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酤酒戒

演蓮法師  2025/05/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酤酒戒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六重。」

在家菩薩戒的第六條重戒是不得酤酒。酤酒,即賣酒。如辦酒廠,開酒吧、酒店一類。在家居士受了菩薩優婆塞戒後,若為營生開食雜店等,絕不可以賣酒;若是辦酒廠,開酒吧、酒店之類,那就更要改行了。為什麼不可以賣酒?據《大智度論》中舉飲酒有三十五種過失(注①)。這裡只簡單地舉三條不能賣酒的理由。

一、成他惡業故。因為酒裡面含有酒精成分,飲了能刺激人的神經,使人神智糊塗。酒醉之後,無論什麼罪惡都有可能做出來。一人酒醉,一人肇事;多人酒醉,多人肇事。酒賣得越多,出的事故也就越多。所以罪業也就越大。

二、失他善行故。因為飲酒過度,必致身心疲憊,該做的事提不起精神去做。放逸懈怠,應生善不生,已生善皆滅。

三、損害他故。我在八一年曾看過一則有關飲酒的報道,感到十分震驚,當時就便記錄下來,想借此勸告好飲酒的朋友。

據意大利統計,該國每年死於肝硬化的兩萬人中,有40%以上是酗酒造成的。從1971年到1980年的9年中,有94500人死於由酒精引起的疾病。酒後開車造成的大小交通事故達56000起,有31000人因車禍喪生。因過量飲酒導致精神分裂乃至神經機能衰竭而死亡者達4500多人。1750人因醉酒而自殺。有關離婚案中起因於酗酒者比其他原因多ll倍。25%的虐待兒童罪和55%的亂 倫罪都是因酗酒引起的。又據日本厚生省同年八月公佈:估計日本全國已有2200000人需要治療的酒精中毒者。因嗜酒過度造成的酒精性肝炎患者,約有400000人。

單就這些數字看就已經夠嚇人了,其它因醉酒而引起兇殺等的犯罪案件以及因醉酒而發生的意外事故,尚未見詳細報道。我國人口眾多,平常會飲酒的人不在少數,因飲酒而導致種種不幸的事時有所聞。單從最近幾年在各地所發生的假酒案,就有不少人死於酒精中毒。這些悲劇當然都與賣酒脫不了關係。

經文:「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

這句經文是說受過優婆塞戒之後,即使為著保住自己的身命,也不可以作賣酒的生意。其實這條戒並不難持。因為除了不賣酒,還有很多事業可以營生,決不會因為不賣酒就會危及自己的身命。就算不賣酒真的就會危及自己的身命,但想到賣酒與人,害人不淺,罪過極大,菩薩也是決不肯去為的。

「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六重。」

若優婆塞受戒之後,仍要賣酒,具六個條件即為破戒。

一、是酒。包括其它飲後能令人迷醉的飲料。

二、酒想。自己知道是酒。

三、酤意。即為希求得利而賣酒。

四、受得值。即接受價值。

五、授與酒。即授給對方酒。

六、前人領。對方接酒,便為結犯。

或許有人要問:酤酒一事,資生之業,自己不貪不飲,為什麼結為重戒?若貪飲酒,斷智慧種,為愚癡人,何故反輕?

答:這是因為菩薩凡事以利他為前提。飲酒但自迷惑;賣酒與人,迷惑一切,會給眾生造成嚴重損害,所以結為重戒。

此中第四,即使不受價錢,以酒送人,也一樣結犯。

但若雖似酒色酒香,而無酒味,飲不醉人,不犯。又藥酒為治病救人故,雖亦希利,與人無損,酤者無犯。

酤酒果報,如經中云:「酒河地獄,是釀酒家罪;酒池地獄,是酤酒家罪;灌口地獄,是飲酒人罪。」 是知酤酒雖得世間薄利,卻失去學佛大利;且將來還要受酒河、酒池地獄的苦報,試問有誰願意做這大虧本的生意?

以上優婆塞六條重戒大略就說到這裡。下面一段經文是結重起輕。

「善男子!若受如是優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毀犯,則能獲得如是戒果。善男子!優婆塞戒,名為瓔珞,名為莊嚴,其香微妙,熏無邊界,遮不善法,為善法律,即是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髮是心尚得如是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這一段經文是勸勵讚歎持戒的功德。意思是說善男子善女人,若是受了這菩薩優婆塞戒,能至心行持,不使所受的戒有所毀犯,就能獲得像下面所舉的這許多戒果。戒果,即由持戒所得的成果。

佛告訴善男子善女人說:「優婆塞戒,名為瓔珞。」 瓔珞是由珠寶等編綴而成的裝飾品,印度一般王公貴人佩戴在身上,代表尊貴的意思。以此比喻受了優婆塞戒的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淨持優婆塞戒,便是世間最尊貴的人。

「名為莊嚴。」 莊嚴是美好、偉大、崇高的意思。經中常就佛菩薩於因位時發大誓願,為利益眾生不惜身命,積功累德以嚴飾其身,稱之為莊嚴。在這裡是說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淨持優婆塞戒,就能完成其美好莊嚴的人生。

「其香微妙,熏無邊界。」 香,指好的名聲,如留香百世。意謂能淨持戒,則好名聲遠聞無邊法界,留芳千古;若是犯戒破戒,則惡名昭彰,遺臭萬年。

「遮不善法,為善法律。」 即持此優婆塞戒,能遮止種種不善的行為;能自覺主動地去做種種應該做的善事好事。

「即是無上妙寶之藏。」 因為此菩薩戒廣具一切功德法財,故如同寶藏。凡一切諸佛,無不以此戒為本源,一切菩薩萬行莊嚴,亦無不以此戒為根本。所以能持淨戒,即能出生無上菩提妙寶。

「上族種姓」,指當時印度四種社會階級中居地位最高上的族姓。就十法界言,佛菩薩才是上族種姓。喻能持淨戒,受人尊重,即為上族種姓。

「大寂靜處」,離煩惱苦患叫做寂,得安樂自在稱為靜。能持淨戒,則能斷除一切煩惱苦患,得大安樂自在。

「是甘露味」,甘露是不死之藥。喻能持淨戒,則如飲甘露法味,由此而證法身常德。

「生善法地」,善法地謂諸佛國土,能持菩薩淨戒,則諸佛國土隨意往生。

「直髮是心,尚得如是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謂優婆塞優婆夷受戒之後,只要能直髮此持戒的心,尚且能獲得像上面所說的許許多多功德利益,何況更能把戒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一心受持而不毀犯呢?這裡所說的一心受持,即是把持戒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去看待。而且非常認真地去行持,如經中所說「乃至小罪,雖為身命,尚不毀犯。」 這樣才算是一心行持。決不是像有些人,到這裡掛名受戒,湊湊熱鬧,一出戒堂,過不了多久,便把所有戒法都丟得乾乾淨淨,更何談得上一心行持。我相信在座的諸位菩薩,是一定不會這樣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受戒後在心中會產生什麼效果

我們受了戒以後,內心當中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內...

菩薩十八根本戒之謗棄大乘

《集頌》:誹謗大乘菩薩藏,背捨佛說深廣法。說像似法...

窮小鬼與富大鬼

有個小鬼,是個新鬼,窮得叮噹響。 有個大鬼,已經做...

開願法師:念經需要持五戒嗎

問: 請教師父,誦經人是不是必須持五戒?有人說如果...

不開口的真相

過去有一個年輕人,陪著新婚的妻子回鄉下娘家探親。時...

一般人死後為何還願意來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樂,理論上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得不償失,...

星雲大師《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各位貴賓、各位護法信徒: 禪堂是供給禪者參禪打坐的...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教如何解釋各種夢境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就會牽腸掛肚,想要找人來解...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

婚外情的六種結局

如果能夠早一點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結局,也許人世間的許...

有時解釋,反而會增添煩惱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著為自己解釋語言雖十分通俗,但...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學,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

七種美德讓你成為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

【佛學漫畫】釋迦太子八相成道

釋迦太子八相成道...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後來到這個地方,...

道證法師:念佛人唯一的障礙

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佛陀的慈悲開了很多很多的...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

大悲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歎,功德威...

氣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麼道理

有人曾問我:佛教可以通過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觀音菩薩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但以度生...

【佛教詞典】速慧

【速慧】 p1036 瑜伽八十三卷五頁云:言速慧者:慧無滯...

【佛教詞典】觀軍戒勸持

子題:刀兵劫、持不殺戒免逢刀兵劫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

【視頻】大安法師《2019年十一佛七現場答疑》音頻

大安法師《2019年十一佛七現場答疑》音頻

【視頻】佛度有緣人有聲書

佛度有緣人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