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道宣法師  2024/03/04  大字體  護眼色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原文】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捨五欲之深著,良由虛妄之俗可棄,真實之道應歸。是宜開廓遠意,除蕩鄙懷,不吝身財,護持正法。況僧食十方普同,彼取自分,理應隨喜。而人情忌狹,用心不等。或有閉門限礙客僧者,不亦蚩乎?鳴鐘本意,豈其然哉?出家舍著,尤不應爾。但以危脆之身,不能堅護正法;浮假之命,不肯遠通僧食。違諸佛之教,損檀越之福,傷一時眾情,塞十方僧路,傳謬後生,所敗遠矣。改前迷而復道,不亦善哉?(慳食獨啖,餓鬼之業,是謂大迷。)

或問:僧事有限,外客無窮。以有限之食,供無窮之僧,事必不立。

答曰:此乃鄙俗之淺度,瑣人之短懷;豈謂清智之深識,達士之高見?夫四輩之供養,三寶之福田,猶天地之生長,山海之受用,何有盡哉。故《佛藏經》言:當一心行道,隨順法行,勿念衣食所須者。如來白毫相中一分,供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盡。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誠護法,由道得利,以道通用,寺寺開門,處處同食,必當供足,判無乏少。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第七·僧網大綱篇第七

【大意】

真誠出家的人,怖畏四怨帶來的苦痛,厭棄三界固有的無常,辭別六親極致的愛染,捨離五欲深重的貪著。實在是因為虛妄不實的世間本來不值得珍惜,而佛陀宣揚的真實道理應當皈投依靠。因此應當開闊遠大自己的志向,滌蕩滅除鄙陋的情懷,不吝惜生命財寶來護持正法。

況且僧食本就體通十方,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來受用,客僧不過是來受用自己本有的那一份,理應隨順歡喜。但是人的情志狹隘,心不均平,甚至出現關閉寺門不讓客僧進來的情況,豈不讓人恥笑嗎?每一次過堂前要鳴鐘集僧,究竟是為什麼呢?出家人本來應當捨棄世俗的執著,尤其不應該這樣。

只想著憐惜保護這個脆弱易壞的身體,而不能堅定地護持正法。執著於虛浮不實的生命,卻不肯與十方出家之人同享僧食。這樣既違背了諸佛的教誨,也有損於施主的福報,傷害同時代大眾的感情,阻斷十方出家人修學之路,甚至一代一代傳給後輩,危害極其深遠。如果能夠改正之前錯誤的做法,而回歸佛陀的教導,不也是一件極其難得的事情嗎?(對於食物吝嗇,在隱蔽處獨自吃僧食,來世會受餓鬼的業報,真可謂是一種極大的迷執。)

有人問:僧食是有限的,但外來客僧卻無窮無盡。用有限的食物供給無窮的僧人,這樣的事情肯定做不到。

答:這是粗陋鄙俗之人的膚淺推斷,目光短淺之人的淺薄見解;怎麼可以稱得上智慧之士的深識,明達之人的高見?四輩的供養,三寶的福田,就如同天地一樣生長不絕,山海一樣受用無盡,怎麼能用得完呢?

《佛藏經》中說:「應當一心修行解脫之道,隨順佛陀的教法而行,不要掛念所需的衣服飲食。佛陀眉間白毫相光有百千億分,用其中一分功德供養佛法中的一切出家弟子,都享用不盡。」因此,出家人應當精勤修行戒行,用至誠心護持佛法,這樣因為修道而自然感得利養,並且如法如律共同受用,每一間寺廟都大開寺門,供給十方各處僧眾飲食,這樣的話(龍天護法)一定會供給充足,不會有任何缺乏。

【注】

四怨:即四魔,指煩惱魔,死魔,陰魔,天魔。參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三界:眾生居住的三種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參見《獅子吼站阿含經簡注》

六親: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親戚,親人。

五欲: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而起的慾望。也就是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參見《獅子吼站阿含經簡注》

過堂:中國寺院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就是去齋堂用餐。此有別於印度僧徒之託缽乞食。又稱上堂、赴堂。在叢林之中,依據常規,用餐時自方丈到沙彌,全體皆到齋堂用餐,此即「過堂飯」。進餐時,須列隊鳴磬以進齋堂,然後安靜進食。食畢,又列隊鳴磬念佛以出齋堂。

四輩:①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即出家與在家的男女。②人、天、龍、鬼四眾。參見《佛教思想大辭典》(吳汝鈞)

白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眉間有白色旋毛,能放光明。參見《佛教思想大辭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十章: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

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必須「用之有道」。錢財是...

什麼才是對他人究竟的幫助

對於一個發起菩提心的學人來說,什麼才是對他人究竟的...

寬運法師:佈施的方法

如何佈施 佈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

心中的貪念就是貧窮的種子

我們今天總說缺錢,找不到工作,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

出家不要操之過急

問: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頭想出家,但現在我父母還健在,...

信仰的虔誠與否與貧富無關

( 導語: 不論世俗之中還是在佛門裡,人們通常都會看...

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我們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別和執著。我們都有...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推薦】你是快樂的時間多,還是痛苦的時間多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懸崖,足...

【推薦】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佛陀先征問阿難尊者當下這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怎麼才是清淨的佈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

調適四大,除眾病的方法

有師言: 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

學佛為什麼不得成就呢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所...

【推薦】把所有的願望願景,寄託在這句佛號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

人生兩大凶德,千萬要戒掉

咸豐八年,曾國藩給國荃的信中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

一人荼毒,禍殃五代:人販子的家族命運

這段文字記錄的是一個家族八十餘年的興衰史,是一個名...

聖嚴法師:頓悟與漸悟

頓漸的問題,許多人都要誤解,總以為頓教的法門與漸教...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萬物。皆有始終。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喜歡讀經而不喜歡念佛怎麼辦

問: 我學習佛法一年有餘,一直以來雖然知道念佛的重...

比丘頂上的寶珠緣

昔日,佛在迦毗羅衛國的尼拘陀樹下教化眾生。當時城中...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 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

具足信願的佛號,才有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

【原文】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

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如阿...

【佛教詞典】安立真實

【安立真實】 p0626   瑜伽六十四卷四頁云:云何安立...

【佛教詞典】行端

(1254~1341)元代臨濟宗大慧派僧。浙江臨海人,俗姓...

【視頻】大安法師《見如來舍利如見佛》

大安法師《見如來舍利如見佛》

【視頻】拜佛與醫學(道證法師講述)

拜佛與醫學(道證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