惱;是有衰病苦惱,但是你能做如是觀的時候呢,心裡就不感覺有衰病苦惱,這叫做「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若是這件事呢,也是有感覺,有什麼感覺?譬如說我們受持、讀誦、正憶念般若波羅蜜,我們的功夫沒有到達那個程度,你也做如是觀,也是正憶念,但是衰病苦惱不能遠離,你不能遠離苦惱衰病,不能。但是,你那個止觀的力量強了的時候呢,就是遠離了。就是有苦惱衰病的時候,但是你在修這奢摩他、毘缽舍那的時候,就不感覺有這件事。這就看出來,你的正憶念的這個止觀的力量深淺,看出來這件事。

我昨天、前天也說了,這個毘缽舍那的觀和奢摩他的寂靜住,都有深淺的,所以在這個地方有不同的感覺,這是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呢,就是有苦惱衰病,但是經過你一個時期的「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經過一個時期,苦惱衰病沒有了,就是身體是恢復健康,這件事。那麼,可以做這兩種解釋。這就是你的止觀的力量是更強了,更強的時候會有這件事。其中有個差別呢,你這樣用功修行,這件事還是出現的,苦惱衰病這件事還是出現,還是出現這件事。但是經過你的正憶念的止觀的功夫呢,就把它驅逐了,所以就沒有苦惱衰病,就沒有這件事。

我們從佛在世的時候,這些阿羅漢,那些在《阿含經》裡面的記錄上看出來,阿羅漢也有病,也有病這件事,病得還是很重的。有一次,看見這個舍利弗尊者有病了;病了,佛這時候在大眾裡說法的時候,他要去聽法,他若不用神通,他就不能動,所以要臥在床上,要他的弟子抬到佛邊去,有這件事。那麼這看出來,這些阿羅漢也有病痛,那麼這是大阿羅漢,是佛認可的大阿羅漢,不是自己說我是阿羅漢,不是那種情形。但是,以後就沒有看見有繼續的說明,但是我們可想而之,不久就好了,應該是這麼說。

「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前面是說你這樣修行,能夠成就阿惟越致地。那個第二句呢,還能夠遠離這些病痛,有這件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舍利品講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三類疾病的對治方法

疾病有三類:一是業障病,宿世的惡業;二是內傷,五臟...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離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如何修智慧、修般若這一塊是非常...

老母親學佛康復的故事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雖然五年前的一場劫難徹...

念佛人有病當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於淨土一法,未能認真修持。宜常與談說六道...

菩薩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

無念、無相、無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清明三問

對於清明節,不論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一...

用覺照力淨化內心的地獄種子

《地藏經》第五品經它揭示了地獄的各種相。下面我們來...

以死亡和衰敗做為禪修對像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適合修行的話,佛陀就不會叫我們出家...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師父說:你們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嗎? 就是回家孝...

韋馱菩薩的十大願

第一願:修菩薩道願 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

聖嚴法師:逆境也是無常的

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

生死業力凡夫如何才能發大願

問: 阿彌陀佛在因地裡廣發四十八大願時,已是大菩薩...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

據說蔥蒜能防癌,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問: 據說蔥蒜有防癌作用,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

愛恨親疏,這樣的愛是一種交易

對親友不能太執著 親朋好友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積聚,在即...

淨宗道場能否做佛事

經懺佛事是本末顛倒 凡是發揚佛德,在佛前舉行之儀式統...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

四十八大願——(第13願)佛壽命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四種無礙辯才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一日,世尊告訴諸比丘:有...

心裡裝什麼就會跟什麼結緣

1.心裡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的...

性格決定身體的健康

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馬丁...

【佛教詞典】二十二根三界分別

【二十二根三界分別】 p0041   俱舍論三卷十二頁云:...

【佛教詞典】呵責

(術語)治罰比丘七種法之一,於僧眾面前宣告呵責奪三...

【視頻】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演甫居士)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演甫居士)

【視頻】神秘的峨眉山

神秘的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