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道宣法師  2024/03/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捨五欲之深著,良由虛妄之俗可棄,真實之道應歸。是宜開廓遠意,除蕩鄙懷,不吝身財,護持正法。況僧食十方普同,彼取自分,理應隨喜。而人情忌狹,用心不等。或有閉門限礙客僧者,不亦蚩乎?鳴鐘本意,豈其然哉?出家舍著,尤不應爾。但以危脆之身,不能堅護正法;浮假之命,不肯遠通僧食。違諸佛之教,損檀越之福,傷一時眾情,塞十方僧路,傳謬後生,所敗遠矣。改前迷而復道,不亦善哉?(慳食獨啖,餓鬼之業,是謂大迷。)

或問:僧事有限,外客無窮。以有限之食,供無窮之僧,事必不立。

答曰:此乃鄙俗之淺度,瑣人之短懷;豈謂清智之深識,達士之高見?夫四輩之供養,三寶之福田,猶天地之生長,山海之受用,何有盡哉。故《佛藏經》言:當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所須者。如來白毫相中一分,供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盡。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誠護法,由道得利,以道通用,寺寺開門,處處同食,必當供足,判無乏少。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第七·僧網大綱篇第七

【大意】

真誠出家的人,怖畏四怨帶來的苦痛,厭棄三界固有的無常,辭別六親極致的愛染,捨離五欲深重的貪著。實在是因為虛妄不實的世間本來不值得珍惜,而佛陀宣揚的真實道理應當皈投依靠。因此應當開闊遠大自己的志向,滌蕩滅除鄙陋的情懷,不吝惜生命財寶來護持正法。

況且僧食本就體通十方,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來受用,客僧不過是來受用自己本有的那一份,理應隨順歡喜。但是人的情志狹隘,心不均平,甚至出現關閉寺門不讓客僧進來的情況,豈不讓人恥笑嗎?每一次過堂前要鳴鐘集僧,究竟是為什麼呢?出家人本來應當捨棄世俗的執著,尤其不應該這樣。

只想著憐惜保護這個脆弱易壞的身體,而不能堅定地護持正法。執著於虛浮不實的生命,卻不肯與十方出家之人同享僧食。這樣既違背了諸佛的教誨,也有損於施主的福報,傷害同時代大眾的感情,阻斷十方出家人修學之路,甚至一代一代傳給後輩,危害極其深遠。如果能夠改正之前錯誤的做法,而回歸佛陀的教導,不也是一件極其難得的事情嗎?(對於食物吝嗇,在隱蔽處獨自吃僧食,來世會受餓鬼的業報,真可謂是一種極大的迷執。)

有人問:僧食是有限的,但外來客僧卻無窮無盡。用有限的食物供給無窮的僧人,這樣的事情肯定做不到。

答:這是粗陋鄙俗之人的膚淺推斷,目光短淺之人的淺薄見解;怎麼可以稱得上智慧之士的深識,明達之人的高見?四輩的供養,三寶的福田,就如同天地一樣生長不絕,山海一樣受用無盡,怎麼能用得完呢?

《佛藏經》中說:「應當一心修行解脫之道,隨順佛陀的教法而行,不要掛念所需的衣服飲食。佛陀眉間白毫相光有百千億分,用其中一分功德供養佛法中的一切出家弟子,都享用不盡。」因此,出家人應當精勤修行戒行,用至誠心護持佛法,這樣因為修道而自然感得利養,並且如法如律共同受用,每一間寺廟都大開寺門,供給十方各處僧眾飲食,這樣的話(龍天護法)一定會供給充足,不會有任何缺乏。

【注】

四怨:即四魔,指煩惱魔,死魔,陰魔,天魔。參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三界:眾生居住的三種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參見《獅子吼站阿含經簡注》

六親: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親戚,親人。

五欲: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而起的慾望。也就是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參見《獅子吼站阿含經簡注》

過堂:中國寺院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就是去齋堂用餐。此有別於印度僧徒之託缽乞食。又稱上堂、赴堂。在叢林之中,依據常規,用餐時自方丈到沙彌,全體皆到齋堂用餐,此即「過堂飯」。進餐時,須列隊鳴磬以進齋堂,然後安靜進食。食畢,又列隊鳴磬念佛以出齋堂。

四輩:①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即出家與在家的男女。②人、天、龍、鬼四眾。參見《佛教思想大辭典》(吳汝鈞)

白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眉間有白色旋毛,能放光明。參見《佛教思想大辭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富了施,施了富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世人為財而日夜操勞奔波...

佛源老和尚對發心受戒的弟子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誡

知客師父領幾位新落髮僧前來禮源公。 知客:師父,他們...

宣化上人:真正的濟貧

美國現在發起濟貧運動,而我一到美國,就批評這一件事...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間的因果報應,跟人的善惡業力是直接關聯的,如影隨...

你適合出家嗎

佛友和我聊天,聊完後問我:師父,你看我適合出家嗎?...

貧窮的人有七種佈施

貧窮佈施難。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不用財物也能佈施。稱...

一念虔誠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來到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城主聽說佛...

阿那律與跋提的出家緣記

三千年前的佛陀時代,釋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訶...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法供養的意義和種類

緣起作用不空、不錯亂,每種供養都會得相應果報。比如...

怎樣的狀態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問: 法師您好!印祖一再強調我們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學佛之人所作所為,必須高出平人之上

若欲化人,必須自己實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實行,尚不...

挫折與收穫

在古印度的時候,常常發生乾旱或是水災,因此,老百姓...

阿彌陀佛也是古佛再來

當釋迦牟尼佛在講了《法華經》之後,稀有難遭,極為殊...

神通抵不過業力

唐朝代宗大歷年間,有一位隱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貴族子...

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

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兩不礙

許多學佛的人把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對立起來,認為一門...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

為什麼倒霉事總找上我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感慨道: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推薦】被人輕賤的前因後果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

本煥老和尚:禪七開示

(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舉行禪七法會,本...

【佛教詞典】阿賴耶識行相所緣皆不可知

【阿賴耶識行相所緣皆不可知】 p0784   成唯識論二卷...

【佛教詞典】十二處

十二處者,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

【視頻】護生卡通:青蛙奮力救子

護生卡通:青蛙奮力救子

【視頻】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

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