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出家人持金錢戒會障礙財佈施嗎

印專法師  2024/09/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出家人持金錢戒會障礙財佈施嗎

《解深密經》中,觀音菩薩請問佛:「菩薩修行時,有幾種所應學習的事?」佛為說六種波羅蜜,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菩薩依此六事修行,能越度生死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

其中第一個佈施度,是六度的基礎,屬於菩薩修行的福德資糧,《攝論》云:「佈施能破裂慳吝貧窮,及能引得廣大財位福德資糧。」

佈施又分三種:一者法施,二者財施,三者無畏施。《瑜珈師地論》云:「財施就是以上妙如法的財物而行惠施,可以調伏慳垢。」

作為受了聲聞戒和菩薩戒的行者,我們雖然發了趣向大乘的菩提心,但在成佛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還屬於薄地凡夫,因未斷見思二惑契證真如之理,所以對於六度的踐行,還停留在事相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六度中的佈施貫穿於各個方面,談起對於佈施的修持,最具爭議的就是持金錢戒和財施的關係了。

回想自己從做淨人到出家受戒學戒,道場對持金錢戒的要求非常嚴格,屬於「身無分文」的境況。但是初出家,發心熱切,又想做「菩薩」,看到別人去佈施、放生、印經、捐款做慈善等,很羨慕,卻礙於持金錢戒不能出資隨喜,覺得很沮喪,好像喪失了培福的機會。

如瑞法師知道我們的煩惱,特意為此開示:「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財施只能感得有漏的人天福報,法施可以感得無漏的智慧 。而且諸修福行中,持戒是第一,為什麼呢?因為持戒能令身口意清淨,從而感得最極無漏圓滿的福德。」

《經》云:「有善男女佈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類通情、非情境故也。

首先,持戒利益的眾生最為廣大。因為我們登壇受戒時,是緣一切有情無情上,發起的斷惡修善心。因發心廣,緣境多,所以每持一戒,都是在利益一切有情無情,在這無量無邊的境上源源不斷增長的善法,就像取之不盡的資源,每時每刻都在為持戒的人積功累德。而我們用財佈施,只能利益佈施當下面對的那個人,所得功德,與持戒相比,猶如螢火和日光。

其次,因為持戒可以令我們擁有的財物保持清淨。《智論》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故,使來世受不淨果,如牛羊豬狗,衣食粗惡。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

例如一個不持金錢戒的人,在受到豐厚供養時,容易生起貪求之心,久之則無有厭足,會想盡各種辦法去謀財,比如化緣、販賣、貿易、經懺等等,這些行為都屬於利求和惡求,如此得到的錢財叫做「不淨財」,去佈施時,得到的果也是不清淨的,會感召畜牲道中受生,或生人中為貧窮下賤者。如果能堅持持戒,則能斷除貪心,從而祛除一切求利之惡行,遠離受生三惡道的因,從而得成清淨佛道。

菩薩即使以三輪體空之心佈施,也是以持戒為基礎。菩薩所用是發菩提心的福德所召感的清淨之財,絕非惡求多求所得之不淨財,否則菩薩就不是發心而是造業了。

再次,從修行的根本來講,出家人的本分是求解脫。出家人偏重於持戒修慧,求斷惑證真,在家人屬於外護,偏重於佈施積福,得人天果報。出家人以戒定慧莊嚴自身,住持佛法,從而感化眾生,令其生起出離心和正見,就是最好的法佈施。

如果出家人也為了一文錢去終日忙碌,甚至玷污戒行,荒廢道業,就像戒律中被佛呵斥、貪得無厭的跋難陀釋子一樣,就成了本末倒置,這與在家的慈善者又有何區別呢?這樣所修也不能稱之為菩薩行。

師父告訴我們,金錢是有相的,多少都有花完的時候,但是持金錢戒的功德,是無相的,因為無相乃成其大,它可以讓我們心想事成——不論何時,只要需要修行的資生之具,就會有人幫我們置辦好,這個受益是長久相相續的,非財施能感得。

當我明白這層道理後,再也沒有為持金錢戒「不能行財施」而煩惱過。

菩薩行六度,從事六度上升到理六度,從財佈施到法佈施,都沒有離開持戒的本分事,因此持金錢戒不但不會障礙佈施,還會令佈施的果報變得上妙清淨圓滿無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釋迦牟尼佛有一段時間住在摩揭陀國首府王舍城中。當時...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

惡業不能靠佈施抵消,只有懺悔才能折損惡業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體會體會這個觀念:佛在世的時候...

佛預言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

世界冰王的財富故事

有兩個孩子從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製品,跑到野外去玩...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

供養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時,有一戶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僅和樂融融,...

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而出家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念佛是享受,念的時候就是極樂

我們今天大概從早上五點多鐘有幾位菩薩就在那裡練習。...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麼,...

聖嚴法師《工作不只是保住飯碗》

什麼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正確、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念呢?時...

【推薦】在生活中積累福報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會吸引十隻蝴蝶...

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

紅豆的營養

吃了半輩子紅豆,你知道紅豆都有啥營養嗎?有人用紅豆...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韋馱菩薩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來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

「怨恨惱怒煩」是疾病來源

清末明初的一個老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果你在心性裡面若...

平安就是輪迴對你最大的賞賜

森林當中有一隻獅子,野獸之王嘛;它去吃了一隻鹿、飽...

滿山的石頭抵不上一顆鑽石

佛教的因緣觀,所謂諸法因緣生,那麼這個觀念如果是套...

聖嚴法師《不住於相而行佈施》

不住於相,相的意思在《金剛經》中講得很清楚,即不住...

聖嚴法師:人生的意義是與人分享

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人的生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

醫生的處方

有一個病人到醫生處求診。醫生檢查後,開了一張處方箋...

【佛教詞典】聖寶藏神

(天名)有無量之財寶,饒益眾生,故名聖寶藏神。見聖...

【佛教詞典】思食能令現身安住

【思食能令現身安住】 p0853   俱舍論十卷十四頁云:...

【視頻】念佛蓮花放光攝心法(印光大師)

念佛蓮花放光攝心法(印光大師)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

慧律法師《楞嚴經》大綱(義貫目次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