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其他法師文章(第2頁)
【隨機推薦】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於輕昏覺照不明,出現種種虛幻現象,...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特點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顯著特點: 第一,常居穢土。 《十輪經...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癡,這個放...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報恩經》裡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寶,要滿眾生願。...
把心從外塵境界上收回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養成隨時攝心的習慣,我們常說的...
律宗與淨土宗的修持是相同還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聞律門生弘毗尼,死歸淨土,究竟與淨宗...
不經一番寒徹骨的磨練,一碰到困難就抵不住了
修行辦道這件事,首先在發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話,就在初出...
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修行
我們修行,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你修行,吃飯不影響你修行,迎...
淨土法門具體怎麼修法
淨土本可無修,修是因為眾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種種法門的...
求生西方淨土與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互相矛盾嗎
問:淨土法門攝受各類不同根機的眾生,果然是很廣大的,我...
外道典籍多的不得了
有個人他是地區氣功協會書記,大學生,到藏地學過密宗,親...
決定一個法門盡未來際行去
得有個信心,有個長遠心,有個堅固心,自己選擇一個法門,...
世間還有什麼事放不下想不開的
我們自己莊嚴無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課誦本中有一句指得...
淺談戒除邪淫的意義與方法
邪淫乃萬惡之首,古往今來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順,家庭不...
道業未成,白白吃了常住這麼多東西
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的因果,大乘經講的都是因果。作為...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憂未...
嚴以律己不諉過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參與,你就要把你份內的事情...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
坦誠地面對一切人,才不會心有罣礙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於對解脫的信念不夠強固,...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甚至...
對道心的改變要有警覺力
要蓋成一棟房子不容易;要摧毀則很簡單!修行也一樣,要往...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所有的煩惱都是由這三毒所發出來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切字。《高峰禪要》裡也常強調要生死...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間法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切,...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
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要常...
身上有福慧的香氣,人家自然會靠近你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歡迎、讚歎、恭敬、擁護、護持,但這得要...
出家人還要寫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實在是捨本逐末的事
以前我什麼書都喜歡看,醫學、天文、地理、兵學等等,這些...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省吃...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虛老在世的時候,經常講這兩句話: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復憶昔念佛時,遇一禪人教雲,念佛法...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除...
貪淫之人有十種過患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
念佛一法,有事念與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謂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
求觀音菩薩來解決我們的煩惱和疾病
南無觀音菩薩,今天觀音佛七正式起七了。這次觀音七因緣很...
你功夫做沒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做功夫,參念佛是誰,一定要細細地用心,不能粗。我們為什...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
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夫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一者,健鬥,世言竭鬥,俗氣成...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講幾...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諸佛,...
為什麼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我做小和尚時,每天給六祖大師的真身磕頭,某天發現:我們...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他...
想要長相莊嚴,就要多誦大悲咒
誦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議。那天有人問師父一個問題,說看見...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宗門...
作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多歲,夜不倒單已經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日落...
逆境才是考驗你的時候
一點事情不如你的意,馬上那個無明就來了,這也是業啊,修...
結夏安居——佛陀給修行人的一個大福報
農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懸掛了結夏牌,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令...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問...
破除大乘無相的邪知見
【原文】 問曰:或有人言,大乘無相,勿念彼此,若願生淨...
生老病死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
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地方時,有位貧窮的老母親,來問佛...
素食之妙
當今素食話題越來越熱門。或為健康,或為環保,或為保護動...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 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
蕅益大師:選佛譜—淨土橫超門
按選佛譜分十五門,第十四、淨土橫超門,明四土九品位次,...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序 如來聖教,雖則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這一切的障礙都不存在了
經典上講: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
用功辦道這件事,心要細,膽要大,氣要剛
你們聽《楞嚴經講義》,你們應該把這個講義銷歸自心,銷歸...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
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我們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第一,我們對...
你一造新殃,等於又添了一層污染
那時候在雲居山,也有人偷懶,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香、...
用功辦道這件事,應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辦道這件事,不論是幾個七,天天如是、時時如是、分分...
專心一致,才能統攝你的心
各位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切莫蹉跎歲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時時...
佛教不是說的,而是行的
古來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這現在出家的人很多...
淨土法門是權法還是實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聞言,淨土法門,全屬小乘。極樂...
人的生命動力是否都來自於慾望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支持...
為什麼你用功沒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禪堂的時候,有些老師父,他走一個圈子,你哪個人...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典,...
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
僧誨洲參,師問曰:汝出家為什麼? 曰:為求出苦。 師出...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
受持菩薩戒的心得體會
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
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在佛法中,有人講佛法不離世間法,即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
如來禪與祖師禪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初講...
【推薦】
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隨...
虛雲老和尚住世的最後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龕,供奉在別室中。侍者知公有...
禪詩三百首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量佛...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欲...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過別人,這一念魔障就來了
一個人從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須陀...
覓心了不可得
參禪人,不信參禪之人開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誰個...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就...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
心念不清淨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間刮起了大風,刮倒了一...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開示...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攝我...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首座...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念是...
在病患中發明心地
念頭未起,靈然清淨,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
在「眷屬愛」與正見之間做出抉擇
做為一個有情眾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絕對不可少的,比...
得病的因緣與疾病出現的相狀
【原文】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損...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我...
受菩薩戒後,吃蛋犯什麼罪
問: 受了在家菩薩戒,吃沒有生命的雞蛋、沒有半月半月誦...
學道者應具備這三種心
明末清初,處於衰落期的禪宗呈現出一派復興的跡象,僧尼人...
觀音菩薩度眾生的事蹟,講都講不盡
我們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就一定要想觀音菩薩為什麼稱作大慈...
弘一大師:簡易施食儀軌
先念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天台宗對觀音信仰的歷史貢獻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觀音信仰在中國漢傳佛教領域的普及與提升...
參禪人,無長遠心
參禪人,無長遠心。這一句話,粗不盡會。細向自己胸中,深...
必須下很大功夫來面對每一個起伏的心念
我們在學院裡面,乃至於在修道路程上,往往會迷失方向,看...
只要心不隨著動,煩惱就會過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的。像大家現在一起...
關於疾病、長壽和善終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陽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體都...
離了妄想,你在什麼地方
初發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說你們這一種...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我們初發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如果建立...
修行人為何還會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於出家之前,都很願意聽暮鼓晨鐘。 在二十...
正當念時,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就在我心中
最初迷真起妄,則曰一念妄動。末後返妄歸真,則曰一念相應...
如果常能這樣想,就不會缺乏念佛的動力了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我們;無時無刻,...
對治惡性比丘的方法
佛臨涅槃時,阿難請問佛: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何為...
嗚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
佛門泰斗傳印長老安詳示寂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廬山東林寺退...
邪淫的可怕
人們都知道殺業非常可怕,卻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們都以...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要安...
念佛是誰,重點是在「誰」字上面
今天已經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過四支香的問話,了解到這個...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這些事都會怕
前兩天,中國佛學院有人來接法,我就和他們講:你們接法這...
平常養成這個習慣,夢中遇到惡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辦道要對自己的色身,色殼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這個色...
這一念清淨心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
第二個七明天過一天,後天晚上就圓滿了。因為七打得順利,...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
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
這樣念佛能入如來法身果海
如來微妙色身,雖在極樂,離隔十萬億剎;如來清淨法身,普...
三藏十二部經,沒有看到哪部是講氣功的
禪是什麼東西呢?平常大家都曉得,有如來禪、祖師禪。禪是...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個...
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問: 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於...
凡所有心皆稱迷心,心本無生始稱悟心
參禪人,守住一門做工夫。何以專辦此事,盡此一生,尚不容...
這四條分鐘定律,改變無數人
好好利用一分鐘,與隨意浪費一分鐘,看似沒什麼區別,但日...
人的壽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經是農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過一個月就...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障(...
【推薦】
古人往生特別容易,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難
我等念佛行人,應當考實今時淨土法門,與古時淨土法門,究...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頭不...
心無形故,力最無上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實這...
你這樣去想,心驚膽戰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夢是不是還知道用功,夢中有七八分功夫...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本來...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行
《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隨文...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稱選...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淨...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和培...
習慣成自然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去幫...
如何在佈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佈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佈施的...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
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
客來客往,自心不動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有道...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
記住這四句話,到哪裡都能自在
虛雲老和尚在世經常說: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
佛門高僧——圓拙老和尚
緒言 圓拙老法師的聲譽載道,已早為教內外人士所敬慕,而...
所謂貴人者,謂其能去乎賤態也
【原文】 所謂貴人者,非爵尊位顯,學富五車之謂也。謂其...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佛,...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復由...
幹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
唯識有何重要意義
問: 唯識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義? 答: 唯識法相...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到此放開手來用工,處處是得力處
參禪人,在散亂心中參禪,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佈施;真能念佛,...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
龍樹菩薩:讚般若波羅蜜偈
般若波羅蜜,實法不顛倒, 念想觀已除,言語法亦滅。 無...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般...
信佛的人為何要供養佛像
其次一個問題,我們信佛的人,家庭裡面為什麼要供佛?《金...
在大眾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們的加持力
參禪用功這一法,古來都是在叢林大眾會下行持。所以古來開...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
持咒必須有正知正見,若為求神通便是魔見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說,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來破除妄念,...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
沒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談了生死都是空話
近幾十年,建了好多大廟。建廟的宗旨是什麼?有的是為了搞...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功夫...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調...
不明路頭不宜住山
這修行都得有一個外緣幫助,有房子住,有飯吃,這就是因緣...
蕅益大師《見聞錄》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員,心跡正直,值冥府缺第七...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是冤家,親是親友。債主,就是給...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廟宇...
是「山門」還是「三門」
當我們進入到佛教寺院時,通常會先經過山門,有時也會遇到...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於定...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死的...
上一頁
第2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地藏菩薩
發願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印光大師文鈔
菩提
無常觀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佈施
隨緣
孩子教育
楞嚴咒
順境逆境
佛教智慧
殺生
廣欽老和尚
衍慈法師
省庵大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