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破妄說災福

優曇法師  2024/03/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破妄說災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宗,自行化他為用,乃佛祖之格言,後人之龜鑒。凡曰音聲佛事,點燭道場,蓋是方便法門,以之引權歸實耳。

比來學者迷失宗旨,貪著事相,不遵教典,向外妄為,心眼不明,競稱師長,實法門中一弊事也。或搜鬼竅,有若師巫,或稱彌勒下生,或言諸天附體,或向燭光上見神見鬼,或在香煙上,斷吉斷凶,瞞昧三光,欺賢罔聖,誑呼閻閭邀求利養,及乎問他平實行願,杜口無言,本性彌陀罔知下落,熱亂一生盡是虛誑,誤人自誤,實可悲哉。

故楞嚴經云,善男子心愛懸應,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說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供養。破佛律儀,潛行貪慾,此名歷劫精魅,大力鬼神,年老成魔,惱亂是人,不覺魔著,謂言證聖,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師及弟子,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嗟乎!初心善人,不知真偽,信彼邪說,不務存心積德,妄想求福,見之謬焉。吾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故知吉凶禍福繫乎人心,烏可諂求富貴,而苟免禍害哉。永明壽禪師雲,惡從心起,如鐵孕垢,而自毀鐵形,善逐情生,如珠現光而還照珠體。故吾勸諸善人,舉心用事,必擇道而行之,擇禮而從之,擇友而交之,擇裡而處之,擇師而事之,兢兢焉而存心,戰戰焉而守節,念念不昧,無失於順天之道,以奉西方之教,而其觀燭談禍福不與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謠言止於智者》

佛教的五大基本戒律中有一項不妄語戒,意思是指不說任...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老老實實,不要去惑眾騙人

『方便妄語』:就是種種顯異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

虛雲老和尚親述稱念觀音菩薩,得蒙脫險之經歷

1944年春,虛老住持雲門寺期間,正值抗日戰爭最慘烈的...

不要再去問因果,再問就很傻

記得在北京的時候,五台山流傳下一本書《現代因果實錄...

虛雲老和尚經歷的十次劫難

一難 生為肉球 人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

肆意口業,墮畜難言

不誠實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貴,由於你不誠...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沒有這四劑預防針,我們還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復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義。的標實境。...

佛陀的慈悲觀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廣的慈悲心,救護一切眾生...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

不要被小事瑣事所累

有一對夫婦,吃飯閑談。那妻子也是興之所至,一不小心...

為何有些畜牲人見歡喜,有些人見厭惡

問: 有些畜牲人見之會生歡喜心,有些畜牲人見之生厭...

化緣有緣

昭引和尚雲水各地,被大家認做是一個行腳僧時,有信徒...

「魚王」吃甲魚而斃命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處

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參老人於黃梅紫雲山。自云心中生...

貪慾之人去道甚遠

我們起這個煩惱火呀,就會創造一個業火,也就會引生果...

現代人為何活得這麼累

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

真正的愛,在自己心間

那是一個忙碌的早晨,大約八點半,醫院來了一位老人,...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淨土

母親俗名李香雲,法名勝修,生於一九二七年農曆九月初...

業障和煩惱該如何消

問: 業障和煩惱到底是什麼東西?該如何消除? 慧律法...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

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

【佛教詞典】一切法界自身表

「表」為表現之義;如來於一切法界中表現自身,令一切...

【佛教詞典】須闍多

(人名)Sujātā,又作須闍提。善女名。本行集經二十...

【視頻】《你知道吉凶禍福嗎》有聲書

《你知道吉凶禍福嗎》有聲書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妙善老和尚》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妙善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