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說我也是願意滅除煩惱,怎麼樣才能滅除煩惱呢?
答曰:「當行正念。」
你就是修行「正念」的法門。正念是什麼?就是四念處,就是修四念處的法門。我們學習佛法的習慣,可能多數人都是這樣子,「這我一看我就懂了,我就不要學了。這是很微妙的法門,好像不大容易懂,我就努力地學,學完了就算了」,其實不應該這樣學習佛法的。
學習四念處,「觀身不淨」這很容易懂,「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可能都是容易懂,就不注意了,其實是不對的。所以這上面維摩居士說:「當行正念」,就是修四念處。當然我們出家人應該修行四念處,在家居士學習佛法、想要深入佛法的話,也應該學四念處。我簡單說一下。
第一個是「觀身不淨」:觀察這個身體是不清淨的,這身體是不清淨,那麼怎麼樣觀察它是不清淨呢?《法句經》上有個句子:「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可以用這四句這麼思惟。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就是先把心靜一會兒,然後心裡面就思惟,思惟我這個身體,我帶上帽子,剃剃鬍子,或者穿上好的衣服,就是裝飾一下。這個裝飾的身體,「觀此粉飾身」,這個粉飾的身體是什麼樣子呢?
「瘡傷一堆骨」:這個「瘡」這是個譬喻,有時候我們有病了、生瘡了,這瘡就會流膿流血,流這些污染的東西。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個瘡,這個瘡遇見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種種的分別心就會出來,貪心出來了、瞋心出來了,就像那個瘡流膿流血似的。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遇見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不能夠無住生心,我一定是看到合意的就生貪愛心,不合意的時候就是恨,這種煩惱就是膿、就是血,我這個生命體是這樣子。瘡傷,就像被傷害了的瘡流膿流血,這不清淨。
這個不清淨,有兩種不清淨。一個是我們這個身體,假設你幾天不洗澡,就知道這身體不對,就是不清淨;我們身體的血就是很臭穢的,是不清淨,這是不淨。另外,瘡傷,流出這個分別心,生貪心、瞋心、流出煩惱,心不清淨。身不清淨、心也不清淨。觀身不淨。
瘡傷「一堆骨」:觀察就是頭骨,不要觀察皮膚、肉,觀察這都是骨,兩個眼睛是兩個洞,鼻孔那裡也是洞,口也是洞,牙齒也是洞,兩個耳那裡也是洞,有頸骨、還有肩骨、脅骨、乃至髖骨、腿骨、膝骨,還有脛骨、有腳骨,就是一節一節的骨頭連結起來。由指骨(腳指頭的骨)向上面一直到髑髏骨,由髑髏骨一直地觀察到腳骨,就是一節一節連起來骨頭。這個骨頭,觀察它會走路,它也會說話,有時候也會罵人,就是這樣觀察。先觀察自己,然後也觀察別人。
你觀察熟了的時候,一觀察、這個骨人就出來了!觀察在大街上走路的人,統統都是骨人在那兒走路。這樣子觀察成功了,貪心沒有了,欲心也就沒有了;真實欲心沒有了,瞋心也就沒有了。所以觀身不淨──不淨觀修成功了,你再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下子就得阿羅漢果!就會很快的得阿羅漢果,會有這種事情。所以觀身不淨就是這樣觀察:「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這一堆骨,還不是說天天會走路,有的時候有病了、不能走路了、也不會說話了,「瘡傷一堆骨」。
「疾病多思惟」:有的時候也會有病,很容易就會有病,我們人的身體很不理想,我們若認真的觀察,就會感覺到我們的身體不是可愛的,它很容易就破壞了,不堅固。欲界天的人、色界天上的人那個身體沒有病,也不老。
《大般若經》上說到一件事,就是我們佛教徒肯用功,我誠心地拜佛、誠心地念佛、念經,有的時候會有香氣。我也沒有燒香,就有香氣。什麼原因呢?就是大功德天,天上的或是釋提桓因、或者梵天王這些信佛的諸天來了。他們那個身體有香氣,和我們人不同。我們人如果不用香水的話,這身體實在是有臭氣的。我們拜佛的時候要燒香,目的是什麼?這個香能蔽穢氣。我們拜佛的時候要燒香,是蔽我們身體發出來的穢氣。因為我們拜佛的時候,我們觀想佛在這裡,我們這個身體臭穢怎麼辦呢?燒香來蔽這個穢氣,這是對佛的恭敬,是這麼回事,實在就是衛生的意思。所以我們人的身體不是很可愛的。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常常會有病,這是一個很苦惱的事情。還「思惟」,這妄想很多很多的。你如果不靜坐還不知道,你要多靜坐才知道,哎呀這妄想很多,想停還停不下來,自己做不得主,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子。「疾病多思惟」。
「絕非常存者」:一定是不可能常存在世間的,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我這身體就是這樣子。「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
我們出家人這樣修行當然是應該,我認為在家居士也應該這樣修行,就會減少很多的糾紛,會和平一點,有問題不需要找律師,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