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省庵大師  2024/04/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仗他力,所以蒙佛護念,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省庵大師答道:「不是這樣的。參禪與念佛,論其難易,固然有自力、他力之分。但如果論魔事,二者都不可避免。」

又問:「請問著魔是什麼原因?」

省庵大師說:著魔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沒有弄通教理,二是沒有遇到善友,三是自己沒有回觀覺察。現在人們要去千里之路,如果不按照地圖,又沒人引導,又不知道前面的道路哪裡暢通無阻,哪裡是死胡同,冒然而進,我可斷言他難免誤入歧途。參禪與念佛,就好比行路。經教好比地圖,善友好比導遊,覺察之心如知道路之通塞。禪淨雖然是兩條修行之路,夷險不同,但行人都難免會走錯路。

暫且不說參禪,僅以念佛為例。有的人討厭修平常心而喜歡追求神通,有的人不走直路而喜歡走彎路,有的人既喜歡追求神通,又喜歡走彎路,在兩條道路上都會摔跤。有的人才走到路的中途,卻以為已經到家了;才走到山腳下,卻以為攀上了高山。像這樣的錯誤,數不勝數。其中的原因,都是沒有弄通教理啊。

念佛法門,極圓極頓,最易最難。僅以《阿彌陀經》中的‘一心不亂’四字為例,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現在初發心的人,有的暫得輕安,便說自己已念至‘事一心不亂’。有的初開淺解,又說自己已經念到了‘理一心不亂’。有的念佛時粗念雖不生,但細念尚存。有的念佛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速求取證。不知道善巧方便,急欲捨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魔鬼因此得其便利,於是進入此人身體,使念佛者發瘋發狂而毫無覺察。這些都是沒有遇到善知識所造成的過錯。

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然而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乾,無處不有。所以,見地高則我見也高,工夫進則我見也進。如果不時時檢點,刻刻注意,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所以學人如果心不謙虛,則自不覺察。因不覺察,則我見增長。少有所得,便生憍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這些都是自己不回觀覺察的過錯啊。

又問:參禪須近明師,如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只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念佛還有依靠善友與經教呢?

省庵大師答道:這是什麼人說的?世人學習彫蟲小技,尚且不可無師,何況念佛是出離生死的要門,如果沒有善友與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觀無量壽佛經》中的下三品,都是臨終時得到了善知識的開導,所以行人才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上、中品則不必說了。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你不看經教,怎麼知道淨土法門而產生念佛的信心呢?

又問:如果因看經教而知念佛,則《阿彌陀經》一經就足夠了,為什麼要看那麼多的經典呢?

省庵大師答道:上根之人可以只看一部《阿彌陀經》,中、下根人,則須遍閱淨土諸書,充分認識信、行、願三資糧的重要性。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這樣就差不多可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以日益增進。否則即使不著魔,最終也會成為增上慢人,一念不覺,便成淪墜,其(不看經教的)弊端豈可言說!

又問:修行人心既然念佛,佛豈有不護念修行人的道理?如蒙佛護念,怎會著魔?

省庵大師說:念佛人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亂,則諸佛護念,真實不虛。如果沒有念到一心不亂,卻錯把輕安視為禪定,把淺解誤認為是深悟,隨有所得,生增上慢,這就是咎由自取,而不能怪罪於佛不護念。所以我說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最為重要,一刻也不可暫離。如果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則生。畢生工夫,一朝喪失,這難道不可怕嗎!

《淨土文》中說:‘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在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在於佛者,非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在於我者,怎可不自勉呢?如果臨終一念顛倒,不但三輩九品不生,反而難免墮入三惡道。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所以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友,也不可一念生顛倒心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省庵大師文章列表

忽於中夜,遙見遠方街巷親族眷屬,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辛九,逼心飛出夜見遠方。 這個逼心,就是說那個止觀的...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捨,而...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

乘願再來是化身還是胎生

問: 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

略論淨土欣厭行

智者大師,示現陳隋之際,開創中國天台宗,提倡歸向淨...

極樂世界之美

在這個世界上 ,恐怕沒有一個人不願享受幸福安樂,也...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為什麼會有蚯蚓這類含蠢蠕動的濕生眾生

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

無量劫來都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

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極樂世界的阿羅漢

我們學習淨土教法,你必須要了解佛為娑婆世界眾生所設...

為別人服務就是最大的利潤

泡茶用的電磁爐壞了,我拿去原來購買的小店修理。 有...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

觀心無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我們的心在哪裡,...

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去懺悔業障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業生死凡夫。蓮池大師...

別小看為動物畜牲念一句咒語的功德

我們為它們誦經持咒,令它們得聞佛號及佛咒,在心識中...

如夢如幻的修學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修學。怎麼說呢...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

問: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 慧律法師答: 你就記得,佛...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虛妄的

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個父親因長期失業,家庭壓力過大,情緒失控,用滾燙...

不要急於求心念一下子能清淨

從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反省自己的心:當我和他人...

【推薦】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

午睡要注意的事項

中午睡上1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

【佛教詞典】無垢女

(人名)經中有數無垢女,一為維摩居士妻之名。見月上...

【佛教詞典】香入

梵語 gandhāyatana。十二入之一,十二處之一。又作香...

【視頻】妙境法師《大象性格的改變》

妙境法師《大象性格的改變》

【視頻】妙境法師《增長智慧減少過失》

妙境法師《增長智慧減少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