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茲本禪師  2022/05/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作為定慧兼弘,發心修行之綱要,並以五時六教,判釋一代聖宗,以十乘三觀,昭示人們直達聖境。大師創立的天台宗,令吾輩至今猶遠沾妙道,沐浴遺澤。在中日兩國,人們一提起智者大師,便尊之為仁慈的險路良導。

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讀音yǐ,安靜貌。《爾雅?釋詁》:「顗,靜也。」),字德安,俗姓陳,乃上古大舜之後裔,世代為穎川望族。有週一代,陳之胡公,歷經前漢、後漢,家族中十有三人蔭祖先功德,顯赫時世。及晉元帝遷都揚州,陳氏一族才移住荊州。

第二章:陳侯履歷

大師之父,諱起祖,精於學問,通達聖經賢傳,而且智謀武略兼備。因而,被梁武帝第七王子湘東王蕭繹招為賓客,任軍國顧問。領軍朱熹不由感嘆道:「若非經國之才,怎為英王器重」。時隔不久,湘東王即位,成為梁孝元帝,拜起祖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封諸侯。世稱益田縣開國侯。

第三章:誕生靈異

大師之母,姓徐氏,溫良恭儉,偏勤齋戒。嘗夢香煙五彩,縈繞於懷,欲拂去之,聞人語曰:「宿世因緣,寄託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夢吞食白鼠,怪而占卜,言白龍之光也。並謂所懷之兒能知凡間諸事,乃現世佛心天子。梁武帝大同四年,即戊午年,七月,大師平安降生。誕生時,神光閃爍,映照近鄰。見者無不感到神奇靈異。父母根據大師誕生時的瑞兆,幼名王道,又稱光道。「王」,有自在之意;「光」,明其有智慧之德,希冀其能自在地弘揚佛道,為法燈增輝。

第四章:幼年行儀

大師天生眼現重瞳,眉分八字,兼備唐堯虞舜二帝之聖相。傳大師尚在襁褓之中,即臥則合掌,坐必面西,逢僧示敬。凡此舉止,有云「但為兒戲設禮容」者。然比之大聖孔子幼年之德行,則可見並非兒戲,乃大師立志「定量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也。彷彿大覺世尊之威儀。大師之德何其大也,非獨「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

第五章:七歲喜行伽藍

南梁大同十年,甲子歲,即西魏大統十年,東魏武定二年,也即日本國欽明天皇登基五年,大師年七歲,為宿因、天性所引,日常喜往伽藍參拜。諸僧口授《普門品》初段,大師僅聞一遍,便記憶不忘。餘下的經文,雖無人教誦,大師則能根據經義自行推考,直至全部諳誦為止。知之者無不欽佩,誇大師真乃天機特發,生而知之的上聖。

第六章:長沙瑞像

梁承聖三年,甲戌歲,西魏兵逼江陵,京城將破,元帝命人盡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又以寶劍斫斷廷柱,慨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是年,大師年十七,目睹世道突變,深厭三界火宅,因而跪拜於長沙佛像前,願為沙門。並立下「荷負正法,依賴人天」的弘願。其夜,大師夢佛像伸援金臂,三摩其頂。於是大師得到了心靈的安慰。

大師發願之年,正逢日本遷都磯城郡迎釋迦佛於磯城島金刺宮。自此,佛法東漸。

第七章:茅穗油河

據傳,大師出家辭別母親時,其母哀嘆道:「如今爾將遠遊,父母甘旨依靠何人」大師悲及父母的供養,乃運用孝慈之心,指茅為穗,指河為油。後人為紀念大師孝感之神靈,至今猶保留著茅穗、油河的聖跡。自古純孝之心,能感天動地,諸如雪中筍,冰上鯉,不可勝數。

第八章:感見定光菩薩

佛語有云:「父母不許,不得出家」。為守此規,大師也曾為是否出家而躊躇不決。於是,大師自刻檀木,製作佛像,披閱經文,懺悔行道。

忽某日,大師一心敬禮時,恍然如夢,見高山臨海,山頂有神僧揚手招呼,繼而引臂接大師登山麓大伽藍中。大師猛見自己平日所造的佛像供奉於殿堂之中,因而悲喜交集,發誓從此潛心修學三世佛法,直至面對千都論師辯說佛法而無礙,欲以此來報答在人世間享受衣、食、住、行四事的恩惠。神僧證明大師心誠意切,認為可以出家。便告大師曰:「汝當居此,汝當終此。」此神僧即定光菩薩。後大師入天台山,所經境界,無一不與那一晚的夢兆相符。

第九章:十八出家

及父母相繼沒後,大師向家兄陳針乞求出家。大師曰:「昔梁荊百萬,一朝僕妾,尚省悟世事無常,起江湖之心。今雙親既喪,雖心腸寸斷,然報恩戴德,當以謀道為先。」家兄知其志不可奪,便應允之。

時湘州刺史玉琳,乃大師先父陳侯舊友,嘉喜大師志節,為之置辦法具。於是大師投湘州果願寺沙門法緒而出家,受沙彌十戒。是年大師年方十八。是為梁敬帝紹泰元年,即日本欽明天皇十六年。

第十章:大賢山

大師誕生時,地湧一峰,名為大賢山;大師示寂日,其山沒入湖水,名曰大賢湖。日本孝靈天皇執政時,琵琶湖陷而芙蓉山現。靈異之像如此相似,真是不可思議。大師出家後,入此大賢山,誦讀《法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又修學《方等懺法》。忽一日,瑞像呈現,道場廣博,莊嚴微妙。只是佛像、經卷紛然雜亂。大師口誦《法華經》,佛像、經卷頓時井然。此乃大師得《法華》妙旨,能辯純雜,因而佛賜一代聖教,示其歸處也。

世間之靈異,出家之瑞相,均非我輩言詞所能妄斷,心靈所能知會。

第十一章:二十進具

自此以後,大師又北詣慧曠律師,精研律儀,兼修《方等大乘》,至二十而進受具足戒。此時,梁已禪位於陳,即陳武帝永定元年,日本欽明天皇十八年,農曆丁丑歲。

陳武帝也系崇敬佛法的君王,在朝期間,共修復舊寺三十二所,造新佛百萬尊。

第十二章:謁南嶽大師

南嶽大師,諱慧思,元魏南豫州武津人。幼時即能誦讀《法華》。曾夢普賢菩薩騎白象來,三摩其頂,頭上隱隆成肉髻。據說這即表明慧師具備世尊三十二相中的「無見頂」一相。

南嶽大師的德行標準是:十年常誦,七歲方等,九旬常生,一時圓證,終淨六根。南嶽大師預知周武一朝,佛法將遭厄運,於是暗暗定計棲遁衡山。當時暫且寓居光州的大蘇山。智者大師十分景仰慧師之風德,以致如飢似渴。於是沖兵刃,涉險路,至大蘇山拜謁南嶽大師。

第十三章:普賢道場

南嶽大師謂天台大師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又復來。」即示普賢道場,為智者大師闡說身、口、意、誓之四安樂行。智者忍心鑽研,不分晝夜,竟至切柏代香,柏盡繼之以栗。或卷簾進月,月沒燎之以松。如是者經二十七日,忽一日,誦《藥王品》至「心緣苦行,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句,頓發解悟,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靈山一會,儼如未散。從此智者大師領悟到了《法華》妙旨,若高輝臨照幽谷;也通曉了佛教諸法性相,如長風暢遊太空。

第十四章:《法學》三昧前方便

南嶽大師見智者大師如此聰睿,不由讚歎道:「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施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於群萬眾尋汝辯之,不可窮矣。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事實誠然如此。智者大師既得《法華》三昧,便具無礙之辯才,在世能抗折百家,開顯一乘之妙境;滅後則純熟三大五小諸部法門之圓機。難怪大師創立的天台宗至今演講不絕。

第十五章:講《金字大品》

南嶽大師著《金字大品般若》,開講供養時,親開經題玄義,使智者大師代講人文判釋。智者大師智若日月,辯若懸河,卷舒自在,深入淺出地闡明了《金字大品》盡淨虛融之理。

南嶽大師親臨法席,由衷讚歎道:「可謂法付法臣,法王無事者也。」又回顧慧曠律師曰,「老僧聞賢子之法耳」慧曠律師曰:「非曠之子,思亦無功,此皆《法華》之功力也。」

天台大師,智若佛家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佛尊者,乃真佛子也。

第十六章:南嶽大師付囑

南嶽大師復謂天台大師曰:「吾久羨衡岳,只恨法無所委。今汝初得其門,當傳燈化物,莫作最後斷種人也。」南嶽大師慇勤地將佛門法事囑託智者大師後,即入衡岳。經十年星霜,至陳太建九年六月廿二日,端坐合掌而入定。南嶽大師仙化後,託生日本,成為聖德太子。調整日本八大州之機性,奠定日本佛法興隆之基礎。這並非無中生有,或凡夫妄想,確實是因為日中兩國,六根相似,佛緣相近。

第十七章:入陳都金陵

大師既蒙南嶽付囑,即與法喜等二十七人,入陳之王城金陵。是為陳光大元年,丁亥歲。時大師年三十。然而,當時陳王不德,知音又寡,大師非常苦惱。忽一日,一老僧名法濟,自矜精通禪學,倚臥而問大師:「有人入定,聞攝山動地。知僧詮練無常,此何禪也」大師答曰:「此乃邊定不深,邪鬼暗入也。若自得意,對人誇耀,必定壞事無疑。」法濟驚起謝曰:「老僧曾得此定,略示眾僧,果即敗北退失。今大師懸見他心,善知法相,令凡僧感伏投地。」自此,大師名聲大振。真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十八章:師少弟子老

是時,大師年方三十,而弟子法喜,則已逾六十,朝廷尚書毛喜因而嘲笑法喜曰:「尊師猶少,弟子何老也」法喜即答曰:「吾所事者德也,何論年齒。」毛公喜其善於巧說智對,經常向朝廷同行誇讚法喜,並從此更加敬重智者大師。毛公常常對人稱頌曰:「自世尊泥洹之後,能降伏天魔者,在印度有優波毱多尊者;在我們中國則唯有智者大師。」

第十九章:池深花大

梁陳時,有擅德高僧大忍法師,養道開善,不交當世,縱令朱雲(前漢高僧)、戴憑(後漢高僧)再世,大忍法師也不屑為伍。然聞智者大師說法,深服其無礙之辯才,不由讚歎道:「般若非鈍非利,利鈍由緣,池深則花大。此豈文殊所出邪?」既蒙先達稱揚,後輩理當敬從。自此,大師之德風,令天下草木咸皆靡服。

第二十章:左僕射徐陵崇敬

尚書左僕射徐陵,乃梁、陳二代名儒。幼時,寶誌和尚摩其頂而讚為天上石麒麟;少壯之年,慧雲法師又褒其為當今顏回。徐陵曾夢亡父徐摛來告:「天台大師,乃吾宿世師範,汝宜一心敬事。」徐陵遵此冥訓,參不失時序,拜不避泥水,常在大師身邊,聞法得益。若蒙大師惠賜書疏,則洗手焚香,整冠束帶,三禮而拜讀。

徐陵父子,二代俱恭敬崇重大師,可見大師德行之至高無上。

第二十一章:徐陵五願

左僕射徐陵隨大師日久,深有悟入,乃立下五種大願,書呈大師,仰乞證明。一願臨終正念成就;二願不經地獄三惡道;三願即還人中不高不下處託生;四願童真出家;五願不墮流俗之僧。

據傳,後來的天台宗第三祖師法華智威大師,便是徐陵的化身。智威法承章安,得《法華》妙旨,又傳天宮慧威大師。智威、慧威二師,其後同時行化。彷彿昔之如來涅槃,阿難結集,出二弟子,一名商那,一名末田地。智者、如來身居異國,行化則同。由此觀之,智者大師如東土一佛,章安有似阿難,智、慧二師則猶商那、末田地。

智者大師之德行,與佛祖之事蹟竟如此相似,真令人不可思議。

(日)茲本禪師著,丁琦婭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

臨濟宗是繼溈仰宗之後而成立的一個宗派,由於此宗的開...

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鳩摩羅什大師

說起鳩摩羅什大師,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

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

佛為迦葉尊者讓半座

凡夫無不好勝好進,不知以退為進也。迦葉願居人後,不...

淨宗二祖-善導大師

1.生平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誕生於隋大業九年...

鳳凰衛視與蘇州弘化社採訪傳印長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點,鳳凰衛視《智慧東方》欄目記者...

【佛學漫畫】是什麼讓輕視念佛的律宗祖師改修淨業

大師又講到自己發懺悔心、改往修來的想法。他思維:以...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

盲人的一門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鄉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時候那...

什麼是世間上最苦的事

佛陀於舍衛國時,一天,有四位比丘於樹下討論:什麼是...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師備曾說∶我們好像是全身沒入大海里,卻伸手向人...

懺雲老和尚談自己50年過午不食的體驗

已經吃素的人呢?我看他們現在好多人練習日中一食,我...

念佛人也吃肉,應如何解決

問: 請問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樣吃雞鴨魚肉,應怎...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

(第一講) 阿彌陀佛!各位實修群裡面的諸位法師慈悲,...

用恆河水洗澡

羅閱祗國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長大後問母親:我...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人世間最難以報答的就是...

心律法師:不要自尋煩惱

週一,孩子賴著不願意上幼兒園,蕭蕭好不容易才哄著送...

什麼是小法?什麼是大法

問: 能舉例說明一下什麼是小法?什麼是大法嗎?這一點...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問: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 大安...

【推薦】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

修行跟上班不一樣

假設一個人,不發廣大心,也不立堅固願,整天人家共修...

鬼道的眾生有哪些呢

在中國民間,將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鬼節,要祭祀祖先...

寶篋塔是什麼意思

問: 師父,咱們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

【佛教詞典】魔禪

(術語)禪定行之害正道者。如為使役鬼神而修禪定也。...

【佛教詞典】結戒

其義有二:(一)受戒法後而護持之。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視頻】慧律法師《信心銘的撮要敘述》

慧律法師《信心銘的撮要敘述》

【視頻】名相介紹

名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