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茲本禪師  2022/05/22  大字體  護眼色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作為定慧兼弘,發心修行之綱要,並以五時六教,判釋一代聖宗,以十乘三觀,昭示人們直達聖境。大師創立的天台宗,令吾輩至今猶遠沾妙道,沐浴遺澤。在中日兩國,人們一提起智者大師,便尊之為仁慈的險路良導。

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讀音yǐ,安靜貌。《爾雅?釋詁》:「顗,靜也。」),字德安,俗姓陳,乃上古大舜之後裔,世代為穎川望族。有週一代,陳之胡公,歷經前漢、後漢,家族中十有三人蔭祖先功德,顯赫時世。及晉元帝遷都揚州,陳氏一族才移住荊州。

第二章:陳侯履歷

大師之父,諱起祖,精於學問,通達聖經賢傳,而且智謀武略兼備。因而,被梁武帝第七王子湘東王蕭繹招為賓客,任軍國顧問。領軍朱熹不由感嘆道:「若非經國之才,怎為英王器重」。時隔不久,湘東王即位,成為梁孝元帝,拜起祖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封諸侯。世稱益田縣開國侯。

第三章:誕生靈異

大師之母,姓徐氏,溫良恭儉,偏勤齋戒。嘗夢香煙五彩,縈繞於懷,欲拂去之,聞人語曰:「宿世因緣,寄託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夢吞食白鼠,怪而占卜,言白龍之光也。並謂所懷之兒能知凡間諸事,乃現世佛心天子。梁武帝大同四年,即戊午年,七月,大師平安降生。誕生時,神光閃爍,映照近鄰。見者無不感到神奇靈異。父母根據大師誕生時的瑞兆,幼名王道,又稱光道。「王」,有自在之意;「光」,明其有智慧之德,希冀其能自在地弘揚佛道,為法燈增輝。

第四章:幼年行儀

大師天生眼現重瞳,眉分八字,兼備唐堯虞舜二帝之聖相。傳大師尚在襁褓之中,即臥則合掌,坐必面西,逢僧示敬。凡此舉止,有云「但為兒戲設禮容」者。然比之大聖孔子幼年之德行,則可見並非兒戲,乃大師立志「定量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也。彷彿大覺世尊之威儀。大師之德何其大也,非獨「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

第五章:七歲喜行伽藍

南梁大同十年,甲子歲,即西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也即日本國欽明天皇登基五年,大師年七歲,為宿因、天性所引,日常喜往伽藍參拜。諸僧口授《普門品》初段,大師僅聞一遍,便記憶不忘。餘下的經文,雖無人教誦,大師則能根據經義自行推考,直至全部諳誦為止。知之者無不欽佩,誇大師真乃天機特發,生而知之的上聖。

第六章:長沙瑞像

梁承聖三年,甲戌歲,西魏兵逼江陵,京城將破,元帝命人盡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又以寶劍斫斷廷柱,慨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是年,大師年十七,目睹世道突變,深厭三界火宅,因而跪拜於長沙佛像前,願為沙門。並立下「荷負正法,依賴人天」的弘願。其夜,大師夢佛像伸援金臂,三摩其頂。於是大師得到了心靈的安慰。

大師發願之年,正逢日本遷都磯城郡迎釋迦佛於磯城島金刺宮。自此,佛法東漸。

第七章:茅穗油河

據傳,大師出家辭別母親時,其母哀嘆道:「如今爾將遠遊,父母甘旨依靠何人」大師悲及父母的供養,乃運用孝慈之心,指茅為穗,指河為油。後人為紀念大師孝感之神靈,至今猶保留著茅穗、油河的聖跡。自古純孝之心,能感天動地,諸如雪中筍,冰上鯉,不可勝數。

第八章:感見定光菩薩

佛語有云:「父母不許,不得出家」。為守此規,大師也曾為是否出家而躊躇不決。於是,大師自刻檀木,製作佛像,披閱經文,懺悔行道。

忽某日,大師一心敬禮時,恍然如夢,見高山臨海,山頂有神僧揚手招呼,繼而引臂接大師登山麓大伽藍中。大師猛見自己平日所造的佛像供奉於殿堂之中,因而悲喜交集,發誓從此潛心修學三世佛法,直至面對千都論師辯說佛法而無礙,欲以此來報答在人世間享受衣、食、住、行四事的恩惠。神僧證明大師心誠意切,認為可以出家。便告大師曰:「汝當居此,汝當終此。」此神僧即定光菩薩。後大師入天台山,所經境界,無一不與那一晚的夢兆相符。

第九章:十八出家

及父母相繼沒後,大師向家兄陳針乞求出家。大師曰:「昔梁荊百萬,一朝僕妾,尚省悟世事無常,起江湖之心。今雙親既喪,雖心腸寸斷,然報恩戴德,當以謀道為先。」家兄知其志不可奪,便應允之。

時湘州刺史玉琳,乃大師先父陳侯舊友,嘉喜大師志節,為之置辦法具。於是大師投湘州果願寺沙門法緒而出家,受沙彌十戒。是年大師年方十八。是為梁敬帝紹泰元年,即日本欽明天皇十六年。

第十章:大賢山

大師誕生時,地湧一峰,名為大賢山;大師示寂日,其山沒入湖水,名曰大賢湖。日本孝靈天皇執政時,琵琶湖陷而芙蓉山現。靈異之像如此相似,真是不可思議。大師出家後,入此大賢山,誦讀《法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又修學《方等懺法》。忽一日,瑞像呈現,道場廣博,莊嚴微妙。只是佛像、經卷紛然雜亂。大師口誦《法華經》,佛像、經卷頓時井然。此乃大師得《法華》妙旨,能辯純雜,因而佛賜一代聖教,示其歸處也。

世間之靈異,出家之瑞相,均非我輩言詞所能妄斷,心靈所能知會。

第十一章:二十進具

自此以後,大師又北詣慧曠律師,精研律儀,兼修《方等大乘》,至二十而進受具足戒。此時,梁已禪位於陳,即陳武帝永定元年,日本欽明天皇十八年,農曆丁丑歲。

陳武帝也系崇敬佛法的君王,在朝期間,共修復舊寺三十二所,造新佛百萬尊。

第十二章:謁南嶽大師

南嶽大師,諱慧思,元魏南豫州武津人。幼時即能誦讀《法華》。曾夢普賢菩薩騎白象來,三摩其頂,頭上隱隆成肉髻。據說這即表明慧師具備世尊三十二相中的「無見頂」一相。

南嶽大師的德行標準是:十年常誦,七歲方等,九旬常生,一時圓證,終淨六根。南嶽大師預知周武一朝,佛法將遭厄運,於是暗暗定計棲遁衡山。當時暫且寓居光州的大蘇山。智者大師十分景仰慧師之風德,以致如飢似渴。於是沖兵刃,涉險路,至大蘇山拜謁南嶽大師。

第十三章:普賢道場

南嶽大師謂天台大師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又復來。」即示普賢道場,為智者大師闡說身、口、意、誓之四安樂行。智者忍心鑽研,不分晝夜,竟至切柏代香,柏盡繼之以栗。或卷簾進月,月沒燎之以松。如是者經二十七日,忽一日,誦《藥王品》至「心緣苦行,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句,頓發解悟,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靈山一會,儼如未散。從此智者大師領悟到了《法華》妙旨,若高輝臨照幽谷;也通曉了佛教諸法性相,如長風暢遊太空。

第十四章:《法學》三昧前方便

南嶽大師見智者大師如此聰睿,不由讚歎道:「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施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於群萬眾尋汝辯之,不可窮矣。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事實誠然如此。智者大師既得《法華》三昧,便具無礙之辯才,在世能抗折百家,開顯一乘之妙境;滅後則純熟三大五小諸部法門之圓機。難怪大師創立的天台宗至今演講不絕。

第十五章:講《金字大品》

南嶽大師著《金字大品般若》,開講供養時,親開經題玄義,使智者大師代講人文判釋。智者大師智若日月,辯若懸河,卷舒自在,深入淺出地闡明了《金字大品》盡淨虛融之理。

南嶽大師親臨法席,由衷讚歎道:「可謂法付法臣,法王無事者也。」又回顧慧曠律師曰,「老僧聞賢子之法耳」慧曠律師曰:「非曠之子,思亦無功,此皆《法華》之功力也。」

天台大師,智若佛家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佛尊者,乃真佛子也。

第十六章:南嶽大師付囑

南嶽大師復謂天台大師曰:「吾久羨衡岳,只恨法無所委。今汝初得其門,當傳燈化物,莫作最後斷種人也。」南嶽大師慇勤地將佛門法事囑託智者大師後,即入衡岳。經十年星霜,至陳太建九年六月廿二日,端坐合掌而入定。南嶽大師仙化後,託生日本,成為聖德太子。調整日本八大州之機性,奠定日本佛法興隆之基礎。這並非無中生有,或凡夫妄想,確實是因為日中兩國,六根相似,佛緣相近。

第十七章:入陳都金陵

大師既蒙南嶽付囑,即與法喜等二十七人,入陳之王城金陵。是為陳光大元年,丁亥歲。時大師年三十。然而,當時陳王不德,知音又寡,大師非常苦惱。忽一日,一老僧名法濟,自矜精通禪學,倚臥而問大師:「有人入定,聞攝山動地。知僧詮練無常,此何禪也」大師答曰:「此乃邊定不深,邪鬼暗入也。若自得意,對人誇耀,必定壞事無疑。」法濟驚起謝曰:「老僧曾得此定,略示眾僧,果即敗北退失。今大師懸見他心,善知法相,令凡僧感伏投地。」自此,大師名聲大振。真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十八章:師少弟子老

是時,大師年方三十,而弟子法喜,則已逾六十,朝廷尚書毛喜因而嘲笑法喜曰:「尊師猶少,弟子何老也」法喜即答曰:「吾所事者德也,何論年齒。」毛公喜其善於巧說智對,經常向朝廷同行誇讚法喜,並從此更加敬重智者大師。毛公常常對人稱頌曰:「自世尊泥洹之後,能降伏天魔者,在印度有優波毱多尊者;在我們中國則唯有智者大師。」

第十九章:池深花大

梁陳時,有擅德高僧大忍法師,養道開善,不交當世,縱令朱雲(前漢高僧)、戴憑(後漢高僧)再世,大忍法師也不屑為伍。然聞智者大師說法,深服其無礙之辯才,不由讚歎道:「般若非鈍非利,利鈍由緣,池深則花大。此豈文殊所出邪?」既蒙先達稱揚,後輩理當敬從。自此,大師之德風,令天下草木咸皆靡服。

第二十章:左僕射徐陵崇敬

尚書左僕射徐陵,乃梁、陳二代名儒。幼時,寶誌和尚摩其頂而讚為天上石麒麟;少壯之年,慧雲法師又褒其為當今顏回。徐陵曾夢亡父徐摛來告:「天台大師,乃吾宿世師範,汝宜一心敬事。」徐陵遵此冥訓,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常在大師身邊,聞法得益。若蒙大師惠賜書疏,則洗手焚香,整冠束帶,三禮而拜讀。

徐陵父子,二代俱恭敬崇重大師,可見大師德行之至高無上。

第二十一章:徐陵五願

左僕射徐陵隨大師日久,深有悟入,乃立下五種大願,書呈大師,仰乞證明。一願臨終正念成就;二願不經地獄三惡道;三願即還人中不高不下處託生;四願童真出家;五願不墮流俗之僧。

據傳,後來的天台宗第三祖師法華智威大師,便是徐陵的化身。智威法承章安,得《法華》妙旨,又傳天宮慧威大師。智威、慧威二師,其後同時行化。彷彿昔之如來涅槃,阿難結集,出二弟子,一名商那,一名末田地。智者、如來身居異國,行化則同。由此觀之,智者大師如東土一佛,章安有似阿難,智、慧二師則猶商那、末田地。

智者大師之德行,與佛祖之事蹟竟如此相似,真令人不可思議。

(日)茲本禪師著,丁琦婭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隋代高僧智者大師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個宗派天...

一代高僧一誠長老印象記

一辦心香沖天上,數聲鐘鼓落人間。祈禱和平干戈息,祝...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今晨安詳示寂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虛雲和尚法子、中...

玉琳國師洞房之夜度化嬌妻

編者按:大覺普濟能仁通琇國師(16141675),明末清初著...

虛雲老和尚是大菩薩示現

有些人認為虛雲老和尚的脾氣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認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四事之教

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在古印度毘舍離城的祇園...

從頑劣凡夫驟然搖身成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師

澍葊法師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豐(公元18...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軸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

希求涅槃之樂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當時有位梵志,...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

【推薦】只要心裡有佛,佛都會來護佑你

文殊菩薩問佛:佛涅槃以後,眾生用什麼來做福田?佛答...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如何讓父母現世安樂,臨終生淨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樂,死...

如何對治自己的情執貪慾

問: 請問如何對治自己對於情執的貪慾? 答: 情慾是緣...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怎樣去除掉心靈的雜草

一位著名的禪師即將不久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他的周圍...

佛號裡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從2003年開始,最初提起佛號,是枯燥的,無味...

菩薩行果——菩薩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

珍惜每一片茶葉

抓一把茶葉丟進壺裡,從壺口流出了金黃色的液體,喝茶...

【佛教詞典】理具三千

(術語)萬有一一悉皆具三千諸法,謂之理具三千。對於...

【佛教詞典】率爾墮心

【率爾墮心】 p1033 瑜伽三卷六頁云:又意識任運散亂,...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4-寄報淨土分身淨土》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4-寄報淨土分身淨土》

【視頻】淨界法師《離相的心體超越時空》

淨界法師《離相的心體超越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