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這是第四科,「明離三惡道超二乘漸住佛道遠離衰病」。這一段文說到「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聞」,就是學習;又能夠不斷地溫習,就是「受持」。「讀誦、正憶念」,「正憶念」是包括修止觀在內;又能夠為他人演說。能夠這樣地學習摩訶般若波羅蜜,有什麼功德呢?「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也能夠有這種功德。下面又加以解釋。
「何以故?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就是前面「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這個人的修學般若法門已經進步到不退轉地的程度。我昨天曾經解釋,就是分兩個階級:第一個階級就是暖、頂、忍、世第一,達到忍的程度。就是修止觀的時候,他的奢摩他和毘缽舍那能夠調伏貪、瞋、癡、我我所的煩惱,能達到這個程度,就不退轉了。若是你雖然肯靜坐,肯學習奢摩他、又學習毘缽舍那,也是有成就的,但是還沒能達到調伏煩惱的程度。就是你這樣用功的時候,煩惱還會現起來。那麼,煩惱現起來之後,你能夠覺悟這件事,立刻地提起正念來調伏這個貪瞋癡,不完全令你滿意的,不能完全調伏的,那就不是阿惟越致地,就不是那個不退轉的境界。
現在說不退轉呢,到忍位。忍位的時候呢,就是你自己在靜坐的時候,能奢摩他、毘缽舍那這樣修行的時候,心裡沒有煩惱。說我不靜坐,到外邊去的時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也沒有煩惱,能達到這個程度,那就叫做不退轉,是這樣意思。
那麼,這是我們學習般若法門很明白的一個經驗的事情,因為這是自己完全明白的,我現在心裡有沒有煩惱?這是很明白的事情。從這裡可以檢驗出來,我是不是阿惟越致地?這樣的檢查呢,還知道一件事,還應該知道自己不是聖人,不是,還沒有到聖人的程度。若從這個地方,暖、頂、忍,到了忍位,從忍位到世第一,再進一步到無生法忍的時候,這時候是聖人了。我昨天也說過了,如果是利根人,你自己知道,我現在是得聖道了;鈍根人呢,就差一點,就還不太明白。不太明白,但是因為你有這樣的努力,佛菩薩會來同你通消息,那麼也會來印證你現在得無生法忍了。這是學習般若法門的一個次第,其中的一個境界。
下面這句話,「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這又是一樣功德。這樣功德呢,我們應該是感覺到特別地重要:能令我沒有病痛!你看,這件事很重要喔!令我沒有病痛這件事,就是還是前面的這一段文,「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就是這樣的,你這樣用功修行,你就能夠遠離一切的苦惱衰病。這個「衰病」,就是苦惱。但是這個地方呢,可以做兩種解釋:一種解釋就是有病痛的時候,這個病,各式各樣的病痛來了,來了的時候,當然有病痛,就算是蚊子叮一下吧,也不舒服;或者更重的病痛來了,你能夠你這一念明瞭性的心,不在這裡取著,不取著這件事。
這件事,這樣講本來應該就是說明白了,不過再解釋一下。就是在這裡,你修止觀,修止觀的時候,就使令你這一念明瞭性的心,不停留在這裡,不停留在衰病、苦惱衰病這裡,就能夠向於第一義諦那裡去了。這個向於第一義諦的時候,你內心裡面對於這個苦惱衰病不感覺,就不感覺,那就叫做「遠離一切苦惱衰病」。這件事,如果你肯這樣子正憶念,「受持、讀誦、正憶念」的話呢,也是很明白的一件事,就會感覺到這裡。有苦惱的時候,有衰病的苦惱的時候,你心裡就沒有衰病苦惱;是有衰病苦惱,但是你能做如是觀的時候呢,心裡就不感覺有衰病苦惱,這叫做「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若是這件事呢,也是有感覺,有什麼感覺?譬如說我們受持、讀誦、正憶念般若波羅蜜,我們的功夫沒有到達那個程度,你也做如是觀,也是正憶念,但是衰病苦惱不能遠離,你不能遠離苦惱衰病,不能。但是,你那個止觀的力量強了的時候呢,就是遠離了。就是有苦惱衰病的時候,但是你在修這奢摩他、毘缽舍那的時候,就不感覺有這件事。這就看出來,你的正憶念的這個止觀的力量深淺,看出來這件事。
我昨天、前天也說了,這個毘缽舍那的觀和奢摩他的寂靜住,都有深淺的,所以在這個地方有不同的感覺,這是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呢,就是有苦惱衰病,但是經過你一個時期的「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經過一個時期,苦惱衰病沒有了,就是身體是恢復健康,這件事。那麼,可以做這兩種解釋。這就是你的止觀的力量是更強了,更強的時候會有這件事。其中有個差別呢,你這樣用功修行,這件事還是出現的,苦惱衰病這件事還是出現,還是出現這件事。但是經過你的正憶念的止觀的功夫呢,就把它驅逐了,所以就沒有苦惱衰病,就沒有這件事。
我們從佛在世的時候,這些阿羅漢,那些在《阿含經》裡面的記錄上看出來,阿羅漢也有病,也有病這件事,病得還是很重的。有一次,看見這個舍利弗尊者有病了;病了,佛這時候在大眾裡說法的時候,他要去聽法,他若不用神通,他就不能動,所以要臥在床上,要他的弟子抬到佛邊去,有這件事。那麼這看出來,這些阿羅漢也有病痛,那麼這是大阿羅漢,是佛認可的大阿羅漢,不是自己說我是阿羅漢,不是那種情形。但是,以後就沒有看見有繼續的說明,但是我們可想而之,不久就好了,應該是這麼說。
「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前面是說你這樣修行,能夠成就阿惟越致地。那個第二句呢,還能夠遠離這些病痛,有這件事。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舍利品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