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無我」的道理

妙境法師  2025/07/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法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無我」的道理

「說身無我」這個「無我」的道理,本經上也是常常提到,般若經裡邊也常提到,但是就是好像也不是太容易明白似的。我昨天也提過,如果不是學哲學的,似乎對於「我」並沒有深入的觀察,學習佛法的人那又不同一點。但是這件事在印度的外道,或者是在佛法的經論裡邊是常提到,尤其這個阿毗曇論(阿毗達磨論)裡邊也很明顯地說出來這件事。

昨天我說過,這個「我」,是在我們的色受想行識生命體裡邊,執著有一個常住、不變易、沒有生滅變化、有主宰性、有主宰作用的這麼一個「我」,叫做「我」。這樣的「我」,在佛法裡邊是不承認的,不承認有這麼一個「我」,說這個「我」是沒有生滅變化。我們佛法裡面講,是凡有為法都是有生滅變化的。那麼有我論者──執著有我的人,他認為我是常住、不生滅變化的。

那麼什麼是「我」呢?如果說我們的生命體是我,這就是不合道理了。我們的色受想行識的生命體是有生滅變化的,很明顯的由小孩子到老年這個生命體有變化,我們的受想行識精神作用也是有喜怒哀樂種種的變化的,那麼就不符合「我」的定義了,所以不能說它是我。

其次,說這個「我」有主宰的作用,說個白話,就是他想怎麼地就可以怎麼地,但是這個「我」的定義也是不符合的。因為我們這個生命體,譬如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和外邊的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的時候,有如意的事情、也有不如意的事情。如意的事情,我們希望它是常存在的,不要失掉,但是這件事辦不到,你不能說你想這樣就這樣的;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希望它不要發生,但是它就會發生的,也不能像你所想像那樣子──這就是沒有主宰的作用了,所以不能說色受想行識就是「我」。

如果說離開了色受想行識之外,另外有一個我,色受想行識它有生滅變化、沒有主宰的作用那不要緊,因為另外有一個我和它是別體的,不是一體的──那麼這樣說有我也是不合道理。因為我們平常的人,我們只認為色受想行識是我,沒有執着色受想行識之外有一個我的,沒有這樣執著的。所以那樣執著我,也不符合事實,也不合道理。

但是在《大智度論》和《瑜伽師地論》裡邊有進一步的觀察,否定這個色受想行識之外的我。執著有這樣的我的人是說,「我」在什麼地方存在呢?就在我們的色受想行識裡邊。它雖然不是色受想行識,但是它寄存在這裡,它居住在這裡,是我的窟宅,色受想行識是我居住的地方。那麼這樣講,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說這個「我」是常住不變化的,說我們的色受想行識有了事情的時候,有苦惱的事情來了、有歡樂的事情出現了,這個我是不是也受到影響呢?

說是它也隨之歡喜了、隨之苦惱了,那就是受到影響了,也就是有生滅變化了,那就不是常住不變的意思了。我們所有的人因為接觸到如意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本身經過觀察、思惟,就會發出來種種的活動──為了成就如意的事情,去做出來種種的行動,或者是善、或者是惡;或者是來消滅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發出來種種的惡的行動、或者是善的行動──因此我們就會造了很多生死的業力,會再感果報,再招感生命的果報。

如果說這個我不受苦樂的影響,它是不是也發出來善惡的活動呢?如果它不發善惡的行動,那麼它應該自然地得解脫了!因為它不造業,它心不被一切境界影響。這個我不受種種境界的影響,它也不造業,那麼它應該自然地得涅槃了,自然的這個生命結束了,就再沒有生死果報了,那麼自然地得解脫了,也不須要修行了。但是沒有這件事!從這個地方也看出來,沒有這麼一個「我」的,就是虛妄的執著了。

在《大智度論》裡面它有一段有一個不同的說法,說是這個有我論者他認為是有我的,說無我是不對的,怎麼知道呢?說是,我們這個生命體裡邊有一個明瞭性的心,這個心它能支配我們身體的行動去享受五欲樂,那麼另外有一個「我」來支配這個心,這樣子這個義才具足圓滿了。就像什麼呢?就像將軍他能指揮兵作戰,另外還有國王能夠去命令這個將軍。所以,應該是除了心以外,另外有一個我來支配這個心去活動。這是有我論者提出這樣的理論,提出這樣的理由,成立這個有我論。

那麼龍樹菩薩就否認它,龍樹菩薩說,如果有一個「我」支配自己的心去支配身體的活動享受五欲,應該再有第二個「我」來支配你那個第一個「我」才對;說是若有第二個「我」,也應該有第三個「我」;那麼這樣講,就是無窮無盡的了!外道說沒有這麼多的我,只有一個。龍樹菩薩說,若只有一個,也可以不用這個「我」,只有一個心來支配這個身體的活動去享受五欲。

我提出一個問題問你,這個「我」支配這個心,由心支配身體的活動;如果離開了心另外有這個我的話,這個「我」本身有沒有知覺性?有沒有這個明瞭性?如果說它沒有明瞭性,它怎麼去支配心呢?如果說它有明瞭性,又何必心呢?何必還須要心,它就直接去支配這個身體活動好了嘛!所以這可以知道根本沒有我,只是有這個心去支配身體的活動的。那麼龍樹菩薩這樣解釋,就把這一段文就結束了。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人這個第六意根太深奧了,外道的智慧不夠,所以生出來邪知邪見,認為另外有一個我。其實只是人的第六意識,這微細的意識就是第六意根了,另外是沒有我的!

那麼這個地方,佛法為什麼特別強調這個「無我」的道理?因為我們凡夫有我的執著的話,這就是私心的一個根源,有了我就要保護這個我;對我有利的,我就生歡喜心、生貪心,也會引起種種的善惡的行動;對我無利的,我就忿怒了,也會引起種種的業力、活動;因為這樣關係,我們這個生死的流轉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

如果一個人無我的話,人的私心就沒有了,那麼他的貪煩惱、愛煩惱、種種的煩惱都會逐漸地休止下來、停下來了;沒有煩惱了、也沒有我見了,在佛法裡面說就是聖人了!就是得無生法忍了的菩薩了!所以這個有我、無我,在佛法裡面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的教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

淨界法師:修淨土的人不要想著你造的善業

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空有雙照,悲智雙運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業果叫作有相行...

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提心呢

我問大家,菩薩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用情執的心攀緣阿彌陀佛對嗎

問: 頂禮法師!輪迴中的眾生,都有一顆多情的心。我們...

為對方處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執著

問: 如果對別人的事,覺得對方處理不善而為之惋惜,...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今天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不避艱辛的插秧,為了何...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註

往生論註...

臨終時老實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念佛的人...

持名念佛一法,事則至簡至易,理則至深至妙

釋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諸法,皆為徹底解除吾人生死大...

十念念佛以及迴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有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觀像念...

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一、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省庵大師(1686-1734)清朝時著...

把功德迴向給眾生,我吃虧了嗎

眾生和諸佛,誰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裡要舉行大的法會...

菩薩的兩大根本——誓願力跟觀照力

從這樣一個萬法唯識的道理,菩薩生起了兩種的功德力:...

佛陀開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

戒法的功能

《業疏》云: 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學佛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推薦】三界這一關跳出去,後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為什麼說要往生淨土呢? 前面我們只講到念佛能夠破除障...

寬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

美國學者房龍,專門寫過一本《寬容》。但是不寬容的人...

出家人為什麼要光頭

有位年輕的朋友問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某人看破紅塵,...

廬山東林寺晝夜經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歸安養

2018年8月12日,東林寺每月一次的晝夜經行如期舉行。下...

出家感悟: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糾結於是該成家立業,還是出...

以心的力量來化解與改善

曾經聽聞一則故事:有二人去醫院拿檢查報告,原本,某...

最嚴重的顛倒就是「常見」

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

【佛教詞典】圓融門行布門

合稱為圓融行布。乃華嚴宗之教義。從菩薩至佛果之修行...

【佛教詞典】西山住部

梵名 Apara-?aila,巴利名 Apara-seliya。音譯阿羅說部...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建立信心》

大安法師《如何建立信心》

【視頻】妙境法師《狗怕被搶骨頭的譬喻》

妙境法師《狗怕被搶骨頭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