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眾生有佛性,但草木石頭等屬無情,是否具有佛性,歷來有爭論。但天台教理給出了明確的解答----無情有佛性!荊溪大師在對智者大師《摩訶止觀》的輔行傳弘決中從十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從身來說,佛性具有法、報、應三身,應身雖有隔,法身遍法界,當然包含木石等無情之物。
第二從體而論,三身相即無暫離時,既然說法身遍一切處,報、應二身不離法身,因此可知三身皆遍一切處。
第三從事理來說,從事則分情與無情,從理則無情與有情無二無別,是故有情具有的,無情亦一樣具有。
第四從依正來說,事邊說有依報、正報之別,若從理智邊說依報即是正報,常寂光即是法身,身土相稱,何隔無情?
第五從教證邊說,教道說有情與無情,從證道邊說不可分有情、無情。
第六從真俗而言,真諦邊所以體是一,俗諦邊才分有無,二而不二。
第七從攝屬來講,一切萬法都攝屬於心,心外無法,哪來隔閡?說有情心體遍法界時,草木也是心之變現,怎麼可稱無情呢?
第八從因果而論,從因從迷,眾生有法執所以成隔;從果從悟,佛菩薩自知佛性恆同無有間隔。
第九隨宜來說,為隨順利益眾生,方便說法,分為有情無情之別,從第一義諦則無有區別。
第十隨教來講,隨藏、通、別三教說有情與無情的區別,隨圓教時則說遍一切處,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中道即是佛性。
如果一定要論無情,不僅外色是無情,身內五臟六腑亦都屬於無情。所以《淨名經》云:「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如果要論有情,也不僅僅是眾生,一切都唯心所造,即使一微塵也具足一切眾生佛性,亦具足十方諸佛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