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梵網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德亮法師  2024/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梵網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1、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文說得很清楚,看一段經文:

「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這段經文是說得比較明顯,佛子諦聽啊!若受佛戒,這佛戒呢,古來這些註解,佛戒就是指菩薩大戒,不是指其它的戒,如果受菩薩大戒,那是什麼樣根性呢?國王、王子、百官、宰相、這些身居要職的貴族都可以,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也可以,乃至天人、十八梵天、六欲天子也可以來求受,乃至貧民,乃至黃門、淫男淫女,黃門就是不男,淫男淫女屬於罪惡比較深重的,奴婢那是至為卑賤的身份,乃至鬼神畜生,八部鬼神、畜生,乃至變化人,非人類,只要你能夠聽懂法師在講什麼話,都可以來受戒。受戒之後都叫第一清淨者,馬上身份就變了,第一清淨者。

所以這就是求受菩薩戒的它的根機啊!什麼樣的眾生,從這經文上都是說的很明確。這些眾生都可以來求受菩薩戒,所以我們就不必疑惑,不是說這個戒只能是出家人才能受,在家人不能受。而且,蕅益大師在《合註》當中,對於求受菩薩戒的粗說分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如果細說呢,出家菩薩又有五種,有菩薩比丘--比丘受菩薩戒,菩薩比丘尼、菩薩式叉摩那、菩薩沙彌、菩薩沙彌尼,這是出家有五眾。在家呢?略說有兩眾,菩薩優婆塞、菩薩優婆夷。

乃至再細分的話,還有受八戒呢,受八戒的就叫菩薩近住優婆塞、菩薩近住優婆夷,沒受八戒的呢,菩薩近事優婆塞,菩薩近事優婆夷,可以細分分為九類眾生,都可以受菩薩戒。而且這九類眾生通常而言,他們都是男女分開來半月誦戒。

假如說有一個特殊因緣都彙集到一個大界之內了,九眾同時在一起來誦戒,那就按身份,從剛才所列的菩薩比丘、比丘尼、一直到近事優婆塞、近事優婆夷,按這些身份來次第而坐,這些都是對九眾誦戒的一個基本的座次排列。通過這些,大家都知道,那既然有這麼多在家菩薩這種身份,那在家人肯定是可以來求受菩薩戒的。

2、出家五眾斷淫,在家菩薩斷邪淫

那又有人說了,在家眾可以受菩薩戒,是可以受,但是呢,她得徵求老公同意的,如果受了菩薩戒,就不能夫妻同房了,因為經文裡說了不淫,不能淫。祖師雖然說,即使祖師有說或是別人說,居士可以不邪淫,那也要聽佛的話啊!經上說的很明確啊!

但是,我們要清楚,對經文的這種理解,你是這樣理解,別人是那樣理解。還有祖師他有他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你是聽誰的話呢?你是認為自己的理解的對呢?你還是依照祖師進行註解理解來依止呢?所以還是要聽祖師對經文的註解為準。

古來呀!也確實是對《梵網經》註解粗略地查了一下,得有十七八部對梵網經進行註解。十七八部註解都是比較有名望的一些古德乃至一些祖師的註解,其中只有一部著作寫的是不論出家、在家受這個戒是要不淫。其它的十六七部基本註解都是很明確,以天台祖師智者大師為代表,都是很明確地說,出家五眾是斷淫,在家菩薩只要是不邪淫即可。還是要依古德的註解啊,能夠全斷更好,隨喜讚歎。

所以,通過這些我們就可以破除這些疑惑。能夠大膽地,作為居士而言啊,可以大膽地來求受梵網經菩薩大戒。

而且,不但是可以來受這個梵網菩薩戒,而且還是應該來受梵網經菩薩戒,一切眾生都應該來受菩薩戒。經文上這樣說:

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

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

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一切有心的,一切有情眾生,都應該來受這個佛戒,這個菩薩大戒。只要你受了這個佛戒,馬上就入了佛的那個行列位次,就好像你受了佛戒就成了太子一樣了,你就必定會成為皇帝,以後登基做皇帝了,種性、身份就不一樣了,貴族了,不是貧民。所以位同大覺已,你這個位子和佛、大覺,佛是一個位置了,一個位次,那你就是真是諸佛子,那你就是佛真正的兒子。

既然稱為佛子,那就會繼承佛的家業,成就佛的果位。他的身份就不同了,你就不是一個貧民,經過艱苦奮鬥要考功名,最後當個大臣。那是一輩子很艱辛,最後也頂多做個大臣而已,但是你要轉生做個太子呢,不用這麼辛勞,一出生就是太子,種性就高貴。這個受戒身份,就迥然不同了,以前是個老母雞,現在是個金鳳凰了。所以,這是經文上來勸導我們來受持菩薩大戒。

3、影響得戒之遮難

另外,還要有一些基本條件,沒有破過根本戒,四根本戒沒有犯過,乃至犯了之後,能夠做如法懺悔,能夠懺悔見好相也可以,沒有犯過七逆罪,基本條件還是要有。所以,這就是得戒的一些因緣。

所以說知道這些呢,那我們求受菩薩戒,雖然提倡大家來受菩薩戒,但是受菩薩戒也要慎重,也不是兒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義

當我們提起戒律這個名詞,對現代講究自由,很不喜歡受...

犯五戒後能懺悔嗎

問: 請問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話,是否要在佛前求懺悔...

如何讓自己持戒更圓融

問: 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

受持三戒

舍衛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的說法,便皈依三寶,出...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傳戒開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來已略說衣缽名相。今將受戒的要義...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怎樣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使事情能夠如願呢

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試...

何必再為過去唏噓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歲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馳。步...

我們沒辦法改變外在的共相,只能改變自己的不共相

阿賴耶識的相貌差別,是就著阿賴耶識,因為不同的我見...

暇滿人身最難得

生活在有機會聽聞佛法的地方,這樣的人身是無價的珍寶...

如何建立楞嚴咒壇場

立壇方法 這一科是說明: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末...

只念一句佛號夠嗎,需不需要再加經咒

問: 師父您好,弟子覺得只念一句佛號是不足夠的,必...

為什麼凡夫的世界都是種種障礙

我們看經文。這個是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這個地...

聖嚴法師《再論積極》

曾經有人問我:師父,我看了很多有關積極人生觀的書,...

善心的仙嘆

從前有個富人,名叫仙嘆,他的家產多得難以計數,誰也...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滅

諸法無常,無常的意義就是生滅法。變化無常,不是常義...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討的題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與大家分...

皈依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園時,一日對比丘們開示:皈依具...

心生瞋恨,我們就上當了

我們被人家欺負了,被人家辱罵了,被人家誤解了,不瞋...

慧律法師《從心開始》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

其實眾生跟世界會相續,主要的是因為有業力的相續,才...

【佛教詞典】隨坐

亦名:遇得處坐 資持記釋云:「隨坐,謂但無人處即坐,...

【佛教詞典】五戒二十五神

(名數)五戒一一各有五神。護持五戒者。見灌頂經一。...

【視頻】大安法師《中輩往生的條件》

大安法師《中輩往生的條件》

【視頻】惠空法師《如何取得疑情》

惠空法師《如何取得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