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

2022/02/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及千位優婆塞弟子,離開維耶離國,到那難陀國、波和離國游化。當時,國內人民普遍敬奉外道六師,並修行各種邪法。城中有一位叫做阿夷拔提弗的豪貴長者,奉事尼揵外道,精進勤修無人能比;他聽說佛陀來到本國,便至尼揵居所,向他禮拜。

尼揵問道:「你聽說沙門瞿曇來到國內了嗎?」長者回答:「聽說了。」尼揵告訴長者:「你去質問瞿曇一件事情,令他啞口無言。」長者問:「問什麼事可以令他啞口無言呢?」尼揵說:「你可以質問他:‘我聽說沙門經常祝願眾生皆能衣食飽滿,但是你卻突然帶領大眾來到饑貧的國家,損耗國人糧食,對人民沒有任何助益。’」

拔提弗長者領受尼揵命令後,便來求見佛陀。他看見佛的德相威神顯耀,弟子們的儀容恭謹謙和、威儀庠序,不禁生起恭敬歡喜之心,向佛陀拱手作揖後退坐一旁,對佛陀說:「我想請教一事,希望您為我解說。」佛陀說:「你可以隨己意發問。」長者問:「我聽說瞿曇饒益一切眾生,使大眾皆得安隱;但是你為什麼帶領眾多弟子,來到這個饑貧之國,減損人民的糧食、耗費巨大而無益處呢?」

佛陀回答:「我從九十一劫以來,未曾聽說勸人修福會使人受到損害而無益處。我只聽說尊貴富樂的果報來自行善佈施,從來沒有徒然佈施財物,卻得不到善報的事!人們實行仁義,今世就能受到稱揚,壽終之後還能得生天道;不論是勸人行善,或是見他人行善而同感歡喜,福祉善報都將常隨其身。」

佛陀告訴長者:「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一、被官府沒收,二、被盜賊劫奪,三、被火燒燬,四、被水淹沒,五、被冤家債主強行奪取,六、農作收穫不佳,七、經商失利,八、逆子賭博揮霍不知節度。此八種禍害危險難防,當它們發生時,非人力所能阻止。因為如此,我總是勸人佈施、勤耕福田。福德之財深廣堅固、難以動搖,水、火、盜賊皆無法損害。修福之人壽終生天,衣食自然充足。」

佛陀又說:「我所說的真理甚為重要,能度化愚癡迷惑之人。如果不能信受,將自失得生人道的善因,而墮落三塗惡道;如果能夠覺悟,改變想法和行為,命終之後不會受惡業牽引,來世定能往生善道。」

長者聽聞佛陀開示,內心喜悅而安定,於是向佛陀稟白:「我真是愚癡迷惑,不能認清真正的道理,對您提出如此不合理的質問。其實這並非我的本意,而是受了尼揵差使,才對您做出冒犯不敬的行為。願佛陀施恩,寬恕我的罪過。」佛陀回答:「你能夠覺悟過失,便有無量福報。」

長者十分歡喜,又對佛說:「我的心暗昧不明,想請教您我所疑惑之事。」佛陀說:「你可以隨己意而問,我將一一說明。」長者問道:「我聽說佛以慈悲心平等普度眾生,可為什麼佛法的教化卻是偏雜不均,佛弟子中有人得證道果、也有人不能得道?希望您為我解說,啟發我昏昧的心。」

佛陀回答:「你問得很好!應當一心聆聽信受。譬如農夫有兩種田地:一種田地高爽乾燥、地力肥沃,另一種低濕且貧瘠。自春天起,農夫以相同的努力來耕耘兩種田地,並按照節令播種及除草;但是在秋天收成時,兩種田地的收穫量,卻有著懸殊的差異。收穫不相等,是因為土地有肥沃與貧瘠的差別。人們聽聞佛法後,若能信受奉行,果報就能稱心如意,如同耕耘沃田,收穫無量;隨佛修行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能隨其願心深入佛法智慧,便能獲得無礙神通,成就道業。有人雖聽聞佛法,卻背離不信,如同在貧瘠低濕的田中,作物皆沒溺水中無法生長,現今的尼揵等外道六師即是如此!」

佛陀接著說:「又譬如有人用兩種器皿來裝水,一個完好堅固,另一個破漏損壞;在完好的器皿中,水始終是滿的,破漏的器皿中,水則完全漏失。若人聽聞佛法後精進勤修、持戒不犯、謹言慎行,就如同完好的器皿,可納受之水極多;若是聽法之後不能信受持守,還加以謗毀,不僅會失去做人的根本,還會墮入惡道,如同器皿破漏無法盛水。」

佛陀告訴長者:「宿世行善,才能有福報親見佛陀;否則即使擁有權勢富貴,若不信受佛法,就如同風中飛揚的花朵,終將飄落地面而無法結果。」

拔提弗長者聆聽佛陀開示後,法喜讚歎:「佛所說的道理真實不虛,能感化人心。」長者發起無上菩提心,向佛求受戒法後告退離去。

典故摘自:《中本起經·卷第二·尼揵問疑品第十四》

省思:

信受奉行佛陀教法,能得無量如意善果,如同耕耘沃田,收穫無限。反之,若對佛法聞而不信、不願實行,甚至修行外道邪法,則如耕耘低濕貧瘠之田,不僅一無所得,還造作惡業,招致惡果。修行人應當明辨正邪、善識因果,勤修正道,方能解脫生死,進趣佛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佛教文庫APP客戶端

可以觀看佛教文章和佛學視頻講座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有時候,我們考慮問題只是考慮自己。曾經有這樣的故事...

牛舌與啞巴

《法苑珠林》記載著一個故事。 說在唐朝武德年間,在大...

世界冰王的財富故事

有兩個孩子從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製品,跑到野外去玩...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學佛人的一天--從供養開始

供養是佛弟子一天當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行止,舉凡早課前...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

有三種錢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種錢非常奧妙,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這...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為善福隨,為惡禍追

在釋迦牟尼佛駐錫舍衛國弘法的時期,國中有一位名叫兜...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

佛陀度化玉耶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當時,給孤獨長...

虛雲老和尚的禪風

今天給各位介紹虛雲老和尚及其禪風。虛雲老和尚的前生...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

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

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以什麼動機來學佛?這點非常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

隨喜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第五...

順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

勝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勝鬘夫人是佛教的模範優婆夷,也是一位典範信女。她是...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

聖嚴法師《隨相而離相》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

數錢

從前有一個窮人在路上行走,偶然得到了一袋子金錢。心...

【佛教詞典】打敷

指桌布,乃覆蓋於佛前之桌上者。又稱打布、內布、桌圍...

【佛教詞典】火客

(職位)亦稱火伴,火佃。禪家掌火之僧也。...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人的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人的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視頻】淨界法師《孔子的無所畏懼》

淨界法師《孔子的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