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全部文章(第13頁)  【隨機推薦】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曾修...

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

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有信...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來的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是怎麼招感來的?恐怖是業,貪求...

阿賴耶識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賴耶識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識...

應切實佈施於別人,揚棄沽名釣譽之心

當我們給人以好處,做有利於人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存在受人...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

東林高賢記——佛馱跋陀羅尊者

佛馱跋陀羅尊者,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其塔現存廬山東林寺...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如果...

真正皈依三寶了,哪有這些魔難

我們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說我自...

眾生輪迴的三大根本原因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

修供養者,應憶念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

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我...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

玉琳國師前生是個苦惱的和尚

玉琳國師的前生是個最苦惱的和尚,相貌長得相當丑,也沒有...

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度在...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或用...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

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中,那要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於大...

念佛必須持戒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對...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

念佛就是開佛知見,恢復自己的本覺性

因為人心本來是覺悟的、光明的,其體週遍法界。只因無始暗...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看見天、看見雲彩也憂愁,聽見其他的...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如何念誦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這個地方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的不可...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願:懺悔業障願。 這個懺,原來也叫懺摩,是梵文和...

《梁皇寶懺》十卷都說了些什麼

禮拜《梁皇寶懺》是佛門中修懺悔的主要法門之一,流傳千載...

阿難示現的是凡夫,還是初果的聖人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多親...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識模...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佛學...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

離開一切幻滅就是真實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在六道眾...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

出家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一個姑娘失戀以後到廟裡來要出家,師父和她說出家要考...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如果...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能承受很小的挫折

問: 以前的人遇到困難逆境都能面對、克服,但現在的人遇...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

佛教放焰口的由來

餓鬼又稱焰口、面燃等,屬於三惡道眾生之一, 其體枯瘦,...

學佛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嗎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是什...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

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

把地藏聖號念好了,這些法就都會了

我們中國漢地修的禪定,都是修的祖師禪,問念佛是誰,直接...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

為佛駕車得生天緣

昔日,舍衛國的波斯匿王與須達長者,有一段時日未見佛,心...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

修楞嚴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覺也,修持首楞嚴王三...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掛...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

從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師的出家經歷

從初次接觸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從高高在上的自傲...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靠你自己覺悟

二,真、妄。 當你把心拉回來的時候,就要處理真妄的問題...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

凡夫的六根就是輪迴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這是我們身心的一種組合。六根...

業感緣起——業​果

業果 業力萬殊,招感果報亦各別。此果報不外有漏果和無漏...

佛陀是如何來統理大眾的

處眾能伏說,遠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眾歸禮。 這講...

兩兄弟前生今世的因果循環

《清涼山誌》裡有一個故事,能說明因果的真實不虛。 隋朝...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唐朝百丈禪師在《叢林要則》裡提出過二十條簡明扼要的修行...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

生命的十個階段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時,就是把人的一生分為十個階段...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皆...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總而言之,大白牛車的啟動,我們講過有三個次第:安住、觀...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竟。...

何謂「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正...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

佛學之宇宙論——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壞為成住壞空四期,或稱四劫。劫者,譯雲時...

佛學之宇宙論——欲界

欲者貪慾,淫食二欲強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為欲界。此界有...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香菜這一詞有些忌諱?尤其是在佛...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修...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國土有哪三種

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這是...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眾...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如何誦《地藏經》

誦經他有一個規矩的,按照這個誦經的規定呢,上來一般就是...

佛並沒有涅槃

圓教和禪宗是一致的,佛說的法是對機不同,目的都是明心見...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路,...

遇佛法知前非,痛悔過獲新生

我今年31歲,學佛快3年了,學佛的這幾年,自己的感悟特...

助念他人,啟示自己

張奶奶老人家舍報了,家屬不同意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助念...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家和...

捨身護法的靜藹法師

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就來自於身見。佛陀慈悲,為什麼要講二...

已生的惡法令斷,未生的惡法令不生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之後,接下來應該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位大...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

修淨土的重點,就是要對極樂生起真實的信心

修習淨土第一個重點,就是你要對極樂世界生起真實、而不可...

如是等輩,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

極樂的五塵境界,就是彌陀的三身四德

關於積集智慧的資糧,本經講到有二種因緣:第一個是有情的...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宋朝,開寶寺的釋惠溫,有一位侍奉他的童子,不知姓名,十...

造了很多的罪,臨終聞到佛的名號能解脫嗎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

打普佛念佛迴向出現的奇跡

章居士,湖州人。她有個老爺爺七八十歲了,摔倒了,把坐骨...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坐...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用的...

慧遠大師《三報論》之大略

《三報論》: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本尊...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如...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

極樂世界的鳥是怎麼來的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賢...

對名號不了解,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了解,你敢說臨命終時,這句佛號你能提起...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信佛力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從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闡述了信心的內涵及其功能作用,...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說出...

禪宗五家七宗——溈仰宗

溈仰宗是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溈山靈祐禪師(77...

只隔了一世見面,就彼此不知不識

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帝釋天,雖居崇高顯榮之位,...

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來 曹洞宗創始人良价(807-869)及...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要是...

阿賴耶識的種子有六義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大乘...

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

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的...

佛門孝子通琇國師度化母親

清朝玉琳通琇國師,俗姓楊,是江蘇延陵望族。明朝萬曆四十...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擁有

我們這種身體存在的現象,是由什麼來組成的呢?地、水、火...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此...

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唐石...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原文】 有權力者,救人救世則易,害人害世亦易。若以害...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子,...

這四種行業的罪業無量無邊

【善男子。譬如有人壓油為業。一一麻粒皆有蟲生。以輪壓之...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譯。...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

惟岸法師與小沙彌的往生故事

唐代有一位惟岸法師,專修十六觀(《觀無量壽經》十六妙觀...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起菩...

無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沒有銷罪方便法

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我略說一下這一品的題目。前面我們...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不...

出了三途的眾生為何又回來了

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把我...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

人化獸,獸化人,這確實是輪迴中的真實情況

神明不滅,就是這個神識不會隨著身體的朽滅而朽滅,他是相...

【薦】送別公公——我所親見的死亡過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於榻的公公病逝於長沙。最後的四天...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個《造像功德經》,只說是一般的世間因果...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

地藏菩薩的化身百千萬億

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這...

不喜不憂,善調自心至清涼

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最忙...

無念、無相、無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一...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那...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前...

極樂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交錯光...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 物質供應是有限的...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

讀《華嚴經》為何我們只有「隨喜讚歎」的份

《攝大乘論》把六度分成兩塊:一個叫聖人的六度,一個叫做...

做點好事有點功德,但被這個吃掉了

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是夜...

勸人受五戒要承擔他持不了戒的惡業嗎

問: 我有一位師兄,學佛半年就能背《無量壽經》。看他那...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見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正見,到底怎...

淨土簡易早課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

究竟是誰在煩惱

我常說: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這是說,如果我...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問: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宏海法師答: 這是個...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問: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對傲慢我總是無法控制,傲慢...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之...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

鍛煉身體是執著自己的色身嗎

問: 弟子深信淨土,誓死不退,現在也很少運動了,覺得鍛...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捨身飼虎行菩薩道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這樣明因果

今天我們講講名詞,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簡單地說誰都...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大...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修一...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

念了好幾十年的佛,臨終動了一念懷疑就去不了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想得很遙遠了,不要生很多妄想,這...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可...

熏聞離塵,色所不劫

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

宰相張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學佛,然後知儒。這句在歷代士林學子中廣為流傳的肺腑之...

八位祖師以出家身孝養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種誤解,認為出家人剃髮染衣、辭親割愛,必定於...

念誦地藏菩薩名號能離一切障緣

淨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現前的體性。...

這樣去觀想才能減少痛苦

佛教導說:要經常思惟,現在我們生存的現實和周圍環境、世...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一切境界都...

精進修為何更容易出業障呢

問: 為什麼精進修時,反而比平淡修時易出業障呢? 宏海...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

在唐朝,出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唐朝是我國佛教繁榮的時期,宏偉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學著...

東晉士大夫的淨土情懷

東晉末年,在長期的分裂與戰亂中,隨著慧遠大師的到來,一...

學佛人如何智慧地處理好家庭關係

問: 當今社會,不信佛的人都是耽溺於五欲六塵,生命的意...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說四眾過罪,它罪業的成立有四種條件: 第一個,因:要有...

唯識中的「異熟能變」

那麼在第八意識的左邊,有一個【一變、二變、三變】。一變...

佛陀為何主動宣說淨土法門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

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問: 解悟跟證悟的差別何在?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親近賢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國王舍城弘化,與侍者阿難在路行走。此時...

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