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夢參老和尚  2022/06/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當大家念經或者拜懺的時候,心總不能夠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談過,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是不是觀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成為地藏菩薩的化身——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我不是隨隨便便說說,《地藏經》第一品當中那些來聚會的大眾,都是受了地藏菩薩教化,從六道出來,乃至於成佛、成菩薩,都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因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經結合在一起了,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念「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問題在你修行當中是最主要的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你要是以這個心來擬定你一天所做的事,以佛心來指導你的一切,那麼你所做的都是佛事,也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佛的事業是分不開的。當這樣做的時候,你並沒有求利益的心,也沒有求福報的心,也沒有求加持的心。為什麼?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心所具有的,以自心來加持自心。這是從心上來說。

從身體來說。我們生在這個地球,在地球上我們有肉體,我們這個心究竟是在地球裡頭,還是在地球外頭?在我們肉體裡頭,還是在我們肉體外頭?這就是我們要參的、我們所要研究的。

先說身。我們這個身是非常可貴的。在什麼地方可貴呢?假使說沒有這個肉體、沒有這個身,你又怎麼能修行呢?沒有辦法修行!我們經常講這個身體是圓滿的,為什麼是圓滿的呢?就是因為它能夠修道。我們生而為人,能夠有閑暇、有時間修行,又幸運地遇到佛,有佛法可以聽聞,有指導的法可依循,所以說這個身體是非常可貴的,一般來說是享受「八無暇」、「十圓滿」。

我們的肉體本身就具足了圓滿,肉體雖然可貴,但同時也是無常的,更是不淨的——觀身不淨、觀身無常,它隨時在變化。像現在各位身體的外觀,有二三十歲的、四五十歲的,甚至於八十多歲的,這就是無常的標誌。一切都在變化無常,再過些時候,你一回憶起來,轉眼瞬間,這一切好像就在眼前。

所以要觀想身是可貴的,這個可貴的身又有這種的信念——能信自己的心。假這個心,藉助於這個身來修行、求解脫,將這種觀想貫穿聯繫起來,你很快就得到解脫。以這種心來修行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起執著。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眾生。現在污染的部分佔的重,但是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有一顆清淨的心,有一顆無染的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空觀的三種觀法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

觀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觀之法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

一天從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麼念頭

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寶結合起來。還有,大家...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 分身塵剎度眾生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越到晚年,觀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來說初學者要多修止,因為你觀慧薄弱。一開始先念...

知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息心達本源

我們的生命體,它是會生滅變異的,它是諸行無常的,你...

大小便時應觀想身體毫無可戀

廁室銘:大小便時,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厭。何...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地藏菩薩為何不能讓眾生永取解脫

地藏王菩薩有這種神力,反過來說,應當使一切眾生永取...

剛信佛時很靈,信久後為何就不靈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三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

千萬莫上邪魔外道的當

天津有個居士帶來五、六個女孩子,那個天津女居士跟我...

心為萬法之根源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關於心地法門。一個老嫗住在深...

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我認識一位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

身體查不出病因,能否如願往生

問: 我生病十多年,發病時情緒不受控制,醫院查不出...

彌陀的名號能治病靠的是什麼

阿彌陀佛名號確實是阿伽陀藥。阿伽陀藥就是萬病總治:...

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

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總其觀...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後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得很好看,相好...

孝順父母可改變諸事不順

第一篇:原理為什麼孝順父母,可以解決工作、姻緣、資...

近代知識分子和淨土信仰

中國的佛教史上,知識分子與佛學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

受了菩薩戒,為何一定要學大乘經論呢

為什麼受了菩薩戒,一定要學大乘經論呢? 第一個理由,...

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對,一對就是合而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

為什麼有些人遇到不順心事就生退心

問: 有一些人剛開始修行善法都很進步到後來或碰到不...

豐子愷放生趣聞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有名的漫畫家,他去世已多年,遺留給...

【佛教詞典】目連問戒律生五百輕重事

全一卷。譯者佚名。又作五百問事經、五百問。收於大正...

【佛教詞典】式叉摩那授食開閉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律雲,式叉尼,一切大尼戒應學...

【視頻】文殊心咒

文殊心咒

【視頻】慧律法師《出家人要警惕虛貪信施》

慧律法師《出家人要警惕虛貪信施》